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学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其内容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起源于周朝,至今已有四千余年历史,数千年来一直闪耀着神奇、瑰丽的光芒。阴宅与阳宅的勘察自古就有之,早在先秦时期,就有始君盘庚、公刘、周公相地的记载。到了汉代,风水理论开始逐步兴起,后来逐渐家喻户晓。阴阳宅的理论来源于阴阳五行九星八卦等理论,表明当时人们对宇宙的总体认识已经形成体系,可以说,阴阳五行就是风水学最早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阴阳五行
一、阴阳学说在风水中的应用自古以来,阴阳概论就体现了中国人对世界的基本看法。中国人的这种特别的世界观,影响了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风水也未能除外。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阴阳学说的指导,就不会有中国古代的风水思想和风水文化。
1.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阴阳学说是古代中国人的一种宇宙观和方法论,用以认识自然和阐释自然现象。
古代,人们从对自然现象的长期观察中,看到日来月往、昼夜更替、寒暖晴雨、男女老幼等种种两极现象及变化,便很自然地产生了阴和阳这两种观念。西周时代,阴阳观念发展成为包含朴素辩证法的阴阳学说,它的集中表现就是《周易》经文一书,周易全书是以阴阳两种符号构成的。《庄子·天下》篇说:“易以道阴阳”,完全符合《周易》的实际。他们认为天地、日月、昼夜、晴雨、温凉、水火等运动变化,都是由构成世界万物的气在运动过程中合二为一的结果,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存在着阴阳两个方面,并由于阴阳的结合变化,推动着事物的发展变化。由此可见阴阳论成了自然界的根本规律之一。
在古人眼里,阴阳两者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譬如阴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阳极生阴,阴极生阳,所以变化无穷。阴阳互含,说明阴阳是互相包含的,阴阳作为事物对立面的关系不是绝对的,阴极阳生,阳尽阴至,在对立中达到平衡,且两者是可以转化的。
2.阴阳学说在风水中的应用
风水学家深谙阴阳之道,将其运用于风水学,把山称为阳,水称为阴。山南称为阳,山北称为阴,水北称阳,水南称阴。于是,地形要“负阴而抱阳”,背山而面水。
阴阳是风水之祖,讲风水龙脉必须讲阴阳。一阴一阳,相间而成,这样才不呆板,显得有生气。风水学说中,山以高峻为阴,平衍为阳;曲为阴,直为阳;俯为阴,仰为阳;尖为阴,窝为阳;静为阴,动为阳;山为阴,水为阳。
风水家主张,山水虽二,但表示一阴一阳,不可分离。山无水不变,水无山不合,一动一静,一阴一阳,山主人丁,水主财禄,这是风水家对山水的一种理想观念。其实,只有山水配合,环境才美,环境生态才好,人类居住起来才觉得舒适。
3.风水与自然阴阳方位的选择
在中国古代,阴阳的本义,乃指日月之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所谓“山之北、水之南皆曰阴,山之南、水之北皆曰阳”。
这个说法,就南北方向而言是有道理的,但就东西方向而言又是不完全的。事实上,山之东、水之西亦为阳;山之西、水之东亦为阴。即在太阳从东方升起的时候,面向太阳的东山坡和西水岸为阳,背对太阳的西山坡和东水岸为阴。在太阳升至正南方的时候,面向太阳的南山坡和北水岸为阳,背对太阳的北山坡和南水岸为阴。
若以平原上某地而言,其阴阳方位之区分,与山脉之阴阳方位相同。
二、五行学说与风水理论
1.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五行”中,“五”指金木水火土五种自然物质,“行”是指运动不息的意思,五行就是五种物质的关系和运动变化。
五行相生的规律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又生火。这显然是从观察实物的变化而总结出的一种朴素的认识论。
