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红楼梦》所有版本:从脂本到程本 揭秘最接近曹雪芹原著的真相

来源:原创
发布/作者:刘可
2025-09-28
热度:6
梨论

《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版本众多且流传复杂,常让读者陷入 “哪个版本最正宗” 的困惑。它的版本大致可分为 “脂本体系” 与 “程本体系” 两大脉络,共衍生出 20 多个版本。今天,我们聚焦 12 个最具代表性的版本,从成书时间、现存情况到核心特点,带你理清《红楼梦》的版本脉络,找到最接近曹雪芹原著的 “真相”。

一、脂本体系:曹雪芹生前的 “原稿残影”,藏着最珍贵的作者线索

“脂本体系” 的核心是带有 “脂砚斋批注” 的抄本 —— 脂砚斋是与曹雪芹关系密切的批书人(有学者推测是曹雪芹亲友),其批注不仅解读文本,更记录了曹雪芹的创作过程、卒年等关键信息,是研究《红楼梦》原著的核心依据。以下是脂本体系中最关键的几个版本:

1. 甲戌本(脂残本):现存最古的脂本,曹雪芹原稿的 “第一残影”

成书时间:1754 年(乾隆十九年,甲戌年),是目前已知最早的《红楼梦》抄本。

现存情况:原藏美国康乃尔大学图书馆,现藏上海图书馆,仅残存 16 回(1-8 回、13-16 回、25-28 回),其中第 4 回缺下半叶,第 13 回缺上半叶左下角,共 4 册,每半叶 12 行、每行 18 字。

核心价值:

最接近曹雪芹原稿面貌,每页版心下部均有 “脂砚斋” 署名,部分内容 “虚以待补”(如林黛玉眉目描写未成文,以朱笔空围标注),可见是作者未完成的 “未定稿”。

不避讳康熙皇帝 “玄” 字,暗示成书可能早于康熙时期,躲过文字狱篡改风险。

流传过程传奇:清代大兴人刘位坦从 “打鼓担”(收废品的人)手中购得,后传予其子刘铨福;1927 年被胡适重金求得,视为 “平生秘本”;1948 年胡适南下时随身携带,1962 年胡适去世后寄藏美国,最终回归上海图书馆。

胡适以 “甲戌年” 定名此本,开创了《红楼梦》抄本 “干支定名法” 的先河,影响后世版本研究。

2. 己卯本:怡亲王府抄本,脂砚斋 “四阅评过” 的定本

成书时间:1759 年(乾隆二十四年,己卯年),因回目页题有 “脂砚斋凡四阅评过,己卯冬月定本” 得名。

现存情况:原藏清代怡亲王府(抄本中 “晓”“祥” 字缺笔,为避讳怡亲王弘晓之名),现藏国家图书馆,最初发现 38 回,1959 年又发现 5 回,共残存 43 回。

核心价值:属于脂砚斋重评本,文字与庚辰本高度相似,是研究脂本体系传承的重要 “中间环节”,学者推测其底本可能是曹雪芹亲友直接抄录的作者自存本。

3. 庚辰本:脂本体系的 “核心版本”,曹雪芹卒年的 “直接证据”

成书时间:底本完成于 1760 年(乾隆二十五年,庚辰年),部分抄本过录于 1776 年,回目页题有 “脂砚斋凡四阅评过”“庚辰秋月定本”。

现存情况:1933 年徐星署以 8 银币从北京隆福寺地摊购得,现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残存 78 回(缺 64、67 回,为后人补抄)。

核心价值:

脂本中最重要的版本,保存了甲戌本所缺的 2000 多条脂批,其中 “泪笔批语” 是确定曹雪芹卒年的关键证据 —— 批语写道:“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尝哭芹,泪亦待尽”,明确指出曹雪芹死于 “壬午除夕”(约 1763 年)。

