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七层连阁式彩绘陶仓楼
年代:东汉
题材:建筑明器
材料:陶土
规格:高 192厘米,面阔168厘米
价值:目前发现的层数最多、最高且最具代表性的汉代建筑明器,被称为“华夏第一陶仓楼”
出土情况和馆藏
2008年10月28日,考古专家在焦作市李河墓进行抢救性挖掘文物的工作。进入最后阶段时,却意外地发现了一件文物,它的宝贵程度之高让辛苦多日的众人一扫疲惫,变得兴奋不已,这件文物就是后来被称为“华夏第一陶仓楼”的七层连阁式彩绘陶仓楼。
七层连阁式彩绘陶仓楼刚被挖掘出一部分的时候,现场的文物工作人员就已经为它的规模惊叹了,等到整个陶仓楼出土的时候,文物工作人员们看到了更大的惊喜,他们不仅仅为这座陶仓楼的规模惊喜,更为它的建筑特点及它所展现出来的汉代的先进建筑水平和极高的艺术设计与雕刻水平而赞叹不已。
这座七层连阁式彩绘陶仓楼建筑可以分为院落、主楼、附楼及连接两楼的阁道四个部分,更值得一提的是,这座古代版的摩天大楼不仅十分雄壮,而且很是精致,从院落门口的狗和它旁边栩栩如生的鹅,到佝偻着腰背着粮食入门的人物,无处不在的小细节很好地显示出了这座七层连阁式陶仓楼的艺术美感。除此之外,它的精致之处还表现在主楼上每一层都各不相同的建筑风格上,那些雕刻出来的图案、在秦朝风格影响之下建立的阁道及秀丽别致的副楼都对我们研究古建筑有着诸多可供参考的地方。
目前,这座七层连阁式彩绘陶仓楼已经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文物,收藏在河南博物院。而河南省焦作市更是计划将要投资2亿元,以七层连阁式彩绘陶仓楼为设计蓝本,将它放大20倍作为当地的文化地标性建筑建造出来。
艺术价值
这座七层连阁式彩绘陶仓楼高192厘米,面阔168厘米,整座建筑模型的各个部分均可以分拆组装,其构件多达31件。七层连阁式彩绘陶仓楼的主楼是一座七层的仿木构建筑,其中第一、二层是一个整体,第一层无门,一、二层间设有平座,可以从第一层外置的斜坡式楼梯通向二层平座;二层的正面开着四个方形的进粮口,周围阴刻细线,第二层上覆腰檐,腰檐上置平座,檐下出挑斗棋;第三层是置于第二层的平座上的,楼体前壁有两个长方形的门,周边用凹凸的棱纹刻出门框,前壁和四角上部共出三根挑梁,挑梁上是一条正交枋木,枋木两端各承着一朵一斗三升棋,一侧的山墙上开着方形的洞口,用来承纳阁道的榫头;第四层坐落在第三层上,顶覆腰檐,腰檐上置平座,前壁中部开着一个长方形的门,左右开方形小窗,窗户两边雕刻着对称的网状菱形纹及对顶的三角纹几何图案;第五层楼体置在第四层的平座上,前壁开着一个竖长方形的门和一个正方形的小窗,门窗周围和墙面上镂刻着凹凸棱纹、圆点纹、三角纹等几何图案;第六层前壁上部同第二层一样出三个挑梁,梁上各置一朵一斗三升棋,楼体顶部覆着庑殿顶,前后坡上有多道瓦垄;第七层接近正方体,楼层的底部接近马鞍形状,横向开裆跨在第六层屋顶的正脊上,正面中部开着一个正方形窗户。
长方形的院落位于主楼之前,三面围墙上皆有平板式围墙帽,前墙的正中开了一个长方形双扇门,可以开启闭合,周围凸起的门框及装饰图案都是刻出来的,大门两侧的上部檐下各出两个挑梁,梁上各置一斗三升斗棋,门楼两侧上置着双阙,阙上有屋顶。门口有一个扛着粮的人俑正迈着腿向院子里面走去,院内则俯卧着一只看门狗;附楼是一座通高128厘米的四层建筑,楼体坐落在高台上,附楼第一层前壁正中开着一长方形的门,第二层到四层的前壁均开着一个方形的窗户;横向长方体的阁道架在主楼和附楼的三层之间,将两座楼阁建筑连成了一体。
从整体上来看,七层连阁式彩绘陶仓楼的主楼高大雄伟,附楼挺拔秀丽,再加横架两楼的空中阁道,完美地体现了汉代时期高超的建筑技艺。这座陶仓楼的装饰中综合运用到的线刻雕刻、绘画及镂空使得这座陶仓楼看起来异常的绚丽多彩,且更具艺术美感,反映出了我国汉代时期辉煌的建筑装饰艺术,对研究我国汉代古建筑的传统装饰手法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背后的故事
自古以来,我国推崇的都是重农抑商的政策,尤其是在两汉时期,统治者对农业发展尤为看重。《汉书·食货志》记载:“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每到粮食丰产的时候,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如何储存粮食、延长粮食的可食用时间。故而,当时从中央到地方都建立了大型官仓,同时也建立了十分严格的仓储管理制度。
纵观陶仓模型随葬的历史,其中最早的典范当属东周时期的关中秦墓,汉承秦制,故而西汉的丧葬习俗也自然而然地受到了秦文化的影响,在这一阶段的墓葬中,普遍会加入陶仓模型等明器随葬。从咸阳京师仓的建筑遗址提供的线索来看,汉代的粮仓大多是木架结构的,这些粮仓一般前后檐墙严实,室内地板悬空,室外用板瓦和筒瓦覆盖披檐。不仅有单层粮仓,也有多层粮仓。此外,除了粮仓模型之外,粮仓建筑在两汉时期墓葬中的壁画和画像石上也多有表现,比如和林格尔汉墓壁画中的繁阳县仓城图及乌桓校尉幕府谷仓,都是高大的双层谷仓建筑,从建筑规模特色上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它们是官府的仓储。
焦作地区出土的高层楼阁陶仓楼从功能上来看,不仅仅是用来储藏粮食的,这座陶仓楼上彩绘的云气纹饰和端坐在阁楼内代表墓主人的陶俑,与汉代画像石及壁画中的“升仙”场景相符,都表达了汉代人“居高楼以成仙”的美好祈望。
从建筑艺术上来看的话,汉代可以说是中国建筑史上的第一个高峰,当时的建筑大都以木质结构为主,故而由于战乱及年代已久等诸多原因,地面上的建筑是无法被完好保存至今的,但是好在当时的人们会让建筑明器随葬,才为我们研究当时的建筑风貌和建筑水平提供了依据。
目前,我国出土的陶仓楼主要集中在焦作市,这说明焦作地区在两汉时期经济繁荣,人们安居乐业,这一发现也弥补了因战乱导致建筑损坏的遗憾。陶仓楼模型反映了我国汉代辉煌的建筑装饰艺术成就,不仅有助于研究汉代建筑技术,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人的生死观念,在欣赏建筑之美的同时,了解古人的智慧并借鉴其中的技术,让它在现代建筑中也能发扬自身优势,让其中具有的建筑学研究价值、美学价值及艺术构造价值可以在后世继续流传下去。
赞赏二维码

发表评论 (已有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