端阳节插艾-习俗传说-每年端阳节都要在门上插两支艾 这是怎么回事
每年端阳节,家家户户都要在门上插两支艾,这是怎么回事呢?据说,唐僖宗年间,黄巢造反,打富济贫,皇帝和官府一面派兵镇压,一面造谣惑众,说黄巢杀人不眨眼,所到之处,鸡...
每年端阳节,家家户户都要在门上插两支艾,这是怎么回事呢?据说,唐僖宗年间,黄巢造反,打富济贫,皇帝和官府一面派兵镇压,一面造谣惑众,说黄巢杀人不眨眼,所到之处,鸡...
农历的九月初九,是传统的重阳登高节,栾川人对于这个节日非常的有兴趣。每年到了这一天,就有不少人邀朋约友,带上酒果,登上附近的二龙山、画眉山……看景赏菊、饮酒赋诗。...
传说七仙女与董永成亲后,夫妻恩爱,生了一个孩子后,马上就被玉皇大帝派天兵天将将七仙女召回了天宫,把孩子撇给了董永。这一年的八月十五这天,其他孩子们都在村头的绿杨树...
农历十月初一,是传统的寒衣节。这天夜里,家家户户都要给自己的祖先烧五色纸,还要到门外或十字路口,撒个灰圈儿,给那些少胳膊缺腿、少儿没女的鬼魂烧纸,据说是天冷了,人...
民国初年,伏牛山里的鸭石村,出了个大力士,名叫李劲。他力气大,吃的多,但是,家里很穷,连一分地也没有,连个老娘也养活不住,无奈只好靠打短工讨饭糊口。因为他吃得太多...
农历腊月初八,俗称“腊八”。到了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一顿用八样粮食做成的饭食,这就叫“腊八粥”。相传,从前有老两口,得了个晚生子,非常娇惯,怕孩子干活累着,整天...
早年,一个刚刚登基的国王,为了在全国选一个最美丽的姑娘做娘娘,他就亲自带领一大队人马来到伏牛山里的任家庄。村中所有的年轻女子都早早地躲避起来了,只有那些老头老婆儿...
古时候,有个昏庸的皇帝,认为人一老,就没有用处了。于是,向全国颁布了一条法令:六十岁以上的人都要活埋。哪个敢违抗皇帝的命令?当时,对于这条惨无人道的法令,虽然全体...
传说,在清末李鸿章执政的时候,他有个亲戚,上京赶考。可是,这位举子,并没有多大学问,不过,他想通过和李鸿章的关系,让主考大人照顾他一下。应试那天,他一拿到试卷,就...
从前,有一个买卖绸缎的商人,到洛宁县城去卖绸缎,他把摊摆在街上。只见从西边来了一位很阔气的青年,约有二十七八岁,他牵着一头驴,上面备着华丽的驮鞍,来到商人的摊前,...
从前,潭头大王村有个姓杨的老汉,他的儿子叫小生,他给小生娶了个媳妇叫兰花,兰花心灵手巧,村里人都称她巧媳妇。县里的县官听说了这个巧媳妇,便把杨老汉叫到了县衙里,对...
栾川山高林密,从前很多人伐木烧炭。传说,烧木炭的技巧是孙膑和庞涓传下来的。战国时候,孙膑和庞涓都跟着王禅老祖学艺。一天,王禅老祖提出要烤不冒烟的火,叫两个徒弟去办...
清代,有一个姓张的员外,老两口膝下只有一个独生女儿娟娟。娟娟年方二八,尚未定亲,脸似白玉,口似樱桃,一双大眼睛忽闪忽闪,好像会说话似的,头发乌黑发亮,针线活样样精...
从前,有一富翁,他有两个儿子和一个外甥,在他临死前写了一份遗嘱,要求儿子们和外甥按照他的遗嘱分家产。他的遗嘱上写着:老大儿子分全部家产的二分之一;老二儿子分全部家...
从前,有个财主需要锻磨,就找了一位石匠。财主想让石匠把活做得既快又好,又舍不得让匠人吃好点,他想了又想,终于想出了一条“妙计”。这天开工了,他对石匠说:“你干的是...
腊梅驱严寒 符元亮先生和宋邴运先生,不但深知医理,而且更晓诗文,同时,他们都有惊人的记忆能力,不说过目不忘,确能对一些掌故典籍、传世名著,朗朗成诵。这一对挚友,你诵...
金鸡报晓第一声 老干部符元亮同志,在其革命回忆录《中原早春》一书中,关于其接受民主思想的启蒙教育有着详尽的记述,从而印证了新文化运动浪潮也在1926年,已经波及到了伏...
