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闹的静观场 1952年 大姐带着我去赶静观场-往事入画
热闹的静观场1952年,大姐带着我去赶静观场,街上花花绿绿,赶场的人和做生意的人来来往往,热闹非凡。当时,农村搞土改有一两年了,每家每户都分了田地,只要勤劳肯干,家里的...
热闹的静观场1952年,大姐带着我去赶静观场,街上花花绿绿,赶场的人和做生意的人来来往往,热闹非凡。当时,农村搞土改有一两年了,每家每户都分了田地,只要勤劳肯干,家里的...
大雪天后赶场记得有一年,雪后第二天恰逢赶场。一路上,有人拎着提篼,有人挑着皮篓,有人用柴马'扛着老猪。大人大多穿着长衫子,小娃儿穿着背带裤。因为天气特别冷,年纪...
姑娘姑爷回娘家从前,妇女回娘家时经常会打一把纸撑花。说来也怪,娘家的狗虽然生下来就没见过姑娘,但听说姑娘和姑爷回来了,就又蹦又跳地跑去迎接,亲热得不得了。
放烟火架五六十年前,放烟火架在农村属于高级娱乐。只要听说哪里放烟火架,十里八乡的人都会跑去观看。烟火架主要由竹子、木头、火药组成,一般是这样制作的:先用几根绳子把圆...
看土电影“土电影”就是幻灯。在一个木箱的前面装上聚光镜,后面装一只大灯泡;把小块的透明图片插进去,通过聚光镜射向前面的白墙或白布,人就能看到清晰的图像。五十年代初,...
消失的农家常事手碾碾米,纺棉花,裁缝缝衣服,扭牛索子,小娃儿修子……这些都是五六十年代农村常见的景象。用檑子'擂出来的糙米要用碾子碾过才能变成熟米。碾子分为牛拉...
背口诀打算盘几十年前,大家都用算盘来计算数字。算盘一般是木制的,由算框、算珠、横梁、竖档组成。常用的算盘有九档、十一档、十三档。使用算盘的人要读珠算书,背口诀。自...
落雪弹子真可怕雪弹子就是冰雹,大的雪弹子就像小汤圆,小的也有苞谷粒那么大。小时候,有一次落雪弹子,乌天黑地,大风呼啸。充电房屋顶的瓦片就像吹竹叶子似的哗哗响,掉落...
组装矿石收音机五十年代,除了传统的锣鼓、胡琴,农村没有什么娱乐设施。在场镇生活的人要好些,可以看到土电影、西洋镜、留声机等玩意儿。我在堂哥家里见过两次矿石收音机,...
天亮出门捡狗屎几十年前,田地里施的都是农家肥。猪屎、狗屎、鸡屎都可以做肥料,有人就靠捡狗屎为生。想起那时的情景,我作了一首打油诗:“天刚亮了就起床,挑起箢篼走得忙。...
听半导体收音机六十年代,大城市已经有半导体收音机卖了,但价格很贵,一般人都买不起。于是,我就买书自学,在矿石收音机里面加装各种零件,调试之后就能听广播了。外出时,...
上梁说梁儿孙满堂穿斗房子在五十年代前后很普遍。起房子前,先要打大山和破小料。在山坡上选一块合适的石头,用錾子把塞眼打好,再插入塞子,用大锤击打,这叫打大山。用大锤...
筑土墙配新房八十年代,土墙房屋建得很多,因为花费最少。建造土墙房屋需要石匠、土匠、木匠、盖瓦匠。石匠先把地基做好;土匠再在地基上舂土墙;接着,木匠摆檩子,钉椽子,做...
点点谷起杉皮房1966年,我到兴隆场去给人修收音机,看见有人在山上起杉皮房子。俗话说:“点点谷,莫起屋;点点钱,莫买田。”但起衫皮房子花费少,用点点谷也可以起屋。而且,...
打着灯笼上夜校新中国刚成立那几年,有文化的人很少,一个村连八册毕业生'都找不到几个,只有少数老年人读过几天旧学。政府看到这种情况,就发动群众办识字班,请有点儿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