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海(Caspian Sea)位于亚欧大陆腹部、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上,东、北、西三面湖岸分属土库曼共和国、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共和国和阿塞拜疆共和国,南岸为伊朗。里海的南面和西南面被厄尔布尔士山脉和高加索山脉所环抱,其他几面是低平的平原和低地。里海南北狭长,形状略似“S”型,南北长约1200 公里,是世界最长且唯一幅员在千公里以上的湖泊;东西平均宽约320公里,湖岸线长约7000公里,面积371000平方公里,大小几乎与波罗的海相当,为亚速海的10倍,相当全世界湖泊总面积(270万平方公里)的 14%,比著名的北美五大湖面积总和(24.5万平方公里)还大出51%。从面积上说,里海比德国还大,接近日本的面积。
里海湖水总容积为76000 立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咸水湖。
里海是一个海迹湖,即曾经是海的湖。黑海、里海和咸海(在里海的东北方)都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经过海陆演变,古地中海逐渐缩小,直到中新世晚期,里海才逐渐变成一个独立的封闭性的水域。而里海和黑海分开,也不过是1万多年前的事。所以,今天的里海是古地中海残存的一部分,地理学家称之为“海迹湖”。因此,人们就把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湖称为“里
海”了。里海仍保留着大洋底层水的特性,因此,海洋学家认为,里海虽四面环陆,但仍可算作海。另外,里海水域辽阔,烟波浩渺,一望无垠,经常出现狂风恶浪,犹如大海翻滚的波涛。同时,里海的水是咸的,有许多水生动植物也和海洋生物差不多。这些特征也使里海被人称作海。
里海里有很多神奇的事情。
里海的水面约低于海平面28.5米,这个海面也低于19世纪初的水面,当时里海水面低于海平面22米。也就是说,里海正在逐渐失去其水量。这是由于人类大量地截取流向里海的河水所造成的。
里海的湖底深度不同,北浅南深,湖底自北向南倾斜,大体上可以分为三部分,其间被许多岛屿和浅滩隔开。北里海岸坡平缓,水很浅,仅4~8米,最深也只25米;海底为沉积平原,水量只占里海总水量的 1%。中里海,西岸的高加索山脉的岸线,多陡坡;东岸濒临曼格什拉克高原,较为险峻。中里海的深度为170~790 米之间,水量约占里海的三分之一。南里海,海岸
低平,东西陆架较宽,往西为洼地,是里海最深的地方,最深处深达1025米,水量约占全里海的三分之二。
里海有岛屿约50个,面积约350平方公里。里海有伏尔加河、乌拉尔河、库拉河、捷列克河等 130多条河流注入。其中,伏尔加、乌拉尔和捷列克河的水量是里海入水量的 90%以上。伏尔加河更占到四分之三以上。由于没有河流从里海流出,里海也没有潮汐。
里海位于荒漠和半荒漠环境之中,气候干旱,蒸发非常强烈。据统计,里海每年的进水总量为338.2立方公里,而每年的耗水量则为361.3 立方公里。进得少,出得多,出现了人不敷出的“赤字”,湖水水面必然会逐步下降。1930年湖的面积为42.2万平方公里,到1970年已经缩小到37.1万平方公里了。
里海水位同其他内陆湖一样,历年变化很大,反映出周围地区气候的变迁。在1670~1705 年间,里海水平面下降了1.6米,但从1728年起即急剧上升,不到10年的时间增加了2.8米,以后又一直趋于下降,1930年后更是直线下落,在以后的40年间,共降低2.5米,湖面缩小了5万多平方公里。
20 世纪80年代初,在大变浅后短短的3年间,里海水位忽然升高了1米,使里海沿岸一些建筑物受到了湖水的侵袭。布扎奇半岛上新开发的油田也受到侵袭,于是人们又修了一条30 千米长的堤坝,以保护那里的油田。
为什么里海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专家认为,主要原因有三个:湖底有新的泉眼涌出;湖底地壳以某种形状隆起;雨水向湖里的流入量增加了。
但总体来说,里海的水位现在是逐渐降低。因为水分大量蒸发,盐分逐年积累,湖水也越来越咸。由于北部湖水较浅,又有伏尔加河等大量淡水注入,所以北部湖水含盐度低,为0.2%,而南部含盐度高达 13%。
里海东部有个奇特的湖湾,名叫卡拉博加兹戈尔,低长的沙嘴几乎把海湾与里海隔离。湖湾面积约1万平方公里,平均水深3米,水位比里海低很多,里海的水不断涌向这里,而湖湾像个无底洞似的,永远也灌不满。原来,湖湾边是一片广阔而炽热的沙漠,把水大量蒸发掉了。冲入海湾的水迅速蒸发。因为这样,湖湾内的水的含盐度也特别地高,为35%,相比之下,里海主体的平均含盐度为11.3%,而世界大洋为3.5%。
赞赏二维码

发表评论 (已有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