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在很早以前,伏牛山里有个小村庄,村西住着一家人,父母早已下世,撇下一双儿女,哥哥叫海东,妹妹叫水仙。日子过得虽然清贫,倒也妹尊兄,兄疼妹,自由自在。
海东长到二十岁的时候,经村中李大伯介绍,娶了一个媳妇叫张惠娟,过门以后,夫妻恩爱,水仙见哥哥已经成家,了却了母亲生前的一桩心愿,心中也非常高兴。干活更比以前勤快。
海东虽然已办妥了终身大事,可是欠了一身外债。蜜月之后,便与妻子和妹妹商量,想出门做点生意,偿还外债,惠娟恋恋不舍,却也无可奈何,水仙虽不想让哥哥离家远去,但是为了还债,也只好含泪送行。
冬去春来,转眼又是一年,海东走后,惠娟在家生了个白胖小子,惠娟心里高兴,更喜坏妹妹水仙,她每天挑水、做饭、洗衣、拾柴、侍候嫂嫂,还有那二亩薄田,也得靠她耕种,里外忙坏了她一个人。水仙本来是村里数一数二的漂亮姑娘,但由于操劳过度,脸也黑了,身子也瘦了。嫂嫂惠娟,自从生下这个白胖小子以后,自以为立下大功,便以主妇态度,经常指使水仙做这做那,动不动就加以呵斥,姑嫂关系就渐渐冷淡起来。尽管水仙百般忍耐,但嫂嫂还是百般挑剔,开口瞎妮子,闭口黑丫头。水仙伤心极了,真想大哭一场,但她又把泪水咽下去,盼望哥哥回来,日子就好过了。想到这里,她又换一副笑脸,对嫂嫂格外亲切。可是嫂嫂却见她不吃饭就够了,经常指桑骂槐:“八哥的嘴怪甜,是学来的。”……“嫁不出去的姑娘,还想在家扎老女坟?……”
水仙伤心极了,就跑到村外的河边,大哭一场,要自寻短见,当她准备跳河的时候,一个青年小伙拉住了她:“姑娘,心要放宽些,勤快的人儿,幸福在后边。”那小伙子二十上下年纪,长得眉清目秀,温文儒雅。水仙把要死的念头告诉了他。那小伙说:“为了还债,你哥哥出门去了,为了哥哥,你要忍受屈冤,我可以帮助你哥哥还清债务,我喜欢你这勤快善良的人儿。”水仙听了他温情的言语,羞涩地看了小伙子一眼,脸不由的红了起来。只见那小伙子伸手在衣袋里抓出一把黄灿灿、亮闪闪的金豆,交给了水仙并说:“你回去把金豆交给你嫂嫂,我在这河边柳树下等你。”
水仙接过金豆,回到家里,双手把金豆捧给嫂嫂,口里念道:
一把金豆明闪闪,
还清债务买庄田。
侄儿送到南学堂,
再盖一所新庄园。
荣华富贵随你享,
切记要存好心肝。
妹遇良缘结亲眷,
郎君要我黑水仙。
等候哥哥回家转,
嫂嫂为我添美言。
水仙说罢,不觉潸然泪下,她用手擦了一把眼泪,一瞬间,她的脸色变得白里透红,宛若桃花一般,笨重的身体,也变得轻盈起来,随着一阵清风,竟然飘然而去。惠娟急待呼唤,却早已不见水仙的踪影。
水仙去后,惠娟一个人守着孩子在家,又得看孩子,又得操劳家务,柴不来,水不去,还得照顾那二亩薄田,累得腰疼腿酸,有时连饭也吃不上,心想用金豆雇个佣人,一来怕露富招来贼人抢劫,二来暗自弄来这么些金豆,还怕招来闲话,有损声誉,思前想后,更怀念水仙的恩情,心中十分惭愧,真是哭笑不得,从此她得了个疑心病,每天站在门口,向水仙去的方向喊:“你姑,你姑回来吧!”时间长了,嗓子也喊哑了,就变成了“咕咕……咕咕……”从此她悔恨交加,病情加重,没等着海东回来就死去了。
据说,她死后就变成咕咕鸟,每到天黑,它就在村边的冬青树上、梧桐树上和河边的杨柳树上以及村后的山林里,悲惨地叫着“姑姑(咕咕)……姑姑(咕咕)……。”
流传地区:栾川
讲述者:尤秀芬
记录者:王西山
赞赏二维码

发表评论 (已有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