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瓣

消失的农家常事 手碾碾米 纺棉花-往事入画

来源:原创/搜集 发布:开元 35
消失的农家常事 手碾碾米 纺棉花-往事入画

消失的农家常事

手碾碾米,纺棉花,裁缝缝衣服,扭牛索子,小娃儿修子……这些都是五六十年代农村常见的景象。用檑子'擂出来的糙米要用碾子碾过才能变成熟米。碾子分为牛拉的碾磙碾子和采用人力的手碾。两个人一拉一推手碾的把手,就把糙米碾成了熟米。

纺棉花的机器由一个很大的竹制转盘和一根小型转棍组成。把棉花头接到转棍上,右手摇动大转盘,左手把棉花慢慢放出来,转棍高速转动,就把棉花纺成线了。以前没有缝纫机,衣服、裤子都是裁缝一针一针缝出来的。裁缝多数是男人,他们使用的工具有尺子、剪刀、熨斗等。熨斗是生铁造的,用的时候上面要烧木炭。

牛索子是犁田时套在牛脖子上的东西。怎么制作呢?将竹篾划成篾条,扎一头在索车上面,另一头顺着索车转动。篾条先被摇成单绳,再并成双股的绳子,这就叫牛索子。

修子是一种儿童游戏。在地上画一个大方框,框里也画上格子。小娃儿一只脚悬空,另一只脚踢石块,如果石块碰到线或被踢到框外,就停下来让另一个人踢。谁先踢到最后一格,谁就算赢。

赞赏二维码

赞赏二维码

发表评论 (已有0 条评论)

共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