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平炎
明天就清明了,想起唐代文学家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诗中的 “清明” 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在当时,清明节是个色彩情调都很浓郁的大节日,本该是家人团聚,或游玩观赏,或上坟扫墓。诗中所描绘的清明时节,细雨纷纷,这种细雨不同于夏天的暴雨,也和秋雨不同,它有着春雨的特色,营造出一种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路上的行人因孤身行路、触景伤怀,再加上细雨纷纷、春衫尽湿,增添了一层愁绪,心情凄迷纷乱。
牧童遥指杏花村,杏花村在唐朝时候就是一个产酒的地方吗?关于唐朝时杏花村是否为产酒之地,存在多种说法:是产酒之地:一些观点认为,诗中的杏花村在今山西汾阳。此地酿酒历史悠久,据《汾阳县志》记载,早在南北朝时期,汾阳就以酿酒闻名,唐朝时酒业更为兴盛,所产汾酒声名远扬,因此杜牧诗中的杏花村很可能指的就是这个产酒的地方。
另一种说法并非产酒之地,杏花村只是一个普通的村落,因杏花盛开而得名,不一定以产酒著称。杜牧只是借牧童之口,将其作为一个饮酒消愁的理想去处,是一种文学化的表达,不一定实指某个特定的产酒地。
由于历史久远,资料记载有限,对于唐朝时杏花村是否为产酒之地,尚无定论。总之不管不哪种情况,但这首诗的美已经穿越了时代,现在读来仍然诗意浓郁。
赞赏二维码

发表评论 (已有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