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的起源-画/丰子恺-文/丰陈宝 丰一吟

原创/搜集 梨花 2024-11-02 50

战争的起源两个男孩抢一盒饼干,终于打起来。世上有些侵略战争和反侵略战争,不也是这样吗?只不过不是抢饼干,而是侵犯别国的领土。你来抢我的地盘,我当然要争回来。以小喻大...

开放
阅读全文

大外甥 小娘舅-画/丰子恺-文/丰陈宝 丰一吟

原创/搜集 梨花 2024-11-02 39

大外甥 小娘舅这幅画是我家生活的写照。我的弟弟新枚是抗战时期(1938年)出生的“末拖儿子”。我二姐宛音的大儿子宋菲君出生于 1942年,比我弟弟只小三岁。这里画的就是他们...

开放
阅读全文

向孩子们学习-画/丰子恺-文/丰陈宝 丰一吟

原创/搜集 梨花 2024-11-02 46

向孩子们学习孩子们即使闹翻了脸,甚至打起来,但没多久又和好了。因为他们心地纯朴、天真,不像有些大人,勾心斗角,心地狭窄,易记仇,讲帮派。你看,画中的两家男主人吵架...

开放
阅读全文

捕鸟-画/丰子恺-文/丰陈宝 丰一吟

原创/搜集 梨花 2024-11-02 46

捕鸟在农村,孩子们喜欢捕鸟。捕鸟有各种方法,其一是用一根短棒支起一只大竹匾,在匾下撒些稻谷。短棒上缚有一根绳子,绳子的另一端操纵在捕鸟人手里,那人躲在隐蔽处。 慢...

开放
阅读全文

母氏劬劳-画/丰子恺-文/丰陈宝 丰一吟

原创/搜集 梨花 2024-11-02 41

母氏劬劳母亲的烦恼,往往来自多子女。尤其是星期日,孩子们放学在家,男孩精力旺盛,在家打打闹闹,玩玩吵吵,原是常事。长矛在地上一扫,碰倒了痰盂;大刀向空中一挥,打碎了...

开放
阅读全文

侄儿抱叔叔-画/丰子恺-文/丰陈宝 丰一吟

原创/搜集 梨花 2024-11-02 48

侄儿抱叔叔旧时家庭往往多子女,生五个、六个不稀奇。那时不讲计划生育,不讲优生优育。我母亲就生过九胎(其中二人夭折),外加一个一出生就死亡的早产儿。十胎成活七胎,我们...

开放
阅读全文

上行不正下行歪-画/丰子恺-文/丰陈宝 丰一吟

原创/搜集 梨花 2024-11-02 50

上行不正下行歪人们惯说“上梁不正下梁歪”。这里说的是“上行不正下行歪”,道理相同。下边总是以上头作楷模的。画中副题是“看布置画展有感”。父亲对于墙上挂的、贴的,要...

开放
阅读全文

西湖上的烧香客-画/丰子恺-文/丰陈宝 丰一吟

原创/搜集 梨花 2024-11-02 54

西湖上的烧香客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约两年,那时我家住在杭州里西湖静江路(今北山路)85号。每到春秋农闲的时候,便可看见门口有成批的农民烧香客,往灵隐寺方向迤逦而去。父亲的...

开放
阅读全文

江南秋-画/丰子恺-文/丰陈宝 丰一吟

原创/搜集 梨花 2024-11-02 45

江南秋父亲是佛教徒,皈依弘一大师的。人家或许以为他吃常素。他确实吃过一个时期素,但后来还是开了荤。不过,他不喜吃猪牛羊肉,倒喜欢吃水产。大约由于爱喝酒的关系,特别...

开放
阅读全文

人生苦-画/丰子恺-文/丰陈宝 丰一吟

原创/搜集 梨花 2024-11-02 50

人生苦想当年他俩风华正茂,游春赏月,寻欢作乐,享足人间福;到如今虽然月似当年,而两人却屡遭不幸,憔悴不堪,垂头丧气,尝尽世间苦。他俩究竟遭逢了哪些辛酸事呀?从他们的...

开放
阅读全文

两首《浣溪沙》-画/丰子恺-文/丰陈宝 丰一吟

原创/搜集 梨花 2024-11-02 83

两首《浣溪沙》“饮酒看书四十年,乌纱头上即青天。男儿欲画凌烟阁,第一功名不爱钱。”父亲曾书写过这首诗,我们只知其作者叫杨椒山,不知何许人,亦不知诗的名称。父亲特别...

开放
阅读全文

胡调唱罢换新腔-画/丰子恺-文/丰陈宝 丰一吟

原创/搜集 梨花 2024-11-02 39

胡调唱罢换新腔年轻人或许不认识图中这个东西是什么玩意儿。那是一架“留声机”,也叫“唱机”。以前没有录音机,更没有什么VCD。 收音机中收听到的戏曲或音乐,只能随它播什...

开放
阅读全文

施舍也要看对象-画/丰子恺-文/丰陈宝 丰一吟

原创/搜集 梨花 2024-11-02 41

施舍也要看对象这是明朝宗臣的《卖花曲》(原诗第二句为“一枝值万钱”,第四句为“一钱不相捐”)。父亲是佛教徒,提倡众生平等。众生都应该平等,更何况人类。而实际上,社会...

开放
阅读全文

我们年轻时也曾戴花-画/丰子恺-文/丰陈宝 丰一吟

原创/搜集 梨花 2024-11-02 45

我们年轻时也曾戴花现在有些年轻人,对老年人采取鄙夷的态度,仿佛这是另一种类型的人,几近于废物。有一次,我去邮局寄包裹,在包裹的封皮上写英文地址,一个姑娘看见了,对...

开放
阅读全文

圈圈圈上天-画/丰子恺-文/丰陈宝 丰一吟

原创/搜集 梨花 2024-11-02 74

圈圈圈上天“胀,胀,胀! 再胀要破了!”说的是男孩吹泡泡。实际上,父亲是在比喻物价的“涨”。这幅画作于 1948年12月。那时物价飞涨,民不聊生。国民党从1935年4月开始发行...

开放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