五行相克的规律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又克土。其认识的本原可能根源于:木可以破土,壅土为堤可以防水,水能灭火,火能冶金,金属工具可以伐木,等等。
2.五行与风水
五行在风水理论中,一向具有重要意义。五行在风水中的应用,盖称“山家五行”或“地理五行”。
在风水中,五行不仅代表五个方位,还与四时、四象和五色产生了必然的联系。
五行与方位、季节、色彩、四兽的关系,一般来讲,五行据其性质的不同与天地自然有如下几种关系。木居左、金居右、火居前、水居后、土居中央。五行与季节的关系为:木主春、火主夏、金主秋、水主冬。与四兽的关系为:左青龙(木) 右白虎(金)前朱雀(火)、后玄武(水)、中央为土。五行与色彩的关系为:金白、火红、木青、水黑、中央土黄。
3.五行与五方
在中国古代,人们习惯于将空间分为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简称“五方”。五行中的木、金、火、水、土,与“五方”的东、西、南、北、中是相互联系的。
五行中,木性情喜欢温暖,向阳,而东方为阳初生之地,所以木的方位居东方;火性质是炎热盛长的,属南方;金爽性是凄凉萧杀的,与苍凉稀疏,石多人少的西部结合;水性质是寒凉的,与冰雪寒冷的北方相合;土性质是泽厚适中,利万物生长,利于四方,置于中央。
4. 五行名目
五行名目繁多,所用的方法不同。由于它们用来预测吉凶的侧重点不同,因而名称就不同,组合形式也就不同。下面把这些概念的原理熟悉一下。
表2-01、五行与自然界、人体的关系
(1)正五行:金、木、水、火、土。就是传统生克的五个名称。
(2)四经五行:五行之中,木居东,火居南,金居西,水居北,土居中,称东西南北中五宫。而地理家预测吉凶,往往只用东西南北四宫,而不用中宫,故称四经。
(3)三合五行:四经之中,又以十二地支分别合为局,比如,寅午戌合成火局,巳酉丑合成金局,申子辰合成水局,亥卯未合成木局。而生旺的墓象需第三方吊合,故称之为三合,这三合中依旧包含着五行。三合五行:木局:乾,天干甲丁合地支亥卯未为一宫,名贪狼。火局:艮,天干丙辛合地支寅午戌为一宫,名廉贞。金局:巽,天干庚癸合地支巳酉丑为一宫,名武曲。水局:坤,天干壬乙合地支申子辰为一宫,名文曲。
图2-02、三合五行图
申子展合水局
巳百丑合金局
亥卯来合木局
寅午戌合火局
(4)四维五行:又叫四生五行,金木水火四局中各含地支三,而这三地支中只有一个地支表示长生,故而又叫四长生,简称四生,或称四维,维即维系,生长之意。
四生五行:以下四长生,主要论水,须在罗盘上左旋来看。
木局亥卯未三地支中,亥表示长生。
火局寅午戌三地支中,寅表示长生。
金局巳酉丑三地支中,已表示长生。
水局申子辰三地支中,申表示长生。
以下四长生主要论龙,须在罗盘上右旋来看,它的局组合也因此发生变化,火局变为木局,金局变为火局,水局变为金局,木局变为水局。
木局寅午戌三地支中,午表示长生。
火局巳酉丑三地支中,酉表示长生。
金局申子辰三地支中,子表示长生。
水局亥卯未三地支中,卯表示长生。
(5)双山五行:天干地支中两个字同处以一宫,合为一名分别称为双山,如:
廉贞双山,火:天干的丙辛与地支的寅午戌合,八卦宫以艮冠其首。
武曲双山,金:天干的庚癸与地支的巳酉丑合,八卦宫以巽第二章风水基础冠其首。
文曲双山,水:天干的壬乙与地支的申子辰合,八卦宫以坤冠其首。
贪狼双山,木:天干的甲乙与地支的亥卯未合,八卦宫以乾冠其首。
双山五行有十二种:
壬子(文曲)癸丑(武曲)艮寅(廉贞)甲卯(贪狼)
乙辰(文曲)巽巳(武曲)丙午(廉贞)丁未(贪狼)
坤申(文曲)庚酉(武曲)辛亥(廉贞)乾戌(贪狼)
(6)元空五行:元就是玄,指神明变化。空指无所依倚,水性玄空,故称元空五行。元空五行指正五行与干、支、卦位的对应关系:
火:丙、丁、乙、酉。金:乾、坤、卯、午。
木:亥、癸、艮、甲。土:戌、庚、丑、未。
水:申、壬、子、寅、辰、巽、辛、巳。
(7)向上五行:向上者,以向上起长生也。如立寅申巳亥自生向,即从向上起长生。如立子午卯酉自旺向,即从向上起帝旺。
不必拘定本局水口。只以向上作主或衰方禄存,或沐浴,或胎方,俱以借库消水,不论归正库不归正库。向有自生、自旺等名目,不论立在何向,都不必拘泥于本局的水口,立向上起长生,则借库消水,仍可补救。
这些名目虽然各不相同,但其原理原本出于正五行。因此,只要熟记这七个五行,用来收水立向,就足够了。此外流行于世的还有宗庙洪范、穿山透地七十二龙、峦头理气等五行说,有些略有道理,有些则自相矛盾,不能尽信。
赞赏二维码

发表评论 (已有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