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瓣

太子之死-太子慈烺在太清宫半夜遭遇刺客-传说明太子流落栾川系列

来源:原创/搜整 发布:大学生 13

太子慈烺在太清宫半夜遭遇刺客,在贾上还的保护下脱险逃了出去。虽然保住了性命,但心灵上的创伤太大,每一想起,就心惊肉跳,浑身发抖,成了惊弓之鸟。在十方院住了十几天,回到太清宫后,就病倒了。

太子的病,不是一般的小病,面上印堂发暗,脾胃虚热上升,胸闷黄汗,饮食大减,卧床不起。急得王承恩、贾上还、杨阳观等人手足无措,四处求医。可是在这远离州县、人烟稀少的大山里,当时的医疗条件是很差的。他们也请来了几个较有名气的土大夫,服了几剂中草药,但是竟似喝水一般,病情有增无减。

在此之前,他们曾听到一个非常振奋人心的消息,说是吴三桂在云南起兵反清了,大兵已到湖南衡阳一带。这是他们多年来最后的一点希望,便立即派赵大阳前往湖南与吴三桂取得联系。恰巧正在太子慈烺病情日益加重的关键时刻,赵大阳回来了,带回一个不幸的消息:吴三桂死了。

这个消息非常重要,震动很大,他们的最后一点复明希望,被一瓢冷水当头泼下。惊得王承恩等人心冷如冰,乱了方寸。

太子正在病中,他们极力维持镇静,对从外边回来的消息,严加封锁,尽量不让太子知道。可是,太子已从他们的神色里看出了惊慌和不安,心想必有什么要紧之事隐瞒着自己,就乘屋里只有王承恩在床前时说道:“大叔,你我二人,虽有君臣之分,但却情同骨肉,义比父子,父皇重托,言犹在耳。这两天,我观你们神色惊慌,似有什么事情隐瞒着我。我们在此避难,就好比一家人一样,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就是塌天大事,也得让我知道。我从你们的话音里,觉着好象是赵大阳回来了。他回来了,为什么不来见我呢?他见到吴三桂没有?回来总得有个交待吧”

王承恩知道不能再隐瞒了,就将吴三桂的死讯告诉了太子。

太子听了这个噩耗,好似五雷轰顶,又如冷水浇头,最后的一线复国之望,也彻底破灭了,其它再也没有任何指望了,这是一个非常沉重的打击。太子本来就是个受过严重摧残、心力崩溃的惊弓之鸟,这一下彻底把他摧垮了。一时气血攻心,忽然大叫一声:“天亡我也!”“哇”地吐出一口鲜血,头一懵,就昏了过去。

王承恩一见太子昏厥,不知生死如何,先自慌了手脚,急叫一声:“快来人呀!”

外边贾上还、顾阳凤、田太宣闻声奔入。一见太子昏迷,急忙呼叫抢救,良久方才醒转。自此病势益重,茶水不尽,奄奄一息。尽管众人四处求医抢救,也只是将心尽到而已。

至第三日凌晨,太子终于走完了人生最后的一段路程,怀着满腔的悲愤与失望离开了人间,亡年五十一岁。

太子死了,他死的很凄凉。太子是逃难出来的,在老君山下作了三十五年黄冠道士,他是一无所有,他没留下什么遗言和任何财产。

太子死了。王承恩、贾上还、杨阳观、沈太和等痛哭流涕,极其悲哀。他们就按照皇帝的葬礼仪式用梓棺埋葬太子。陵园墓址选在伊河北岸百炉沟口丘岭之下,因时间仓促,陵墓未建成,暂作厝葬(俗称墓柩),并刻碑立石,碑文名《仙坟记》。

清康熙十九年春,在朝阳宫背后的丘陵上,将陵墓建成。结构为青砖穿堂式,内设防盗暗器,这在当时的环境情况来说,已是很不简单的了。三月初六日举行迁葬仪式。王承恩撰祭文,沉痛哀悼太子平生坎坷遭遇。

十余年后,王承恩亦死于栾川,葬于十方院南一里许的君山脚下。

流传地区:栾川

赞赏二维码

赞赏二维码

发表评论 (已有0 条评论)

共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