清道光年间,秋扒(当时秋扒属嵩县)上村住着一个叫赵士杰的人。他是一个书法能人,方圆左近略懂书法的人都收藏有他的墨迹。他的书法龙飞凤舞,独具一格,在豫西一带堪称一绝...
1937年,栾川完小教师符元亮在教学中删去了腐朽的旧课文,选讲了《新华日报》的新教材,讲蒋统区汉奸猖獗、奸商横行、八路军在黄河以北对日军开展游击战争的故事;讲共产党艰...
李河,字润九,号阳坡道人,栾川西街人,自幼失去父母,单独艰苦度日。他奋发苦读,不仅精通周易,还善长书法,而且对医术也很有研究。民国年间,兵荒马乱,为了生计,他隐居...
宋邴运先生又名丙寅,字风若。栾川县城关虎坪沟人。宋先生幼年家境贫寒,困病交加,由于生计无着,就连乡村私塾也未能终读,同时,老父常病,屡医不验,先生饱尝求医难之苦。...
赵公香亭,喜欢花木,尤爱诗趣。在他的菜圃东篱之下,栽了一株腊梅。他的夫人雪梅,治家勤谨,惜地如金,就在腊梅树旁种了些豆角瓜菜之类。岂知夏秋之季,瓜菜茂盛,藤须缠满...
尚绍基先生,栾川潭头东山人,字子正,号东坡。生于1898年,卒于1980年。先生嗜画成癖,兵荒马乱的年代也未间断。没有笔,就用苘麻束而以代;没有纸,即以笋叶木板替之;没有...
1932年11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作战略转移,在军长贺龙和政委关向应的领导下,从南召经车村,于16日进入栾川境,路过合峪,夜宿庙湾,17日越瓦屋岭经潭头到秋扒,18日过狮子...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进行战略转移,于1934年12月2日,经由嵩县车村、栗树街进入栾川境。时称“十大连”的匪首李腾蛟,纠集各股反动地方武装,防守在庙子东沟的十八盘,妄图...
1932年初冬的一天,栾川县合峪的和家村,出了一件奇怪的事。贫民贾富合在村前的大路边种了一块萝卜,他每天守在萝卜地里打畦呀,下种呀,锄地呀,上粪呀,捉虫呀忙个不停,功...
解放前,潭头秋林有个农民叫张同娃,在他18岁那年,为了养家糊口,牵牲口做生意。有一次,大约是民国二十一年冬天,他牵牲口送人到秋扒雁坎的八里圪塔,在返回时,走到秋扒干...
1934年11月底,红二十五军长征途经栾川,在进入栾川后,红军不断遭到国民党地方武装“十大连”的阻击。12月初,正值隆冬,寒风刺骨。而红军战士衣服单薄,草鞋破烂,赤脚行军...
故事发生在三川街一个农民家里。那是1932年初冬时节,红三军作战略转移,路过栾川,途经合峪、庙湾、潭头、秋扒、狮子庙、冷水,农历十月十八日晚夜宿三川。那个年月老百姓整...
1932年初冬,红三军在湘鄂西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来到栾川。红三军队伍,纪律严明,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从来不白拿老百姓的东西,严格遵守买卖公平的政策...
1932年冬天,栾川地方反动武装“十大连”,开到庙子和合峪交界处的灵官殿一带把口子,说是要阻止红军过境。还大肆造谣,说什么“红军,杀人放火”、“共产党,共产共妻”。使...
有一天,公鸡和鸭子到河边去玩,公鸡一边走一边夸耀着自己的羽毛,红红的冠,怎么怎么美丽,并笑话鸭子说:“看你那两只脚像树叶一样,走起路来一摇一晃,难看死了。”鸭子说...
天鹅天鹅总是成双成对地聚集飞行,要是有一只死了,另一只就要终身熬寡,不再配对。有个猎人,捉了一只雌天鹅,往回走的时候,那只雄天鹅就紧紧地跟在后边,悲哀地飞着叫着,...
很久很久以前,公鸡和龙是好朋友。公鸡长着一对美丽的角,龙很羡慕它。一天,公鸡和龙同时接到玉皇大帝的旨意,要它们去参加一个动物表演大会,同去的还有其他动物。去的这一...
俗话说:马立、兔豁、红屁股猴,狐狸毛灰放狐臭。为什么马是立着睡觉,兔子是豁子嘴,猴子是红屁股,狐狸的毛是灰黄的呢?这有一段传说。狐狸由于刁猾奸诈,常常欺骗群兽,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