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头-在八百里伏牛山下的栾川 不管南山北山 尽出些山珍土产
在八百里伏牛山下的栾川,不管南山北山,尽出些山珍土产。其中被称为“素中荤”、“植物肉”的猴头最为出名。你想知道猴头是怎样发现的吗?这里有一段动人的故事。
从前,有位年老多病的老太太,有病多日,经许多医生调治都不见轻。老太太有个儿子很孝顺,他听说栾川山里有很多草药,就决心进山挖药为老娘治病。当时已是深秋,他带着干粮、锅碗进了山。
事不凑巧,这孩子一进山正遇下雪,那时候山里人烟稀少,大雪封山,路断人稀,这个孩子就被死死困在了山上。
这孩子躺在山上的石坎里,心想,为了给老娘挖药治病,每天省吃俭用也要坚持到开春。谁知,粮食已经吃完好几天了,大雪还是一直下着。这孩子心里琢磨,我要是饿死,我老娘靠谁养活,她的病靠谁医治?于是,一翻身起来出了石坎。那种天气,满山雪白,连野兔子都出不了山,哪里有啥吃的,他想掰点树皮吃,刚一抬头,见落了叶的树叉上长着一个黄茸茸的疙瘩,再往远处看,有的树上也有,有的大如碗口,有的小如指头肚。于是摘下一个,掰一点放进嘴里一尝,甜丝丝的带一点儿腥味儿。心想,不管什么,闹不死就能治饥。于是,他摘了一些拿到石坎下煮了吃,谁知还怪香哩。从此,他每天上树摘这种东西煮了吃,开始吃的多,慢慢地吃少了,身上也有了力气。直到开春后挖了药带着摘的一大堆也没吃完的东西回到家中。
再说这孩子她娘,知道孩子进山遇上大雪,不知是死是活,天天哭喊,身体越来越糟了。这天突然孩子红光满面地回来了,老娘吓了一跳,问他是怎样活下来的,孩子指着带回来的毛疙瘩讲了一遍。老人喜出望外。从此,孩子一边给老娘熬药,一边也煮着些带回来的毛疙瘩叫母亲吃,没过多久,老娘的身体变得结实了。后来,孩子把剩下的毛疙瘩分给邻居们尝新鲜。结果,有病的消了灾,无病的壮了身,都说这是一种好东西。可是问这孩子这叫什么,他也不知道。人们看这金黄色的绒剌毛茸茸的,很像猴子的脑袋,就叫它“猴头”。
流传地区:栾川
讲述者:梁石山
记录者:陈玉姣
收藏 打印
版权声明:本站是交互信息网,如是转载,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其他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文章评论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