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瓣

奇特的悬湖洪泽湖

来源:原创/搜集 发布:内玉 12

一般来说,湖都是在地势低洼的地方形成的,所谓水往低处流嘛,地势低,才能蓄积很多水而成其为湖。但令人奇怪的是,在我国的江苏省北部,却有一个高于周围地面的大湖--洪泽湖,它高悬于苏北大地之上,是我国乃至世界著名的悬湖。

洪泽湖是中国的第四大淡水湖,面积2069平方公里,它位于淮阴市的西南、江淮平原上,因湖东岸有个洪泽县而得名。洪泽湖是一个浅水型湖泊,水深一般在4米以内,最大水深5.5米。洪泽湖的湖底海拔10.5米,但在其东部的里下河平原,平均海拔高度却小于9米。因此,其湖底高出东部苏北平原4-8米。在这里,你要看到湖面,必须登上 16 米高的大堤。

洪泽湖为什么平地而起成为湖呢?说来颇有一番曲折。其最主要的原因是古黄河侵占淮河入海通道所致。

原来,800 多年前,淮河还是一条独流入海的大河。它西出河南桐柏山,东至江苏云梯关入黄海。在现今洪泽湖的位置有一些小湖群。南宋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黄河决堤南侵,夺了淮河水道。汹涌的黄河水带来大量泥沙沉积于淮河里,致使淮河逐渐水流不畅。1194 年,黄河在清江市附近再次夺淮河下游河道入海,使淮河更加宣泄不畅。于是,上中游流下来的水最后在盱眙以东滞留,很快成为水面宽大的洪泽湖。

一直到清咸丰五年(1850),黄河才又改道北上,这其间700余年中,淮河的泥沙含量越来越高。洪泽湖形成后,淮河上中游水来到这里流速顿时慢下来,输沙能力更弱,因此大量泥沙沉于湖底,使湖底日益升高,湖周围的人们不得不在地势较低的东岸不断加高堤围以防洪水。就这样,逐渐地在洪泽湖的东部形成了一条浩伟的大堤。这条大堤也就逐渐地把洪泽湖抬高成为一个高于东部平原的悬湖。现在,这条大堤已经加高到了足有16米的高度,顶宽有50米。堤顶还被铺上沥青,成为堤路合一的大堤,是南京通往淮阴的主要通道之一。

洪泽湖形成的历史就是一部人类与洪水抗争的历史。洪泽湖的千年大堤就是历代为治水而建的,它全长 67公里,几乎全用玄武岩的条石砌成,蜿蜒曲折有一百零八弯之说。远远望去,宛如一座横亘在湖边的水上长城。在中国,这样浩大的古代水利工程,也只有都江堰能与之齐名。

古堤目前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洪泽湖水生资源丰富,湖内有鱼类近百种,以鲤、鲫、鳙、青、草、鲢等为主;洪泽湖的螃蟹也是远近驰名的。此外,洪泽湖的水生植物非常著名,芦苇几乎遍布全湖,繁茂处连船只也难以航行。莲藕、芡实、菱角在历史上即素享盛名,曾有“鸡头、菱角半年粮”的说法。

洪泽湖古称破釜塘。公元616年,隋炀帝下江南,其时正值大旱,行舟十分困难。当龙舟经过破釜塘时,突然天降大雨,水涨船高,舟行顺畅。隋炀帝大喜,自以为洪福齐天,恩泽浩荡,于是便把破釜塘改名为洪泽浦。唐代始名洪泽湖。

赞赏二维码

赞赏二维码

发表评论 (已有0 条评论)

共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