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前,潭头秋林有个农民叫张同娃,在他18岁那年,为了养家糊口,牵牲口做生意。有一次,大约是民国二十一年冬天,他牵牲口送人到秋扒雁坎的八里圪塔,在返回时,走到秋扒干沟门,碰见了过队伍。当时天已抹黑,看不清是什么队伍。在那个年月,不管是什么队伍都得躲开,由于老百姓对共产党的队伍也不了解,没见过。国民党的队伍就见多啦,只要听说队伍来了,就不顾一切地往山里跑,那时叫“跑反”,这几乎成了习惯,谁要是不跑,抓住后,不是去当兵就是派粮派款,不从者就会有杀头的危险。
张同娃牵着牲口走到秋扒街西头的干沟门,看见有很多当兵的人,可能是正在准备做饭,看来要在这里夜宿停留。可他牵着牲口,很显眼,一下子就被队伍发现了,想再跑已经来不及了。有两个像是当官的走到他面前向他问话说:“老乡,你到哪里去?这里叫什么地名?再往西边走是什么地方?有没有地方武装团队?”一连串问了好些,说话口音像是南方人,张同娃听说话,感到不像是很坏的人,但也没有立即回答。这时那两个当官的又说:“我们是红军,是老百姓的队伍,你不要怕,我们不伤害老百姓。”一听说是红军,是老百姓的队伍,张同娃半信半疑地回答说:“这里是秋扒,再往前走就是庙上(狮子庙),离这里有30里。”这时,两个当官的就和张同娃商量,想叫他为红军带路,因为他有一匹牲口,可以护送受伤的首长。开始张同娃不敢答应,可也不敢硬顶。他心里想,我一家几口子人,全凭我牵牲口过日子。这一回是福是祸,还不一定,万一走到哪个山沟里,把我放个“西瓜炮”可就完了。他想到这里有点害怕,就推辞着说:“长官,我家里有七十多岁的老娘,身体有病,不能离人,我得连夜赶回去。”红军当官的看他不同意,就向他做思想工作,宣传了许多红军为老百姓办好事的例子,讲到了红军为老百姓打天下的事迹和一些革命的道理。这时张同娃也看到士兵们都在秋扒街的墙上刷写着红军标语,这些行动和他们之间说话的态度,使张同娃心活了,他便答应了为红军带路的要求。这天夜里红军要在秋扒住宿,打算第二天起早赶路,张同娃也和红军在一起住下了。这天晚上,起初张同娃无心睡觉,心里总是不塌实,后来他看到红军士兵纪律很好,确实不像国民党匪兵那样每到一处杀人放火,抢粮抢物,弄得鸡犬不宁。张同娃睡不着觉,就坐起来同红军士兵开始“拉家常”。什么“工农红军”、“共产党”、“苏维埃政权”等等,这些他虽然是第一次听说,还不懂革命的道理,但他脑子里已有了深刻的印象。通过一阵子拍话,他了解了红军的不少情况,他知道了这支红军队伍是贺龙军长率领的红三军,作战略转移,路过这里的。也算是见了世面,他心里越发塌实了。
第二天,天刚发亮,红军就从秋扒出发了,张同娃的一匹马让给了一位受伤的红军首长。他走在队伍的前面为红军带着路,并且还替红军战士担了行李。队伍走到朱家坪村时,天亮了,部队作了休整,一些战士顾不上休息,抢先一步,刷写革命标语,又走了不远,过了狮子庙街,本打算一直朝西抄近路翻越九里沟,直达卢氏。可是在路过狮子庙街不远的罗村处,队伍遭到地霸李进才地方武装的阻击,打伤一名红军战士,抢走一匹马。
红军遭阻击后,为了争取时间,避免过多的伤亡,由张同娃带领红军队伍退回了一段路程,绕道进了冷水沟。在冷水沟的路途中,红军战士在石梯子下的石壁上用白色颜料刷写了大幅标语:“红军不拉夫,不筹饷,不拿老百姓的东西。”队伍翻过五肩头岭,在出沟的时候,张同娃亲眼看到,一个老头背了一捆草鞋要到冷水街去卖,走在沟里的路上遇到红军队伍,来不及躲藏,就只得蹲在路边,一动也不敢动。谁知红军过后,既没拉他当小夫,也没动他的草鞋。过后,他逢人就说:“这队伍都是好人,我亲眼看见,纪律可好哩,不伤害老百姓,红军纪律天下第一。”
红军队伍在冷水街休整时,栾川地方反动武装“十大连”一连连长张大庆率兵赶来,妄图阻止红军前进。谁知这些反动武装都是一群“草包”,一听见枪响,争先逃命。在冷水大南沟口,匪兵张妮背着石堰向红军开枪,被红军还击,一下子把张妮的嘴巴打了个豁子,众匪再也不敢妄动了。在冷水街红军战士买吃了璩闹家的豆腐,又买了李学润家的玉谷面馍,都付给了过量的铜钱。事后当地群众编了个顺口溜:“国民党,十大连,不是抓兵就要钱;红军来,真稀罕,吃馍硬要给铜元。”
红军队伍在张同娃的带路下,来到了三川,这时天已将黑,一天的路程,将近百十里,使红军战士累得人困马乏,饥寒交迫。有不少战士的鞋已破了,赤着脚走路,脚也磨烂了,走过后路上留下一路血印。天气已进入隆冬还不时地下起雪来,天气十分寒冷。可红军战士穿的衣服非常单薄,有的还很烂。他们吃的也很不好,张同娃亲眼看到,红军在秋扒时吃的是炒玉谷花、炒碗豆和炒漆籽,一天最多能喝上一顿稀汤。
红三军队伍在三川夜宿一晚后,于次日凌晨就离开了三川向卢氏进发了。张同娃从三川返回的时候,红军队伍还发给他一些玉谷花作为干粮。听他说回头时走了不远就被地方团丁截住痛打了一顿,并抢走了他的牲口。这与红军队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张同娃的牲口虽然丢失了,但他认为他能给穷人的队伍红军带一段路,也深感无限的荣幸。几十年后他曾自豪地说过:“我给红军带过路”。
流传地区:栾川三川
讲述者:林景园
记录者:林勃勃
赞赏二维码

发表评论 (已有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