底本年代极早,曹雪芹生前仍在世,留有作者与批者的 “自存本痕迹”,学者冯其庸评价其 “是曹雪芹死前的最后一个定本,仅次于作者手稿”。

文字改动少,除少数抄录错误外,基本保留原著风貌,是现代《红楼梦》校注本(如人民文学出版社版)的重要底本。

4. 蒙府本(王府本):10 人合抄的 “脂本 + 程本” 混合本

成书时间:无明确纪年,推测为乾隆中后期,由 10 人合力抄成。

现存情况:1920 年代内蒙古阿拉善王爷塔旺布里甲拉从北京琉璃厂购得,后传予其子达理扎雅,1961 年达理扎雅夫人捐给北京图书馆(现国家图书馆),全书 120 回(原抄本仅前 80 回属脂本体系,57-62 回及后 40 回为后人补抄)。

核心价值:

独存 623 条侧批,回前诗中署有 “立松轩”,推测是批书人立松轩所加,补充了脂砚斋批语未涉及的细节。

文字特点介于己卯本、庚辰本之间,但有后人改动痕迹:如第六回 “宝玉初试云雨情”,庚辰本写袭人 “素知贾母已将自己与了宝玉,今便如此,亦不为越礼”,态度主动;蒙府本改为 “袭人扭捏了半日,无可奈何,只得和宝玉温存了一番”,更符合传统 “少女害羞” 的形象,可见后人对原著的 “道德化修改”。

5. 戚本(戚蓼生序本):首个正式印刷的脂评本,衍生多个子版本

成书时间:乾隆三十五年至四十五年(1770-1780 年),由清代进士戚蓼生整理并作序,故称 “戚序本”。

现存情况:衍生出多个子版本,包括 “有正本”“戚宁本”“南图本”:

有正本:1911-1912 年上海有正书局老板狄葆贤照相石印出版,是首个正式印刷的脂评本,让脂本体系从 “小众抄本” 走向大众。

戚宁本:1975 年上海古籍书店发现的残本,存 1-40 回,现藏上海。

南图本(戚宁本):南京图书馆藏的 80 回全本,因带有戚蓼生序,又称 “南京本”。

核心价值:戚蓼生在序中评价《红楼梦》“一声也而两歌,一手也而二牍”,精准概括其 “草蛇灰线,伏脉千里” 的写作手法;其文字经过整理,更通顺易懂,是早期读者接触脂本的重要途径。

6. 列藏本(俄藏本):流落俄国的脂本,补全脂本体系的 “缺失环节”

成书时间:推测为乾隆中后期,道光十二年(1832 年)左右传入俄国。

现存情况:藏于俄国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原列宁格勒分所),故称 “列藏本”,残存 78 回(缺 5、6 回),部分内容抄自戚序本(如 64、67 回)。

核心价值:是唯一流落海外的重要脂本,补充了国内脂本的缺失内容,其文字差异为研究《红楼梦》的 “版本演变” 提供了跨国证据。

7. 梦觉本(甲辰本):脂本向程本过渡的 “桥梁版本”

成书时间:1784 年(乾隆四十九年,甲辰年),因有 “梦觉主人” 作序,又称 “梦觉主人序本”。

核心价值:

首个将书名定为《红楼梦》的抄本(此前脂本多称《石头记》),标志着书名的定型。

正文经过大量修改,更接近后来的程本,是脂本体系向程本体系过渡的关键版本 —— 如删减了部分 “风月笔墨”,强化了 “礼教观念”,这些修改被程伟元、高鹗的程本继承,影响了后世流传的《红楼梦》内容。

8. 舒序本(己酉本):回目与正文 “独树一帜” 的早期抄本

成书时间:1789 年(乾隆五十四年,己酉年),因卷首有 “舒元炜” 作序,故称 “舒序本”,又称 “己酉本”。

现存情况:仅存 1-40 回,现藏私人手中(部分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核心价值:多处回目与正文与其他版本不同,保留了早期抄本的 “原始面貌”:如第一回太虚幻境对联为 “色色空空地,真真假假天”(其他版本为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第九回结局、第十三回译文、第十六回结尾均独树一帜,是研究《红楼梦》“早期未定稿” 的重要素材。

