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瓣

茶与书法 怀素 蔡襄 苏轼 米芾 郑燮等

来源:原创 发布:匿名 24

《苦笋帖》[唐] 怀素 绢本 上海博物馆收藏

文字:“苦笋及茗异常佳,乃可径来,怀素上”。

《苦笋帖》,绢本,长25.1厘米,宽12厘米,字径约3.3厘米左右。

《精茶帖》[北宋] 蔡襄

《精茶帖》也称《暑热帖》、《致公谨帖》,藏于故宫博物院,该帖亦入刻《三希堂法帖》

文字:“襄启,暑热不及通谒,所苦想已平复。日夕风日酷烦,无处可避。人生缰锁如此,可叹可叹。精茶数片,不一一,襄上。公谨左右……”。

《思咏帖》[北宋]蔡襄  

全文:“襄得足下书,极思咏之怀。在杭留两月,今方得出关,历赏剧醉,不可胜计,亦一春之盛事也。知官下与郡侯情意相通,此固可乐。唐侯言:

“王白今岁为游闰所胜,大可怪也。初夏时景清和,愿君侯自寿为佳。襄顿首。通理当世足下。大饼极珍物,青瓯微粗。临行匆匆致意,不周悉。”

《思咏帖》书体属草书,共十行,字字独立而笔意暗连。

《啜茶帖》[北宋] 苏轼 纵23.4厘米,横18.1厘米 故宫博物院收藏

《啜茶帖》,也称《致道源帖》,是苏轼于元丰三年(1080)写给道源的一则便札,22字,纵分4行。《墨缘汇观》、《三希堂法帖》著录。

《一夜帖》[北宋] 苏轼 纵27.6厘米,横45.2厘米 故宫博物院收藏

北宋文人陈慥,字季常,与苏轼友善,两人书信来往甚频,《一夜帖》即为其中之一。《一夜帖》,又名《季常帖》、《致季常尺牍》。《墨缘汇观》、《石渠宝笈续编》著录,行书。

文字: “一夜寻黄居寀龙不获,方悟半月前是曹光州借去摹榻,更须一两月方取得。恐王君疑是翻悔,且告子细说与,才取得,即纳去也。却寄团茶一饼与之,旌其好事也。轼白,季常。廿三日。”

《奉同公择尚书咏茶碾煎啜三首》[北宋] 黄庭坚。黄庭坚,宋代著名书法家,“宋四家” 之一。

文字:“风炉小鼎不须摧,鱼眼常随蟹眼来。深注寒泉收第二,亦防枵腹爆干雷。乳粥琼糜泛满杯,色香味触映根来。睡魔有耳不”  

该作是其所书自作诗,建中靖国元年(1101)八月书写。其诗曰:

要及新香碾一杯,不应传宝到云来。

碎身粉骨方余味,莫压声喧万壑雷。

风炉小鼎不须摧,鱼眼常随蟹眼来。

深注寒泉收第二,亦防枵腹爆干雷。

乳粥琼糜泛满杯,色香味触映根来。

睡魔有耳不及掩,直拂绳床过疾雷。

《道林帖》[北宋] 米芾

米芾自书诗帖,文字: “楼阁明丹垩,杉松振老髯,僧迎方拥帚,茶细旋探檐。”

[元]赵孟頫书

《幼孚斋中试泾县茶》 [清] 汪士慎 隶书 汪士慎(1686-1759),安徽歙县人,名慎,扬州八怪之一。

全文:

不知泾邑山之涯,春风茁此香灵芽。

两茎细叶雀舌卷,蒸焙工夫应不浅。

宣州诸茶此绝伦,芳馨那逊龙山春。

一瓯瑟瑟散轻蕊,品题谁比玉川子。

共向幽窗吸白云,令人六腑皆芳芬。

长空霭霭西林晚,疏雨湿烟客忘返。

郑燮(郑板桥)《湓江江口是奴家》行书

全文:

湓江江口是奴家,郎若闲时来吃茶。

黄土筑墙茅盖屋,门前一树紫荆花。

赞赏二维码

赞赏二维码

发表评论 (已有0 条评论)

共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