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雨润景》《春雨寄情》七律 晨曦初破雨丝扬 洒落人间韵几行
作者 平一春雨润景 晨曦初破雨丝扬,洒落人间韵几行。点点敲窗添意趣,丝丝拂柳唤春光。遥观绿野披新翠,近看红桃绽嫩芳。润泽山川添秀色,和风送暖韵悠长 。 春雨寄情 夜幕深沉细雨飘,轻敲瓦舍梦魂撩。檐前滴...
《红楼梦》的魅力,藏在字里行间的细节与人心博弈中。第十九回看似围绕宝玉私访袭人展开,实则暗藏贾府权力核心的暗流 —— 贾母与王夫人这对婆媳,围绕宝玉的婚事与贾府的掌控权,早已展开多轮 “不动声色的较量”。她们的交锋没有激烈争吵,却每一步都精准踩在对方的软肋上,将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的智慧展现得淋漓尽致。
一、铺垫:袭人探亲背后的 “人心算计”
第十九回的开篇,是元妃省亲后贾府暂归平静的日常 —— 宝玉因袭人回家探亲感到无聊,竟带着小厮茗烟偷偷跑出贾府,直奔袭人家中。此时的袭人,正面临家人 “赎身” 的提议:袭人当年与贾府签的是 “死契”(一旦卖出便终身为奴,不得赎回,子女也归主家所有),但家人见贾府待袭人优厚,又觊觎赎身后嫁人可得的彩礼,便动了赎她的心思。
可袭人早已将自己的未来绑定在宝玉身上 —— 她深知宝玉对自己的依赖,更盼着有朝一日能被纳为小妾,自然 “宁死不从”。回到贾府后,她没有直接告知宝玉 “家人想赎我但我不愿”,反而故意说 “哥哥妈妈早晚要将我赎出去”,引得宝玉当场 “满脸泪痕”,慌不择言地承诺 “一定留你”。
借此机会,袭人顺势提出三个条件:不许宝玉说 “化成烟” 的胡话、要在贾政面前装出好好读书的样子、不许再吃女孩嘴角的胭脂。宝玉为留住袭人,一一答应。这看似是丫鬟对主子的 “管教”,实则是袭人在为自己铺路 —— 而她的这份 “心机”,恰是源自前主子贾母的言传身教。
贾母当初将袭人派给宝玉,便是看中她 “心地纯良、恪尽职任”,希望她能暗中照拂宝玉。可谁也没想到,这位贾母一手培养的丫鬟,后来竟成了王夫人拉拢的对象,成为婆媳博弈中一枚关键的 “棋子”。
二、核心博弈:围绕 “宝玉婚事” 的三轮交锋
贾母与王夫人的矛盾,核心是 “宝玉该娶谁”—— 贾母属意外孙女林黛玉(亲上加亲,黛玉父亲林如海是探花郎、巡盐御史,家境殷实),王夫人则一心想让外甥女薛宝钗(自己妹妹薛姨妈的女儿)成为儿媳,以巩固王家在贾府的势力。从宝钗进府开始,两人的较量便悄然展开。
1. 第一次交锋:宝钗及笄宴 —— 贾母的 “逐客信号”
《红楼梦》第二十二回,宝钗迎来十五岁 “及笄之年”(古代女子成年的标志,意味着可谈婚论嫁)。贾母特意拿出二十二两银子,大张旗鼓为宝钗办生日宴。看似是长辈对晚辈的疼爱,实则暗藏深意:
薛家以 “进京待选” 为名住进贾府,却迟迟不提离开 —— 薛姨妈嘴上说 “王夫人热情邀请”,实则是想让宝钗近距离接触宝玉,营造 “金玉良缘” 的舆论。贾母深知这一点,便借 “及笄宴” 提醒薛家:“你家姑娘已成年,该找婆家了,别在贾府耗着”。
这场宴会没有一句明着赶人的话,却让薛姨妈与宝钗读懂了贾母的态度 —— 不动声色间,贾母便守住了自己的立场,这是她对 “金玉良缘” 的第一次反击。
2. 第二次交锋:端午赐礼 —— 王夫人的 “借势施压” 与贾母的 “巧妙回敬”
《红楼梦》第二十八回,元妃(王夫人的女儿)赏赐端午节礼物,宝玉与宝钗的礼物完全相同,黛玉则与迎春、探春、惜春一致。这并非偶然 —— 元妃深居宫中,对黛玉、宝钗的了解有限,能让她做出 “宝玉与宝钗对等” 的安排,背后必然是王夫人通过太监传话的影响。
王夫人想借女儿的 “贵妃权威”,为 “金玉良缘” 造势,暗示宝玉的婚事应由元妃认可。面对这一压力,贾母没有直接反驳,而是借 “清虚观打醮”(元春安排的祈福活动)巧妙回应:
