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玉玺变成清朝玉玺——大荒顽石变成通灵宝玉,发生于明崇祯八年、后金天聪九年(1635年)。此乃《石头记》的开端,所以第一回云:“此开卷第一回也。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云云。”
《清史稿》云:天聪九年“八月庚辰,贝勒多尔衮、岳托、萨哈廉、豪格以获传国玉玺闻。先是元顺帝北狩,以玺从,后失之。越二百余年,为牧羊者所获。后归于察哈尔林丹汗。林丹汗亦元裔也。玺在苏泰太妃所。至是献之。时岳托以疾留归化城,多尔衮等率兵略明山西,自平虏卫入边,毁长城,略忻州、代州,至崞县。甲申,绘太祖实录图成。乙巳,上率大贝勒代善及诸贝勒多尔衮等师次平虏堡。丁未,渡辽河,阅巨流河城堡。九月癸丑,贝勒多尔衮等师还,献玉玺,告天受之”。
皇太极曾经五次入关掠明(第十九回“老耗子”令小耗子下山去偷“果有五品”),又把内蒙古各部收服。林丹汗逃奔青海,一病身亡,其子额哲势孤力竭,只得率领家属,向满洲乞降。额哲叩见统帅多尔衮毕,献上一颗无价之宝,就是元朝的传国玉玺。当年九月,多尔衮班师,将元玺献于皇太极。皇太极得玺后,焚香告天,大开朝贺。诸贝勒联名上表,请进尊号。边外诸国亦遣使奉书,愿为臣属。蒙古各部,且挑选有姿色的女子,献入满洲,做皇太极的妾妃。皇太极得了元代玉玺,登基称清太宗,《石头记》的历史大幕就这样拉开了。
《石头记》第一回交代了上述历史。原文:
列位看官:你道此书从何而来?说起根由虽近荒唐,细按则深有趣味。待在下将此来历注明,方使阅者了然不惑。
原来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炼成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娲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只单单剩了一块未用,便弃在此山青埂峰下。谁知此石自经煅炼之后,灵性已通,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
一日,正当嗟悼之际,俄见一僧一道远远而来,生得骨格不凡,丰神迥异,说说笑笑来至峰下,坐于石边高谈快论。……那僧又道:“若说你性灵,却又如此质蠢,并更无奇贵之处。如此也只好踮脚而已。也罢,我如今大施佛法助你,待劫终之日,复还本质,以了此案。你道好否?”石头听了,感谢不尽。那僧便念咒书符,大展幻术,将一块大石登时变成一块鲜明莹洁的美玉,且又缩成扇坠大小的可佩可拿。那僧托于掌上,笑道:“形体倒也是个宝物了!还只没有实在的好处,须得再镌上数字,使人一见便知是奇物方妙。然后携你到那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去安身乐业。”石头听了,喜不能禁,乃问:“不知赐了弟子那几件奇处,又不知携了弟子到何地方?望乞明示,使弟子不惑。”那僧笑道:“你且莫问,日后自然明白的。”说着,便袖了这石,同那道人飘然而去,竟不知投奔何方何舍。
注解:
这是皇太极(一僧)将孝庄代表的元顺帝废弃玉玺(大荒顽石)改造成清朝玉玺(通灵宝玉)的艺术化缩写——“将一块大石登时变成一块鲜明莹洁的美玉……须得再镌上数字”。
“二师仙形道体,定非凡品,必有补天济世之材”——隐射皇太极代表的清朝政治与军事势力,孔有德代表的汉族政治与军事势力,必能辅助孝庄入主北京,统一中国。
“竟不知投奔何方何舍”——先“投奔”后金首都盛京(沈阳)也。
“然后携你到那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去”——“然后携你”到明朝首都北京的皇宫去。
顺治皇帝贾宝玉既然为孝庄大荒顽石所生,是“通灵宝玉”的先天佩带者,也必然具有“玉玺”的先天脾性——喜欢红色的印泥。《石头记》作者将他写成了爱红的毛病,喜欢吃女儿脸上的胭脂与口红。第十九回云:“袭人道:‘再不许毁僧谤道,调脂弄粉。还有更要紧的一件,再不许吃人嘴上擦的胭脂了,与那爱红的毛病儿。’宝玉道:‘都改,都改。再有什么,快说。’”……“黛玉因看见宝玉左边腮上有纽扣大小的一块血渍,便欠身凑近前来,以手抚之细看,又道:‘这又是谁的指甲刮破了?’宝玉侧身,一面躲,一面笑道:‘不是刮的,只怕是才刚替他们淘漉胭脂膏子,蹭上了一点儿。’”贾宝玉甚至猴到鸳鸯姐姐面前,要吃她口唇上的胭脂,鸳鸯不得不请求袭人来解围。
读者应当注意,宝玉只喜欢“吃”胭脂,而非要求与女孩子接吻!属于先天病态的自然流露,并非后天养成的轻薄行为。
《石头记》写得何等明白。
所谓女娲炼石“只单单剩了一块未用,便弃在此山青埂峰下”,是指元玺遗弃在大青山下,二百余年未用也。所谓“谁知此石自经煅炼之后,灵性已通,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是指孝庄不安心做第五位妃子,企图做吕雉与武则天那样的“补天”国母也。
当年皇太极在盛京(沈阳)创设三院:一名内国史院——编制实录,记注起居;一名内秘书院——草拟敕书,收发章奏;一名内弘文院——讨论古今政事得失。命范文程(贾代儒)作为总监,汇三院文员,恭定称尊典礼。复营建天庙天坛,添造宫室殿陛,数月后大礼已定,皇宫建筑告成,遂尊皇太极为宽温仁圣皇帝,易国号为大清,改天聪十年为崇德元年。次日,皇太极(贾赦)上列代帝祖尊号,谥努尔哈赤(贾代化与贾代善合演)为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武皇帝,庙号太祖。追封功臣,配享太庙。后殿改名中宫,皇后居之(孝端文皇后,乃孝庄姑姑,贾母最早的艺术原形之一,孝庄为贾母第二个艺术原形)。中宫两旁,添置四宫,东为关雎宫(宸妃,乃孝庄的姐姐,最早的薛宝钗艺术原形),西为麟趾宫(懿靖大贵妃,小襄亲王生母),次东为衍庆宫(康惠淑妃),次西为永福宫(第五位的庄妃——“后廊上五嫂子”与最早的林黛玉艺术原形),罗列妃嫔。册封大贝勒代善为礼亲王(赖爷爷),贝勒济尔哈朗为郑亲王(李贵),多尔衮为睿亲王(贾政与贾琏),多铎为豫亲王(贾蔷),豪格为肃亲王(焦大与金荣),岳托为成亲王(贾芹),阿济格为武英郡王(贾蓉)。拜范文程为大学士(贾代儒),作为宰相。孔有德(一道、张道士、贾敬)、耿仲明、尚可喜三降将,得封恭顺王、怀顺王、智顺王(潘三保)。皇太极自称清太宗(秦业、秦钟、秦可卿、贾赦)。
赞赏二维码

发表评论 (已有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