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瓣

流言效应 人言可畏背后的逻辑-心理学的100个基本69

来源:原创/搜集 发布:开元 13
流言效应 人言可畏背后的逻辑-心理学的100个基本69

心理学实验表明,如果让同一个人隔几天后复述同一个故事,故事的细节会不断丢失,故事会越讲越短,涉及的人名、地名、日期和数字更是模糊不可辨认。也就是说,人的记忆不一定可靠,对一个事物的描述也不一定准确。流言就是这样,因为认知偏差而产生,最后以讹传讹,变得面目全非。

曾参本是孔子弟子,七十二贤人之一,也没有逃过流言的侵害。当有三个人相继告诉曾参母亲他杀了人时,最了解曾参的母亲也最终越墙而去。人言可畏,这就是流言效应,流言会对个人心理与行为造成消极影响。在动乱的环境中,流言甚至会演化为骚乱。

而互联网的出现,让我们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那个传播流言的人。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正是因为流言杀人于无形,我们更要审慎对待。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智者,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一套判断事物的标准,从而足够清醒地看待世间的浑浊。

赞赏二维码

赞赏二维码

发表评论 (已有0 条评论)

共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