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瓣

日历上空白的日子

来源:原创/搜集 发布:内玉 15

每一天都可以在日历上找到,这是我们都知道的常识。

但这也不尽然,历史上真的有那么几天时间,在日历上却找不到其踪影。

这是怎么回事呢?

要说清这个问题,先要讲一讲日历是怎么来的。

在我们中国,有两种历法,一种是公历,一种是农历。公历是以太阳的回归周期为一年、将每年划分为十二个月而成的历法体系;农历是以月球的回归周期为一个月、同时兼顾太阳回归周期、以太阳回归周期为一年的历法体系。而在西方,只有公历的历法。

公历也叫罗马历。最早的罗马历法在公元前 535年诞生,那时候,一年有10个月共304天,以现在的3月份为年初。后来,又逐渐加入1月和2月,使每一年的长度逐渐与太阳的回归周期同步。

公元前46年,古罗马皇帝儒略·恺撒增加了80天,使一年达445天,意图让日历与季节同步,史称“秩序混乱之年”。

但虽然如此,历法上的“年”与实际的“年”(即太阳回归年)仍不能完全同步。为了修正这个误差。公元前45年,恺撒颁布了新的历法,规定365天作为一年,单月为大月31天,双月为小月30天,2月有29天,4年为一闰。这是因为太阳历(地球回归周期)为365天6小时,而新历法每年为365天,所以,需要将每第4年定为366天,这样才能补偿这6小时(4x6=24小时刚好一天)。恺撒还规定,每年的元旦为1月1日。

这种历法被称为“儒略历”(Julian calendar)或“恺撒历”。为什么二月份只有29 天呢?因为当时罗马帝国的死刑罪犯都在二月份处决,因此人们就把二月叫做“凶月”,都希望它越短越好,所以就从这个月里减去一天。这样,刚好使每年的天数与回归年的天数相同。

但令人遗憾的是,由于不了解历法的实质,颁发历书的祭司们,竟误将历法上规定的“每隔三年置闰”(意即每四年置闰,所谓的闰就是给这一年多加一天)误解为“每三年置一闰”。从公元前45年至公元前9年,这之间本应设置10个闰年,却设置了13个闰年,也就是说多设了三天。公元前9年,人们才发现这一差错。这时是恺撒的外甥奥古斯都执掌政权,他纠正了这个错误,下令改到次年(公元前8年)才置闰年。为了去掉着多闰的3年,奥古斯都又下令停闰3年,即以公元前5年,公元前1年,公元4年仍为平年,以后才恢复了每4年一闰的规定。奥古斯都为了宣扬这一功劳,仿效儒略·恺撒的做法,下令把自己出生的8月增加一天为31天,并将之改称为奥古斯都月①。8月后的大,小月份都翻转过来了,9月为30天,10月为31天,11月为30天,12月为31天。但这样一来,一年又多出了一天,于是就从二月份29天里再减去一天,二月份只剩下28 天了。这种历法方式一直沿用至今。

虽然有了四年一闰,但儒略历的一年与实际的回归年的周期仍有一些误差。回归年的周期是365.2425 天,儒略历一年的平均长度为365.25日,比回归年长了 11 分14秒。这样,至十六世纪末,已经积累了大约10天的误差,具体说来就是:春分日由3月21 日提早到3月11日。于是罗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Gregorius XⅢ)就于1582年10月4日下令将次日(即儒略历10月5日)定为10月15日,把春分日恢复到3月21日。这样,1582年的10月5日-14日这十天就成了“不存在”的日子,变为历史的空白。

同时,格里高利又对“儒略历”进行了修改,规定被4整除的年为闰年,但逢百之年只有能被400 除尽才能是闰年。这就是使用至今的“格里历”(Gregoriancalendar)。这样,历年与回归年更接近了,所以为全世界所接受,成为通用的公历。

有意思的是,在世界不同的地方,这种“日历上空白的日子"却落在不同的时期。这主要是与当地的宗教信仰有关。

西方有两大主要宗教:天主教和东正教,它们都源于基督教,而基督教又源于犹太教,以《旧约全书》(承继自犹太教的经典)和《新约全书》为圣经,信仰上帝,认为上帝之子耶稣基督降世成人,救赎人类。基督教把耶稣出生的那一年定为公元元年,把耶稣的诞生日--12月25日定为圣诞节。

公元四世纪,基督教被定为罗马国教。

公元 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在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和西罗马帝国首都罗马形成了基督教的两大中心。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以罗马为中心又成立了罗马教皇国。1054年,基督教正式分裂为东正教和天主教两个教派。

而在天主教区,(天主教后来又分化出新教这个新教派。)随着天主教的衰落,经过16世纪上半期“宗教改革”运动,产生了新的教派——新教与罗马教廷对抗。

1582年10月4日,罗马天主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下令改用新历,造成了前述的10天的历史空白。但主要分布在欧洲东部的东正教却拒绝接受天主教皇的新历,一直沿用“儒略历”。

1582 年,儒略历与格里历就相差了10天,而400多年后的今天,又累积多出了3天误差。虽然东正教教历不存在空白日,但它的圣诞节却落在另外的日子里了(当然在它的历法里仍然是12月25日)——-世界上大多数地方都在公历12月25日过圣诞节,但东正教地区却在公历的1月7日过,两者相差13天左右。

新教的统治者刚开始时也不理睬教皇制定的新历法,直到很久以后,才逐渐接受新历,于是就出现了不同的日历空白日。比如说,英国及其殖民地(包括今日的美国)在1752年9月才采用新历一-1752 年9月2日后面跟着的就是9月14日,9月3日-13日就成为英国及其殖民地的“日历空白日”。

直到1698年,德国和荷兰才改用格里高利历法。俄罗斯、希腊等东正教国家于1918年采用新历法。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细查一下,看看这些国家的日历空白日都具体落在哪几天里。

我们要说的是,我们中国从1949年起才开始使用新历-公历,如果按照前面的算法,在1949 年10月1 日之前,都应该是日历空白日,但实际上那些日子并不空白,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有另外的历法来纪年。从这一点来说,所谓的“日历空白日”只是相对于某种历法而言罢了。

还有一点要说的是,尽管有闰年,格里高利历法还是比地球公转周期长了一些,大约过3300年又会多出一天,到时候不知道怎么去闰呢。

赞赏二维码

赞赏二维码

发表评论 (已有0 条评论)

共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