二、程本体系:《红楼梦》的 “普及版本”,后 40 回的 “争议源头”

脂本体系多为前 80 回(曹雪芹原作),而 “程本体系” 则是清代乾隆后期,程伟元、高鹗整理出版的 120 回本,首次补全了后 40 回,让《红楼梦》成为 “完整小说”,但也因后 40 回是否为曹雪芹原作、是否存在篡改,引发数百年争议。

程本体系主要分为 “程甲本”(1791 年)与 “程乙本”(1792 年):

程甲本:1791 年程伟元、高鹗首次以活字印刷出版,全称《新镌全部绣像红楼梦》,120 回,前 80 回以脂本为底本,但删减了大量脂砚斋批语,修改了部分 “敏感内容”(如弱化反抗精神、强化封建礼教);后 40 回据称是 “搜求曹雪芹散佚原稿” 整理而成,也有学者认为是高鹗续写。

程乙本:1792 年程伟元、高鹗对程甲本进行修订,修正了部分文字错误,但进一步删减原著细节,更符合封建伦理观念,成为后世流传最广的版本(如清代后期的石印本、民国时期的铅印本多以程乙本为底本)。

程本的争议核心在于后 40 回:支持者认为它让《红楼梦》“有始有终”,黛玉葬花、宝玉出家等情节符合原著基调;反对者则认为后 40 回违背曹雪芹 “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的悲剧结局(如让宝玉中举、贾府 “兰桂齐芳”),是 “狗尾续貂”。

三、哪个版本最接近曹雪芹原著?版本选择建议

若想贴近曹雪芹原作风貌,优先选择脂本体系,尤其是以下两个版本:

庚辰本:保存最完整的脂本之一,脂批最多,文字最接近曹雪芹生前定本,是研究原著的 “首选版本”,适合深度阅读与学术研究。

甲戌本:虽仅存 16 回,但成书最早,无文字狱篡改,是了解曹雪芹 “原始构思” 的关键,适合对版本细节感兴趣的读者。

若追求阅读流畅性,可选择脂本整理本(如人民文学出版社 “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 版《红楼梦》,以庚辰本为底本,参校甲戌本、己卯本等);若想了解 “完整故事”,可搭配程乙本阅读,但需注意后 40 回与前 80 回的差异。

四、结语:版本背后的《红楼梦》传承

《红楼梦》的版本之争,本质是对 “曹雪芹原意” 的追寻。脂本体系藏着作者未完成的 “遗憾”,程本体系则承载着后人对 “完整故事” 的期待。从甲戌本的 “朱笔空围” 到庚辰本的 “泪笔批语”,从戚本的首次印刷到程本的广泛流传,每一个版本都是《红楼梦》传承中的 “重要拼图”。

对于读者而言,了解版本差异不仅是 “选对一本书”,更是理解《红楼梦》“从手稿到经典” 的过程 —— 它不是一成不变的 “标准答案”,而是在流传中不断被解读、被丰富的文化瑰宝。无论选择哪个版本,能走进曹雪芹笔下的 “大观园”,感受人情冷暖与世事沧桑,便是对这部经典最好的致敬。

上一篇:《红楼梦》第十九回:藏在日常里的权力博弈 —— 贾母与王夫人的智斗暗线

下一篇:读懂《红楼梦》十二个版本:从脂本到程本 理清古典名著的版本脉络

你有爱心打赏我有激情创作

您的支持是我创作的动力

微信打赏二维码

扫码打赏

微信扫描 感谢支持

凡打赏100元可成为本站金牌会员享受人工服务 人工服务项目若干 可接受私人定制等 咨询15896680811

最近支持 随机显示

用户头像 昵称:大***
¥5.00
用户头像 昵称:梨***
¥5.00
用户头像 昵称:红***
¥1.00
用户头像 昵称:大***
¥20.00
用户头像 昵称:赵***
¥5.00

评论区

已有 0 条评论

分享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