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瓣

党柱抛头消水患-地方传说故事

来源:原创/搜整 发布:大学生 14

清乾隆年间,河南、山东沿黄河一带瓢泼大雨下了月把子还未停。郑州花园口洪水冲破堤岸,毁灭地,淹村庄,冲走人畜无数,流浪饥民成千上万。地方官向朝廷告急文书雪片一样多。乾隆爷派那时十大清官为首的刘同勋老相爷为治理黄河、拯救难民的总管,刘相爷下朝来到黄河边灾区一面组织沿河百姓治河防水,一面救灾安民,剿杀水贼,惩办贪官,做了很多好事。

这时候肩挑黄河重灾区、河南巡抚重任的是一位名叫党柱的将军,他祖籍潭头党家村,一向是个忠君爱民的好官,看到水灾这样重,百姓遭这样的大难,心急火燎的。他咋也不忍心看下去。有一天在花园口黄河大堤上,当着成千上万的民工,他竟然摘下自己的官帽,扔到黄河洪水中,来表达自己为民治黄消灾的决心。这一扔,当时黄水就退下了三尺,在场的百姓都向他欢呼,还一个个跪地谢恩。

可是,雨又越下越大,花园洪口水流太急,他和民工一起冒着大雨向洪口投下土、沙、石和树木都没能堵住决口,眼见快要合拢的口子又大了,党柱一面派人向刘相国通报险情,一面写表章上报朝廷。

乾隆爷一接到河南告急文书,立即命人击鼓撞钟,召集文武百官商议。就见和珅老贼凑上去说:黄河水患,重在河南,想那身居河南巡抚重任的党柱将军,更要首当其冲,理应为君分忧、为黎民解难,我听到近有民谣传出“‘要想除水患,党柱头必献,要想堵洪口,除非党柱头’。这是天意,不可违拗!”众臣一听,情知道是老贼借机想置党柱于死地,翦除异己,但都唯唯诺诺不敢多言。皇上看没有异议,也就准了他的本,并下旨命他前往河南郑州花园口宣旨。

和珅老贼一计得逞,洋洋得意,领旨来到花园口。党柱将军听说饮差来到,立即下堤把和珅迎上大堤,跪下听旨。和珅宣旨已毕,党柱谢恩站起,心下暗想:想我党柱向来都把忠心报国、为民除祸造福作为自己的本分,这也是天命吧!就仰脸朝天,信誓旦旦地说:“只要真能上解君忧,下解民苦,止水消灾,我党柱也舍得了项上这颗人头!”说罢面对滔滔黄浪,大笑三声,就拔剑割下头颅用手托住,尽力扔向河心,颈血向上喷溅一丈多高,凛凛忠躯,岿然倒地。

在场官民一见党将军死得这样壮烈,心痛万分,全都跪地呼唤:“党将军为国为民升天了也!”再看天上乌云裂开了缝,雨也止了,河里水也消了。都不禁又欢腾起来。

和珅当时就吓得一脸土色,冷汗淋漓,急惶惶下堤回朝交旨去了,留下的是万众唾骂之声。

刘相国得知党将军死情,又心痛,又气愤,回朝向皇上细奏党柱将军死节,众臣都不住的叹息。乾隆也感念党柱忠贞可嘉,谥封党柱为“黄河王”,赐党柱“金头”一颗,厚葬于河南府潭头党村故里,前地门坟茔,树碑铭文以志功德流芳后世。又在郑州花园口敕建“河王庙”塑金甲神像一尊。每年九月十七日为河王忌辰大祭之日,民间又在孟县东曹坡、霸王城等地建将军祠,迄今数百年香火不绝。

流传地区:栾川潭头

讲述者:党长泉

记录者:姜晋森

赞赏二维码

赞赏二维码

发表评论 (已有0 条评论)

共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