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瓣

主革命的先驱者 著名的书法家 诗人 于右任

来源:原创 发布:吴淑霞 11

于右任(1879 年 4 月 11 日 - 1964 年 11 月 10 日),出生于陕西三原,是民主革命的先驱者,国民党元老,也是著名的书法家、诗人,以下是关于他的详细介绍: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于右任原名伯循,幼年家境贫寒,两岁时生母病故,靠伯母照顾得以成长。七岁开始读私塾,后在三原县学、泾阳崇实书院、三原宏道书院、泾阳味经书院和西安关中书院等求学。1898 年补廪膳生,被陕西学使叶尔恺誉为 “西北奇才”。1903 年中举,后因出版诗集《半哭半笑楼诗草》抨击清朝腐败,被清廷革去举人衔并通缉,被迫潜逃至上海。

上海办报:1905 年,于右任与马相伯等筹组复旦公学,还发起创办中国公学。1906 年加入同盟会,1907 年起先后创办《神州日报》《民呼日报》《民吁日报》和《民立报》,宣传民主革命思想,其中《民立报》成为当时中国发行量最大、影响最大的报纸之一。1912 年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交通部次长,后因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而辞职回上海继续办报。

投身革命:1918 年回到陕西担任靖国军总司令,领导地方革命力量。1922 年出任上海大学校长,为民主革命培养了人才。1924 年辅助孙中山筹备国民党一大,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此后还参与了北伐战争等,为中国民主革命作出重要贡献。

抗战时期:抗日战争时期,于右任坚决拥护抗日救国 “六大纲领”,率先签名声援 “八一宣言”,主张国共合作抗日,反对汪精卫投降活动,还为《新华日报》创刊题写报头,邀集诗人、学者编辑《中华乐府》,鼓吹抗战。

晚年赴台:1949 年,于右任被迫撇下家人飞赴台湾,继续担任 “监察院” 院长。晚年的他在台湾十分思念家乡、亲人,1964 年在台北逝世,终年 86 岁。

主要贡献

政治贡献:于右任从青年时代就投身辛亥革命,追随孙中山 “联共、联俄、扶助农工” 的思想,积极宣传国共合作,提出国共两党 “合则两益,离则两损” 的论断,为中国民主革命和国共两党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教育贡献:他关心教育事业,是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奠基人之一。参与筹组复旦公学,创办上海大学,筹创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等,为培养人才、推动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文化贡献:于右任以诗歌为武器,抨击现实,提倡新诗,创作了大量作品,其诗歌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同时,他致力于草书艺术,以 “易识、易写、准确、美丽” 为原则,创立标准草书体系,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书法艺术成就

创立 “标准草书”:于右任深入研究历代草书,对其结字规律进行总结,著成《标准草书》,建立代表标准的符号,让草书 “规矩” 起来,使后人学习草书更加容易,在草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独特的书法风格:他以北碑为基础,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己独特的 “于体”,韵格高古,气势磅礴,别具神韵。其草书将章草、今草、狂草融会贯通,笔法功力出神入化,字字收放自如,雄浑卓绝、简洁质朴。

赞赏二维码

赞赏二维码

发表评论 (已有0 条评论)

共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