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鸳鸯莲瓣纹金碗
年代:唐代
题材:饮酒器皿
材料:黄金
规格:高 5.5厘米,口径13.5厘米,
足径6.7厘米,壁厚0.2厘米,重391.5克
价值:代表我国盛唐时期北方金银器制作的最高成就
出土情况和馆藏
在 1970年10月的某一天,考古专家在陕西省西安市南郊的何家村地区挖出了一处古迹,那就是鼎鼎有名的何家村唐代窑藏,在这里一共发现了唐代金银器近1000件,这是我国考古历史上有记载以来对唐代金银器数量最大的一次发现。这批出土的金银器中,有两件鸳鸯莲瓣纹金碗是最为珍贵的。
在经过一番探测和研究之后,考古工作者发现,如今的何家村窖藏发现地点应该是在唐朝长安城兴化坊的中部偏西南部位。一开始的时候,他们认为鸳鸯莲瓣纹金碗是本就住在兴化坊中的雍王李守礼在安史之乱时埋藏的,但是后来根据考古学的研究及分析,他们发现,这座窑藏中有些器物的制造时间要晚于安史之乱的发生时间,因为在这些器物上出现了枝繁叶茂、鲜花怒放的大型花卉图案,纹饰整体的布局也采取了分单元的方式。
故而,有专家学者论证,这些遗宝的主人应该是唐代时期官位显赫的尚书租庸使刘震,这两件鸳鸯莲瓣纹金碗及窑藏中其他器物的埋藏年代保守估计应该是在唐德宗建中四年(前914年)爆发的泾原兵变之时。
清代徐松在《唐两京城坊考》中记载:“泾原兵变时,租庸使刘震让人押着金银罗锦二十驼出城外逃,自己与家人随后赶来。”唐代薛调的《无双传》里也有对刘震一家携带宝藏出逃的记录,据说当时守城的将士知道刘震是朝廷里的重要官员,故而不敢开城门放人,刘震只得又带着数十车宝藏返回自己家。从这些资料不难看出,刘震的确有一批数量不小的宝藏,故而何家村的窑藏十有八九跟他有关。还可以肯定的是这批宝藏并不是刘震的个人财产,而是他收缴上来的庸调及由他保管的宫廷珍宝,这一点从
何家村窑藏里埋藏的珍宝上可以看出,它们无一不是体积小、价值高的珍品。据文献记载,刘震后来做了叛军的命官,但很快,唐军就收复了京城,背叛朝廷的刘震被斩之后,他当年想要带出城的那批宝藏也就不被外人所知了。
据专家介绍,它们代表了我国盛唐时期北方金银器制作上的最高成就。同时,从现有掌握的所有资料来看,这两件鸳鸯莲瓣纹金碗也是唐代金银器中少见的、最富丽堂皇的金碗。如今,它们被作为镇馆之宝收藏在陕西历史博物馆。
艺术价值
从何家村唐代窑藏中出土的这两只鸳鸯莲瓣纹金碗,高5.5厘米,口径13.5厘米,足径6.7厘米,壁厚0.2厘米,重391.5克。鸳鸯莲瓣纹金碗的碗口是敞口的,腹鼓起,底平唇圆,下有喇叭形圈足。除此之外,它的器身还装饰满着各种各样的花纹:腹部是两层仰着的莲瓣,每层10瓣,上层莲瓣中绘有鸳鸯、鹳鸰、鹦鹉、鸿雁、獐、狐、鸭、鹿、兔等动物、这些走兽或走或奔,动态十足,禽鸟或飞或栖,动静结合;下层莲瓣中则是各种花草。碗内底部的中心部位有一朵蔷薇样的团花,与之对应的外底中心则是一只錾刻上去的回首鸳鸯,周围绕着一圈忍冬云纹。圈足用方形纹雕饰了一周,看起来好似一整两破的菱形花纹图案,实际上是简化过的四瓣莲花纹。碗的内部刻着一只张开双翼的飞鸟和数朵漫卷的流云,底沿缀着一圈小联珠,内壁书有“九两三”三字。这种在器物上用墨书标重的习惯起源于唐朝,当时的金银器掌管者为了防止库中器物被人以轻换重,就想出了这个方法。不过,后来经考古学家称重发现,鸳鸯莲瓣纹金碗实为九两半。
这两件鸳鸯莲瓣纹金碗上有着流动精致的莲瓣、稳重典雅的双层结构及华美的纹路装饰,体现了典型的唐朝艺制风格,碗上的修饰镌刻又将朝气蓬勃的时代精神和旺盛奢丽的民族基调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同时,总体和局部的关系、寓意和写实的平衡也被处理得惟妙惟肖,充分体现出了唐朝时期在金银器装饰艺术上的高超及独绝,可以说是历史上极其罕见的成功之作,更是当时金银器细致工艺的高超表现。
据说,在金银器皿的壁面上捶揲出凹凸起伏的多瓣装饰的风格最早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首先流行于地中海沿岸的希腊、罗马地区,后来西亚和中亚的金银器也在制作上慢慢继承了这一风格。唐代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东西方交往密切,大量工艺精良的西方金银器得以传入,尤其是许多粟特金银工匠进入内地,对我国金银加工工艺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背后的故事
据考古专家介绍,唐代时,宫廷所用的金银器主要来自于中央金银作坊院。这个地方制作出来的金银器和民间作坊中所制作的金银器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中央金银作坊院为了做出好的器物可以不计较成本,正因如此,由其制作出来的金始终都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使得金银器在唐朝时期成为了等的象征,根据规定,凡三品以下官员,都不得用金银当食器。
虽然在唐代金银器中碗的数量非常多,形制变化也多种多样,其中有多曲碗、折腹碗、弧腹碗、带盖碗等,但是大多数的碗都是银质的,相比之下,金碗的数量少之又少,更别说制作如此精良的金碗了。和鸳鸯莲瓣纹金碗同时出土的还有舞马衔杯纹皮囊式的银壶,那只舞马口中衔着的酒杯,和这两件金碗的形状大致相仿。虽说史料记载,在唐代时期金碗很少被用来当作酒器,但是依旧有一部分学者坚持认为鸳鸯莲瓣纹金碗应是用来饮酒的器皿。
因为金碗实物出土的情况实属罕见,故而有关它的文字记载自然少之又少。在《唐摭言》中有一段这样的记载:“王源中文宗时为翰林承旨,暇日与诸昆季蹴踟,毬子误中源中之额,薄有所损。俄有急召比至,上讶之。源中具以上闻。上曰:‘卿大雍睦。’命赐酒二盘,每盘贮十金椀,每椀各容一升许。宣令并椀赐之。源中饮之无余,略无醉容。”可见,在唐代,金碗多是皇帝所使用的,由此也可得知,何家村出土的这两件鸳鸯莲瓣纹金碗到底有多珍贵了。
赞赏二维码

发表评论 (已有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