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元龙泉窖青瓷舟形砚滴
年代:宋代
题材:渔船人物储水器皿
材料:青瓷
规格:通长 16.2厘米,宽6.5厘米,高9.1厘米
价值:元龙泉窖青瓷船型砚滴的烧制工艺是龙泉青瓷在鼎盛时期最高水平的象征
出土情况和馆藏
20世纪60年代初,一位龙泉当地的农民在外面闲逛的时候走到了一处名为“严儿”的古窖里面,不经意间踢到了一块硬东西,他拔出来一看简直惊喜万分,因为被他无意中捡到的这件东西做工非常别致。虽然老人对这件精致的物件爱不释手,但是深明大义的他还是主动把这件东西带到了当地文物部门,而且他自己并没有索要任何形式的奖励。正是因为老人的这个举动,才使得这件绝世仅有的宝贵青瓷文物得到了保存。
这件珍贵的宝贝便是大名鼎鼎的元龙泉窖青瓷舟形砚滴,一开始的时候,它的收藏地是老人交管文物的温州市文管会,当地的收藏家以及考古学家们一致认为,这件青瓷舟形砚滴属于烧制水平过低的古窑窑底货,再者,在当时它还是一件出土情况模糊的采集品,所以他们便没有对这件文物再做进一步的研究。于是这件青瓷舟形砚滴便被遗落在了这个小地方,直到某次展出时,这件文物被一位专家看到,它才重新出现在了世人面前,并且获得了陶亮界专家的一致认同。1966年在文物出版社出版的《龙泉青瓷》图录,便是用这件元龙泉害青瓷舟形砚滴做封面的。至此,这件毫无瑕疵、展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超技艺以及浓厚文化底蕴的青瓷才闯出了自己的名气。最终,这件元龙泉窖青瓷舟形砚滴的收藏地址也从温州市文管会转到了浙江省博物馆,并且变成了浙江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
艺术价值
这件元龙泉窑舟形砚滴全长16.2厘米,宽为6.5厘米,通高9.2厘米,是一件宋元时期出现的新式文具。这件器物的表面是一艘小船的形状,整体看来优雅又不失大气,小船的造型十分精巧别致,线条流转也很是自然,在这艘小船的中后方位置上,架着一顶船篷,船篷的旁边立着一位披着蓑衣、身子微微佝偻的艄公,船舱下面是掏空的用来储存水,船首的位置上雕刻着花朵样式的流水口,水流便是从这个地方流出来的,这件元龙泉窑舟形砚滴的制作技术之精良,实在是让人惊叹。
目前为止,我国出土的瓷质文具最早能追溯到三国时代,比如圆盘形三足砚、蛙形水盂、兔形水点等。像元龙泉窑舟形砚滴这种类型的砚滴在明朝的时候还称为水中丞、水注、水丞。专家介绍,砚滴不仅是用来储存水的文具,还是书房里重要的摆件。在我国古代,有许多技艺高超的工匠能够依照文人墨客的喜好把砚滴制造得优雅、怪异,故而具有极佳的装饰性。我国宋代文化昌盛,瓷器制造工艺十分发达,而这件龙泉窖的青瓷舟形砚滴便是龙泉青瓷在最昌盛的时候的代表之一。
背后的故事
龙泉青瓷依据胎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白胎和朱砂胎青瓷,以弟窑以及龙泉窑制作的最为有名;另一类是釉面开片的黑胎青瓷,以哥窑制作的最为有名。龙泉窖制作的青瓷不仅釉层水润,釉色青碧,而且光泽秀丽,晶莹剔透,如同翡翠一般。龙泉窑中出产的瓷器釉色主要包括梅子青、月白、粉青、豆青、淡蓝、灰黄等颜色。其中哥窑的青瓷善于将华丽、古朴的纹片作为瓷器身上的修饰,比如流水纹、牛毛纹、鱼子纹、冰裂纹、蟹爪纹、膳血纹等,这些纹片使得瓷器的釉层更加丰润、冰洁,和釉面纹片互为映衬,愈发显得雅致、朴素,被人们赞为瓷中珍品。
五代到北宋中期,国内各大窑场排名发生了重大变化,龙泉窑成为了江南第一名窑。南宋时期,龙泉窑进入最佳阶段,青瓷也以另一个面貌现世。同时,当时的统治者为了解决财政困难,极力支持商家的对外贸易,而龙泉青瓷就是借搭了这次政策的“顺风车”,最终得以从海路大量出口,行销全世界。历史上有著名的丝绸之路,后来便有日本的陶瓷学者将这条运输瓷器的海上航路称为“陶瓷之路”。对外贸易产生的大量需求导致新的制瓷作坊大量涌现,为了吸引顾客,锻造出更好的青瓷,产品烧制技术不断提高。南宋末年,粉青以及梅子青的开发对我国瓷器工艺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作为当代人们共同认可的青瓷釉色的最高水平,它不只象征了龙泉窑制瓷技术的高超,同时也展示了当时人们非凡的审美水平。虽然说当下并没有出土南宋时期龙泉窑是否被设立为官窑的确切记录,但是可以根据很多迹象看出,在那个时候,宫廷非常有可能让官员以及技术人员在龙泉窑进行监督。元代,龙泉窑主要替皇宫烧制瓷器,出土于龙泉窑的八思巴文瓷器,就是一个力证。当时龙泉窑的瓷器已经有了自己的特点,蒙古文化中那种来自草原的奔放、大气,以及当时统治者在贸易上的宽大政策,大大推动了龙泉青瓷发展。
如今,龙泉青瓷不仅延续了传统的艺术特色,而且还借助新时代的科技,在继承以及仿古的基础上,进行新的突破,并且成功开发了高温黑色釉、虎斑色釉、紫铜色釉、赫色釉、茶叶末色釉、乌金釉及天青釉等。龙泉青瓷的好评如流,不仅被称作“世界瓷器皇冠上的璀璨明珠”,而且被誉为“中华民族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赞赏二维码

发表评论 (已有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