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 109条
拉筒坡和扯水  由于资金少 从前的私人煤厂大都采用-往事入画

拉筒坡和扯水 由于资金少 从前的私人煤厂大都采用-往事入画

原创/搜集 开元 2024-11-07 52

拉筒坡和扯水由于资金少,从前的私人煤厂大都采用人拉筒坡的方法来运煤。筒坡比较陡,拉起煤来比拉船还要辛苦。工人们把挖好的煤装进竹拖子,再一步一步地把它们拉出井口。如...

开放
阅读全文

挖桐子米 重庆山区的桐子树特别多-往事入画

原创/搜集 开元 2024-11-07 57

挖桐子米重庆山区的桐子树特别多。秋天是采收桐子的季节,人们把桐子从树上打下来,运回家,封闭储存一阵子。等桐子米与外壳分离后,用专门的挖刀把壳撬开,挖出桐子米,放在...

开放
阅读全文

油坊榨油 以前的油坊没有机械化设备-往事入画

原创/搜集 开元 2024-11-07 48

油坊榨油以前的油坊没有机械化设备,主要的土设备有榨杆、榨尖、榨盒子。榨杆是用上好的木料做成的,榨尖头子用铁包住,榨盒子里装着菜籽或桐子。打油前,先把原料放进炒锅里...

开放
阅读全文
采苎麻转麻绳  苎麻的采收季节是农历四月-往事入画

采苎麻转麻绳 苎麻的采收季节是农历四月-往事入画

原创/搜集 开元 2024-11-07 60

采苎麻转麻绳苎麻的采收季节是农历四月,重庆当地有“四月八,打头麻”的说法。苎麻大约四到六尺高,中指或拇指粗细。采收回家后,先把苎麻皮从麻秆上剥下来。麻秆没多大用处...

开放
阅读全文

村姑说笑打草鞋 下雨天或农闲时-往事入画

原创/搜集 开元 2024-11-07 48

村姑说笑打草鞋下雨天或农闲时,老少妇女喜欢聚在一起打草鞋,说说笑笑。打草鞋的村姑跨坐在草鞋马上,用竹麻和苎麻编草鞋,编完鞋底板,再做鞋襻儿和耳子。

开放
阅读全文

手脚不停织麻布 八十年代以前-往事入画

原创/搜集 开元 2024-11-07 50

手脚不停织麻布八十年代以前,重庆农村常能见到机匠织麻布。采回苎麻秆后,人们先打麻和齐麻纱,然后把麻纱交给机匠。机匠把麻纱弄成一般长短,刷上糨糊,再穿到织布机的机头...

开放
阅读全文
养蚕子抽蚕丝  五十年代 我们那里桑树特别多-往事入画

养蚕子抽蚕丝 五十年代 我们那里桑树特别多-往事入画

原创/搜集 开元 2024-11-07 71

养蚕子抽蚕丝五十年代,我们那里桑树特别多,养蚕的人也多。蚕子结茧后,有人卖茧子,有人抽蚕丝。怎么抽蚕丝呢?烧半锅温水,把蚕茧倒入锅中,再用一双筷子不停地捞,丝头子过...

开放
阅读全文

弹棉花 弹花匠把长竹条捆在背后-往事入画

原创/搜集 开元 2024-11-07 75

弹棉花弹花匠把长竹条捆在背后,或者坐在专用椅子上,将竹条捆在椅背上。竹条向前弯曲,下面挂着弹弓,弹弓的弓子是木制的,弓弦由蚕丝制成。弹花匠左手持弓,右手拿槌,用木...

开放
阅读全文

做蓑衣 五六十年代 我常常看到棕匠割棕做蓑衣-往事入画

原创/搜集 开元 2024-11-07 58

做蓑衣五六十年代,我常常看到棕匠割棕做蓑衣。割棕很简单:把一块踩板绑到棕树上,人站在踩板上,腰间拴一根粗绳子,手拿割棕刀把棕割下来。做蓑衣要难些:先是抽棕丝纺单绳,...

开放
阅读全文
编篾话打席子  搞大集体时 山区的很多农户-往事入画

编篾话打席子 搞大集体时 山区的很多农户-往事入画

原创/搜集 开元 2024-11-07 54

编篾话打席子搞大集体时,山区的很多农户都会把竹子编成背婆、箩、刷把丢卖。不过,打席子是一种专业的篾活,要请篾匠才行。有一次,两个专打挡席的外地篾匠到我们生产队来打...

开放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