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敢娶-机智故事-传说 在清末李鸿章执政的时候
传说,在清末李鸿章执政的时候,他有个亲戚,上京赶考。可是,这位举子,并没有多大学问,不过,他想通过和李鸿章的关系,让主考大人照顾他一下。应试那天,他一拿到试卷,就...
传说,在清末李鸿章执政的时候,他有个亲戚,上京赶考。可是,这位举子,并没有多大学问,不过,他想通过和李鸿章的关系,让主考大人照顾他一下。应试那天,他一拿到试卷,就...
从前,潭头大王村有个姓杨的老汉,他的儿子叫小生,他给小生娶了个媳妇叫兰花,兰花心灵手巧,村里人都称她巧媳妇。县里的县官听说了这个巧媳妇,便把杨老汉叫到了县衙里,对...
栾川山高林密,从前很多人伐木烧炭。传说,烧木炭的技巧是孙膑和庞涓传下来的。战国时候,孙膑和庞涓都跟着王禅老祖学艺。一天,王禅老祖提出要烤不冒烟的火,叫两个徒弟去办...
清代,有一个姓张的员外,老两口膝下只有一个独生女儿娟娟。娟娟年方二八,尚未定亲,脸似白玉,口似樱桃,一双大眼睛忽闪忽闪,好像会说话似的,头发乌黑发亮,针线活样样精...
从前,有一富翁,他有两个儿子和一个外甥,在他临死前写了一份遗嘱,要求儿子们和外甥按照他的遗嘱分家产。他的遗嘱上写着:老大儿子分全部家产的二分之一;老二儿子分全部家...
从前,有个财主需要锻磨,就找了一位石匠。财主想让石匠把活做得既快又好,又舍不得让匠人吃好点,他想了又想,终于想出了一条“妙计”。这天开工了,他对石匠说:“你干的是...
腊梅驱严寒 符元亮先生和宋邴运先生,不但深知医理,而且更晓诗文,同时,他们都有惊人的记忆能力,不说过目不忘,确能对一些掌故典籍、传世名著,朗朗成诵。这一对挚友,你诵...
金鸡报晓第一声 老干部符元亮同志,在其革命回忆录《中原早春》一书中,关于其接受民主思想的启蒙教育有着详尽的记述,从而印证了新文化运动浪潮也在1926年,已经波及到了伏...
清道光年间,秋扒(当时秋扒属嵩县)上村住着一个叫赵士杰的人。他是一个书法能人,方圆左近略懂书法的人都收藏有他的墨迹。他的书法龙飞凤舞,独具一格,在豫西一带堪称一绝...
1937年,栾川完小教师符元亮在教学中删去了腐朽的旧课文,选讲了《新华日报》的新教材,讲蒋统区汉奸猖獗、奸商横行、八路军在黄河以北对日军开展游击战争的故事;讲共产党艰...
李河,字润九,号阳坡道人,栾川西街人,自幼失去父母,单独艰苦度日。他奋发苦读,不仅精通周易,还善长书法,而且对医术也很有研究。民国年间,兵荒马乱,为了生计,他隐居...
宋邴运先生又名丙寅,字风若。栾川县城关虎坪沟人。宋先生幼年家境贫寒,困病交加,由于生计无着,就连乡村私塾也未能终读,同时,老父常病,屡医不验,先生饱尝求医难之苦。...
赵公香亭,喜欢花木,尤爱诗趣。在他的菜圃东篱之下,栽了一株腊梅。他的夫人雪梅,治家勤谨,惜地如金,就在腊梅树旁种了些豆角瓜菜之类。岂知夏秋之季,瓜菜茂盛,藤须缠满...
尚绍基先生,栾川潭头东山人,字子正,号东坡。生于1898年,卒于1980年。先生嗜画成癖,兵荒马乱的年代也未间断。没有笔,就用苘麻束而以代;没有纸,即以笋叶木板替之;没有...
1932年11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作战略转移,在军长贺龙和政委关向应的领导下,从南召经车村,于16日进入栾川境,路过合峪,夜宿庙湾,17日越瓦屋岭经潭头到秋扒,18日过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