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进行战略转移,于1934年12月2日,经由嵩县车村、栗树街进入栾川境。
时称“十大连”的匪首李腾蛟,纠集各股反动地方武装,防守在庙子东沟的十八盘,妄图堵击红军过境,红军领导一探知这个情况,就把手枪团派了上去,连夜摸到十八盘,进一步探明敌人动向后,手枪团迂回到敌后纵深处,采取出奇制胜的奇袭手段,从其侧翼插入敌阵,把群匪打了个落花流水。匪首李腾蛟所设置的堵击防线一触即溃,千余闻风丧胆的乌合之众,抱头鼠窜,溃不成军。第二天早晨,正当大部队继续向西进发时,手枪团胜利地押着百余名俘虏赶回归队。当日,红二十五军进入栾川县城(时为卢氏县栾川镇),街上关门闭户,居民百姓,听说过部队打仗,大都逃之一空,所能见到的老弱病残者,也是寥寥无几,冷冷清清。军直机关和作战部队,都在栾川街头及周围村庄,就地驻扎宿营。说是宿营,那能入睡。天黑以后,“内乡王”别廷芳的一杆人马,由匪团长张中奇率领而来,与李腾蛟残部勾结在一起,四处进行骚扰活动。栾川附近的罗庄、陈家门、九里胡同等地全部布下匪兵,乘隙袭击红军。红军因初入栾川,得不到群众理解和帮助,加之天黑夜暗,地形生疏,不便冒然出击围困之匪。夜里,从军直机关到作战部队,都处于紧张的战备状态。特别是躺在担架上随军的省委书记徐宝珊,此时更是枕戈待旦,期望着这一夜赶快过去,明天及早到来,部队好继续向西进发。
多么紧迫而又焦急的时刻啊!巍巍耸立的伏牛山,纵横八百里,峰峦逶迤,山高林密,确实是一处难得的立足之地。然而,谁也不曾想到,部队一进入伏牛山区,于交界岭摆脱了尾追之敌,危急中仅仅赢得两天行军时间,敌“豫鄂皖三省追剿队”总指挥上官云相,此时已由信阳到达许昌,统率第一、二、三支队,跟踪紧迫,追到了鲁山县城。该敌从鄂豫皖边区追了出来,经由桐柏山区、中州平原、沙河岸边、直抵伏牛山的腹地,一路都在跟踪穷追。
徐宝珊书记和衣躺在担架上,当着军政治委员吴焕先的面边思边讲:“就目前形势看来,部队也只能进入陕南,没有别的路可走。到了陕南,还必须跟杨虎城较量较量,打上几仗,努力争夺一块地盘。否则,也难站住脚跟。”吴焕先政委的心情这时也很沉重。别的尚且不说,上官云相所率的五个旅十个团的兵力,乌云压顶似的压到伏牛山中,红二十五军即使以伏牛山为依托,能够据险抗击尾追之敌,无论如何也吃不消;没有当地群众的支持帮助,我红军将寸步难行,别说与敌作战,饿都饿垮了!因此,省委预定在伏牛山创建根据地的战略意图,这时又不得不及时改变,而转往陕南另谋出路,以完成党中央所赋予的历史使命。吴焕先也看到这一必走之路,与省委书记徐宝珊交谈起来,也是不谋而合,意见完全一致。根据徐书记所述意见,吴焕先深有所感地说:“是呀!追剿队跟踪追了进来,别说是立足发展,就是争取一半天时间,休整一下部队也很困难。纵横八百里的伏牛山,就地形地势来说,是个打游击的好地方,但得不到群众的帮助和支持,暂时也立足不住。到此地步,我们也不能把自己陷入绝境,是应当另找出路的。现在,东面已无路可退,上官云相和庞炳勋两路敌军,截断了我们的后路;南北两个方向,都不是我们的去处:南面是别廷芳的地盘,武装势力比较雄厚;北面是陇海铁路,也不可盲目行动。当前,看来也只有西进陕南这一条出路了,事到临头,到什么地方说什么话,先把部队拉进陕南再说。”
“也好,也好。从桐柏山到伏牛山,实际上也是在察看情况,边走边看……”徐书记当机立断地表示:“你告诉程子华、徐海东,选择好进入陕南的行军路线。我回头跟郑位三商量一下,把这一段的战略转移情况,以及进入陕南的初步打算写个报告,转报中央。
在独树镇战斗中,受风寒病倒的徐书记,到伏牛山反而更重了,他只好在担架上与省委成员交换意见,研究情况,作出决定。长征入陕的重大决策,就这样确定下来。军长程子华原以为红军可以在伏牛山赖以立足,并图发展的想法,此时也难以如愿。政委吴焕先想到伏牛山开拓出一块红色区域的美好憧憬、希望之光,此刻也象流星似地消逝了。这一切的一切,都经受不住铁一般严酷现实的压力。敌人,这个难以预测的灾星,及时而凶猛地也坠落在伏牛山中,把一切愿望都击得粉碎。是啊,敌军力量的强弱,是红军生死存亡的先决条件,也是选择创建根据地的关键!他们没有固执己见,而是适应敌情的发展变化,面对严酷的斗争现实,及时向省委提出了入陕南战略行动的详细方案。这天拂晓,红二十五军离开栾川之前,分别对在罗庄、陈家门、九里胡同等地的骚扰之敌发起攻击,李腾蛟残部损失惨重,一败涂地。别廷芳的匪团,也闻风丧胆,狼狈逃命。漫长的栾川之夜,伴随着黎明的枪声,透出了一抹曙光。天亮以后,部队迎着新的一天继续向西进发。12月4日,红二十五军经石庙、陶湾等地,抵达叫河一带宿营。次日,军领导已探明入陕路线,准备直插卢氏朱阳关,进入陕西商南。
红军离开栾川的第二天,上官云相和郝梦龄也率匪部追至栾川。他们装模作样地巡视了一番,所看到的只是红军用白灰、红土、锅烟煤随处刷写的大字标语:“红军是穷苦百姓的队伍”、“为土地、为自由、为苏维埃政权而奋斗!”
红二十五军路过栾川,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天时间,而他们不畏险阻,艰苦奋斗的坚强革命意志和不拉夫、不扰民、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严明军纪,给山区人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尤其是,红军在栾川境内这一百九十华里的战斗行程中,利用行军间隙向群众讲述革命道理,并在沿途张贴布告、书写标语和散发传单等尽力宣传了共产党“反对内战,一致抗日”和“打倒土豪劣绅,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治主张。这是继红三军之后又一次在栾川播撒了革命种子,灌输了革命思想,扭转了一些人的模糊认识,提高了人民抗日反蒋的政治觉悟。
流传地区:栾川各地
讲述者:耿留拴据《血沃中原——吴焕先传记》
记录者:宋明方
赞赏二维码

发表评论 (已有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