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越王勾践剑
年代:春秋时期
题材:兵器
材料:青铜合金
价值:春秋时期历史文物,在被发掘以及传世的吴越剑中可以说绝无仅有,实为剑中之极品,稀世之珍宝。
出土情况及馆藏
1965年12月,考古工作人员在湖北江陵发掘了一座楚国墓葬,出土了600多件器物。在这座编序为望山1号的古墓中,考古专家发现了一柄充满古韵的青铜剑,这就是大名鼎鼎的越王勾践剑。
当考古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将墓主人的内棺打开,发现在尸首骨架的左侧,有一把装在漆木剑鞘内的青铜剑。考古人员将剑从剑鞘中抽出来,伴随着一道亮眼的寒光,在场所有人都惊呆了。当时有一名开采队员见此剑花纹斑驳,以为剑锋经过几千年早已变得粗钝,就用手去拿剑,结果一不留神将手指割破,血流不止。后来专家们再试勾践剑的锋芒,发现只要稍一用力,剑锋便能将16层的白纸划破。
勾践剑出土时并未生锈,经专家研究显示,此剑的含铜量约为80%一83%,而铜是一种不活泼的金属,在日常条件下一般不容易锈蚀。此外,墓葬深埋数米的地下,而且是一椁两棺,层层相套,椁室四周是一种质地细密的白色酷上,考古乎界将此称为“百膏泥填塞",棺椁的致密性极佳。同时、墓坑上部经过今实填上,使墓室几平成了一个南闭空间,隔绝了幕室与外界之间的空气交换。而且望山1号楚草地下水位较高,墓室曾经长期被地下水浸泡、墓室内空气的含量更少。由于这些原因,越王勾践剑得以千年不锈。
据考古专家考证推测,此次发展的楚国贵族墓的主人是战国楚怀王时期的大贵族、曾经被整国派到越国当奸细的邵滑。越国遭覆灭之后,邵滑被封为越王。但是越王勾践的宝剑为什么出现在江陵楚国贵族墓里,对此,专家们主要有两种意见,第一种是,勾践曾把女儿嫁给楚昭王,这柄宝剑很可能作为嫁妆送去了楚国,到了战国时期,楚怀王将宝剑赐给了邵滑,于是成了这位楚国贵族的随葬品。另一种是,宝剑是楚国出兵越国缴获的战利品,楚国和昊越曾经战事频繁,楚威王俘虏了越王,之后越国覆灭,很有可能此剑成为楚国的战利品。后来楚威王的儿子楚怀王即位,将宝剑赐给邵滑、邵滑死后,这柄剑就随葬于墓中。
宝剑是战利品的说法得到很多专家的认同,首先楚国灭越在前,望山楚墓在后,时间是对得上。勾践剑不仅工艺精美超群,无人能复制模仿,而且它是一柄王者之剑,由越王勾践随身携带,作为王者权威的象征,其重要意义如同国玺一般,不太可能送给女儿当嫁妆。
由于此剑是“物以人名”,历史文化价值更是远远超越实物价值,因而此剑被誉为“天下第一剑”,堪称我国的国宝。目前越王勾践剑珍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艺术价值
越王勾践剑剑长55.7厘米,宽4.6厘米,柄长8.4厘米,重875克,整柄剑身修长,有中脊,两刃极为锋利,前锋曲弧内凹,剑茎上有两道凸箍,剑柄的圆首用同心圆纹装饰。在靠近剑格的地方有两行鸟篆铭文:“越王鸠浅自乍用剑”,意思是:越王勾践,亲自督造(制作)并自己使用的剑。
古文字专家认为,“鸠浅”这两个字是“勾践”的通假字,古代越国使用的语言是古越语,而越王的名字用汉字写出来只是音译。在古越语中,鸠浅和勾践发音相同,所以二者是通假字,可以替换。因而,这八字铭文足以证明此剑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越王勾践剑。
越王勾践剑历经2500余年,纹饰仍然清晰精美,而且寒气逼人、锋利无比。刘首向外翻卷成圆箍形,内部铸有11道同心圆,每个同心圆的间隔只有0.2毫米,圆箍最细的地方犹如一根头发丝。剑身布满了纵横交错的黑色菱形暗格花纹,显得神秘美丽,精细异常。剑格的正面镶有蓝色玻璃,背面镶有绿松石,即便在黑暗当中,剑身也散发出幽幽的寒光。
越王勾践剑制作工艺精美,显示出春秋时期铸剑师难以复制、超越的卓越技艺。从剑的化学成分来看,青铜剑身上镀了一层含铬的金属,因而历经2500年不锈不腐。经专家的无损科学检测,剑身的主要合金成分为铜、锡、铅、铁、硫等。尤其是花纹处含硫较高,而硫化铜可以防锈。从剑的装饰来看,越王勾践剑精美绝伦,尤其是剑格上镶嵌有蓝色琉璃,琉璃在战国时代比玉石更为稀有,宝剑用琉璃做装饰,更能彰显出越王的尊贵身份。此外,越王勾践剑柄圆首上有11道规整细致的同心圆,加工技术难度和现代机床不相上下,显示出春秋时期最高的铸造水平。
背后的故事
东周时期,青铜冶炼技术逐渐进步,大多宝剑以铜铸成,剑质颇佳,剑刃锋利无比。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规范了铸剑法则,剑成为最主要的短兵器,社会各阶层的男子都习惯佩剑。
越王勾践剑是春秋铸剑名师经历数年精心铸造而成,据《吴越春秋》和《越绝书》记载,越王勾践曾请龙泉宝剑铸剑师欧冶子铸造5把名贵的宝剑,分别为“湛庐”“纯钧”“胜邪”“鱼肠”“巨阙”都是削铁如泥、吹毛断发的稀世宝剑。后来越国被吴国打败,勾践曾把“湛庐”“胜邪”“鱼肠”三把剑献给吴王阖阊,以示求和。但吴王无道,其中“湛庐”宝剑丢失不见,后来传到了楚国,而其他几柄剑的去向不得而知。
历史传说勾践一生嗜好铸剑,据《拾遗记》记载:“越王勾践,使工人以白马白牛祠昆吾之神,采金铸之,以成八剑之精,一名掩日……二名断水……三名转魄……四名悬翦……五名惊鲵……六名灭魂……七名却邪……八名真刚。”勾践还热衷于搜集和收藏名剑。春秋时期的宝剑鉴定大家薛烛看到勾践珍藏的宝剑时,惊叹许久,说他阅剑无数,却从来没有见过这些稀世之宝。
由于勾践铸造珍藏的名剑众多,价值极高,每一把都是稀世珍品,引来无数人的觊觎。尤其是勾践死后,许多人绞尽脑汁去寻找他珍藏的宝剑,连秦王都曾前往楚国求越国宝剑,但最终一无所得,甚至因此而发动伐楚战争。从这些相关传说来看,可以想象到当时越国宝剑的盛名。
赞赏二维码

发表评论 (已有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