贾母特意要求宝钗与薛姨妈同去,现场张道士为宝玉保媒,提及一位 “十五岁的姑娘”(当时宝钗恰好十五岁)。贾母立刻打断:“上回有个和尚说,这孩子(宝玉)命里不该早娶,等大一点再定。” 一句话既点明 “宝玉年龄小,暂不议婚”,又暗指 “宝钗比宝玉大好几岁,等不起”,变相回敬了王夫人的 “借势施压”。
此后,元妃再也没有赏赐宝玉与宝钗相同的礼物,王夫人的这次尝试,以失败告终。
3. 第三次交锋:袭人升姨娘与贾母的 “公开敲打”
《红楼梦》第三十三回,宝玉挨打后,袭人向王夫人进言,建议让宝玉搬出大观园 “好好学习,避免与姑娘们传出闲话”。这番话正中王夫人下怀 —— 她本就忌惮宝玉与黛玉的亲密,也想拉拢袭人这枚 “棋子”,便立刻给了袭人 “姨娘待遇”(工资与贾政小妾赵姨娘相同)。
袭人本是贾母的人,如今被王夫人收买,在贾母看来便是 “背叛”。她没有当场发作,却在后续寻找机会敲打:
第五十四回元宵节,宝玉身边没有袭人伺候,王夫人解释 “袭人母亲刚去世,有热孝在身,不便前来”。这本是合情合理的理由,贾母却故意说:“什么热孝不热孝的,我们对他们太宽了!如果还跟着我,难道今天就不到我这了吗?”
这话看似 “不讲人情”,实则是贾母在公开批评袭人与王夫人 ——“我对你们宽容,你们却背后算计我的人”。她没有点破 “袭人升姨娘” 的事,却用一句反问,让王夫人读懂了她的不满。
更狠的一次敲打发生在第四十六回:贾赦想讨贾母的贴身丫鬟鸳鸯做妾,鸳鸯誓死不从,哭着向贾母表忠心。贾母勃然大怒,当时邢夫人不在场,她却故意痛骂在场的王夫人:“你们原来都是哄我的,外头孝敬,暗地里盘算!我有好东西也来要,有好人也要,生了这么一个毛丫头(指鸳鸯),见我待她好了,你们自然气不过,弄开了她好摆弄我!”
鸳鸯之事本与王夫人无关,但贾母借题发挥,就是要提醒王夫人:“我的人你也敢算计?贾府的大局还轮不到你做主!” 直到探春出面解围,贾母才借宝玉向王夫人道歉收场,但该说的话一句没少,该敲打的也丝毫没留情。
三、博弈背后:贾母的 “掌控智慧” 与王夫人的 “权力野心”
纵观这几轮交锋,贾母始终占据上风,核心在于她的 “掌控智慧”:
藏锋守拙:平时贾母总以 “乐乐呵呵的老太太” 形象示人,看似不管俗事,实则对贾府的风吹草动了如指掌。她从不用激烈的方式对抗,而是在关键时刻 “一剑封喉”,让王夫人有苦说不出。
借势而为:无论是利用 “及笄宴” 提醒薛家,还是借 “清虚观打醮” 回敬元妃赐礼,贾母都巧妙借助 “礼仪”“舆论” 等外部因素,让自己的立场显得合情合理,而非 “婆媳争权”。
底线清晰:她始终守住 “宝玉婚事自主”“贾府大权在我” 两条底线,对王夫人的每一次试探都及时回应,不让对方越界。
而王夫人的失败,在于她的 “急功近利”:她试图通过拉拢袭人、借元妃权威施压等方式快速推进 “金玉良缘”,却忽略了贾母在贾府的根基与智慧 —— 贾母不仅是长辈,更是贾府的 “定海神针”,只要她在,王夫人便难以撼动其地位。
四、结语:《红楼梦》的 “人情学问”
《红楼梦》第十九回的袭人探亲,看似是一段轻松的日常,却为后续贾母与王夫人的博弈埋下伏笔。这对婆媳的交锋,没有刀光剑影,却处处是人心算计;没有激烈争吵,却字字珠玑、暗藏锋芒。
曹雪芹用这样的细节告诉我们:真正的 “厉害”,不是能言善辩,而是 “世事洞明” 后的从容;真正的 “掌控”,不是强权压制,而是 “人情练达” 后的举重若轻。贾母与王夫人的智斗,不仅是贾府权力的争夺,更是中国传统社会 “人情世故” 的缩影 —— 读懂了她们的交锋,才算读懂了《红楼梦》中最深刻的 “生存智慧”。
您的支持是我创作的动力
扫码打赏
微信扫描 感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