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吃粥 先吃藤条-画/丰子恺-文/丰陈宝 丰一吟

原创/搜集 梨花 2024-11-02 74

未吃粥,先吃藤条1934年夏,家乡浙江石门湾一带大旱,老天爷一直不下雨。气温保持在35℃以上的日子长达55天,极端高温40.2℃。田中禾稻全枯焦。农民颗粒无收,家家断炊。为了...

开放
阅读全文

一块钱有没有二十粒好买?-画/丰子恺-文/丰陈宝 丰一吟

原创/搜集 梨花 2024-11-02 37

一块钱有没有二十粒好买?抗战时期,在重庆曾流行这样一句话:“领来的米,买来的肉,解除警报礼拜六。”当时米价贵,肉难买,警报频频。 所以说,最开心的时刻便是公家发下米...

开放
阅读全文

车厢与社会-画/丰子恺-文/丰陈宝 丰一吟

原创/搜集 梨花 2024-11-02 36

车厢与社会车厢内这种现象,想必你们经常看见,甚至亲身遭遇过。先坐的人,占了坐位的一大半,而且认为理所当然,仿佛这是在他自己家里。其实,岂止车厢内,在我们的生活中,...

开放
阅读全文

隔篱呼取尽余杯-画/丰子恺-文/丰陈宝 丰一吟

原创/搜集 梨花 2024-11-02 33

隔篱呼取尽余杯"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餐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这是杜甫的诗《...

开放
阅读全文

和平万岁-画/丰子恺-文/丰陈宝 丰一吟

原创/搜集 梨花 2024-11-02 32

和平万岁1945年(民国卅四年)8月10日,这是我终生难忘的一天,就像 1976年10月6日传来“四人帮”被打倒时一样高兴。十年浩劫,八年抗战,这是老一代人经历过的两大劫难。8月10...

开放
阅读全文

爸爸回家来团聚-画/丰子恺-文/丰陈宝 丰一吟

原创/搜集 梨花 2024-11-02 36

爸爸回家来团聚抗战期间,常有这样的情况:让家属留在家乡,自己因工作关系随单位去大后方。这男孩与他所等候的爸爸从来没有见过面。因为他出生的时候,爸爸已经远走他乡。因为...

开放
阅读全文

笑问客从何处来-画/丰子恺-文/丰陈宝 丰一吟

原创/搜集 梨花 2024-11-02 40

笑问客从何处来唐朝诗人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其一为: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抗战胜利后,由于交通困难,我家到1946年夏才从大...

开放
阅读全文

买鸡蛋不要钱?-画/丰子恺-文/丰陈宝 丰一吟

原创/搜集 梨花 2024-11-02 37

买鸡蛋不要钱?孩子在学校里做过应用题。今年200元一个,去年100元一个,前年50元一个。依此类推,公公小时候,买鸡蛋岂不是不要钱了?"物价飞涨”-今日的孩子恐怕都没有这...

开放
阅读全文

战争的起源-画/丰子恺-文/丰陈宝 丰一吟

原创/搜集 梨花 2024-11-02 34

战争的起源两个男孩抢一盒饼干,终于打起来。世上有些侵略战争和反侵略战争,不也是这样吗?只不过不是抢饼干,而是侵犯别国的领土。你来抢我的地盘,我当然要争回来。以小喻大...

开放
阅读全文

向孩子们学习-画/丰子恺-文/丰陈宝 丰一吟

原创/搜集 梨花 2024-11-02 33

向孩子们学习孩子们即使闹翻了脸,甚至打起来,但没多久又和好了。因为他们心地纯朴、天真,不像有些大人,勾心斗角,心地狭窄,易记仇,讲帮派。你看,画中的两家男主人吵架...

开放
阅读全文

大外甥 小娘舅-画/丰子恺-文/丰陈宝 丰一吟

原创/搜集 梨花 2024-11-02 33

大外甥 小娘舅这幅画是我家生活的写照。我的弟弟新枚是抗战时期(1938年)出生的“末拖儿子”。我二姐宛音的大儿子宋菲君出生于 1942年,比我弟弟只小三岁。这里画的就是他们...

开放
阅读全文

捕鸟-画/丰子恺-文/丰陈宝 丰一吟

原创/搜集 梨花 2024-11-02 32

捕鸟在农村,孩子们喜欢捕鸟。捕鸟有各种方法,其一是用一根短棒支起一只大竹匾,在匾下撒些稻谷。短棒上缚有一根绳子,绳子的另一端操纵在捕鸟人手里,那人躲在隐蔽处。 慢...

开放
阅读全文

母氏劬劳-画/丰子恺-文/丰陈宝 丰一吟

原创/搜集 梨花 2024-11-02 35

母氏劬劳母亲的烦恼,往往来自多子女。尤其是星期日,孩子们放学在家,男孩精力旺盛,在家打打闹闹,玩玩吵吵,原是常事。长矛在地上一扫,碰倒了痰盂;大刀向空中一挥,打碎了...

开放
阅读全文

侄儿抱叔叔-画/丰子恺-文/丰陈宝 丰一吟

原创/搜集 梨花 2024-11-02 39

侄儿抱叔叔旧时家庭往往多子女,生五个、六个不稀奇。那时不讲计划生育,不讲优生优育。我母亲就生过九胎(其中二人夭折),外加一个一出生就死亡的早产儿。十胎成活七胎,我们...

开放
阅读全文

上行不正下行歪-画/丰子恺-文/丰陈宝 丰一吟

原创/搜集 梨花 2024-11-02 40

上行不正下行歪人们惯说“上梁不正下梁歪”。这里说的是“上行不正下行歪”,道理相同。下边总是以上头作楷模的。画中副题是“看布置画展有感”。父亲对于墙上挂的、贴的,要...

开放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