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杠趣事:孔子、铁拐李遇 “杠精” 掌柜 杀猪匠一招破局

来源:原创
发布/作者:孙明玉
2025-10-07
热度:6
哲悟

生活中总有人爱 “抬杠”,可抬杠也分水平高低。一则充满幽默色彩的民间故事里,孔子、铁拐李两位 “大人物” 竟接连在 “杠子房” 栽了跟头,最后反倒是一位杀猪匠用简单直接的方式赢了杠局,让人捧腹之余,也不禁感叹 “高手在民间”。

故事要从孔子周游列国说起。离家半年多的孔子,某天在街上看到一家挂着 “杠子房” 牌匾的门市,好奇之下推门而入。掌柜的一见是孔圣人,连忙热情招呼,解释道:“咱们这杠子房,就是靠说话抬杠分输赢,谁输了谁掏银子。杠分大、小两种,抬大杠一百两纹银,抬小杠五十两。”

孔子心里犯嘀咕,想见识下这 “抬杠” 究竟怎么比,便应下掌柜的邀约。他摸了摸身上,只剩五十两银子,便选了小杠。掌柜的问谁先抬,孔子自觉学问深厚,若先开口反倒显得欺负人,便让掌柜的先来。

掌柜的随口问道:“孔圣人出游多久了?” 孔子答:“半年有余。” 掌柜的又问:“家中二老可好?” 孔子说:“都健在。” 话音刚落,掌柜的便说:“孔圣人,掏银子吧,您输了!” 孔子一头雾水:“咱们还没正经抬杠,怎么就输了?” 掌柜的笑着反问:“‘父母在,不远游’,这话可是您说的?您既说过这话,却在父母健在时出外周游,这不是光说不做吗?” 孔子一时语塞,只好乖乖交出五十两银子,郁闷地走出了杠子房。

刚出门,孔子就遇上了一瘸一拐的铁拐李。铁拐李见他闷闷不乐,追问之下才知缘由,拍着胸脯说:“这点小事不算啥,我去帮你把银子赢回来!” 说罢便闯进杠子房,大声喊着要抬大杠。

掌柜的见是神仙上门,依旧按规矩问谁先抬,铁拐李让掌柜的先开口。掌柜的指着铁拐李腰上的葫芦问:“这葫芦里装的啥?” 铁拐李答:“是药。” 掌柜的又问:“你的药能治啥病?” 铁拐李傲气地说:“包治百病,药到病除!” 掌柜的立刻反问:“既然药能治百病,你自己的腿怎么还没治好?” 铁拐李瞬间哑口无言,只能掏出一百两银子,灰溜溜地走了出来。

两人正对着输掉的银子发愁,一旁的杀猪匠凑了过来,问清事情原委后,满不在乎地说:“不就是一百五十两吗?我去给你们赢回来!” 孔子和铁拐李半信半疑,却也只能在门外等着。

杀猪匠大步走进杠子房,一开口就霸气十足:“大杠、小杠一起抬!” 掌柜的从没见过这么敢闯的主,连忙问谁先抬,杀猪匠直言:“我先抬!” 他盯着掌柜的脑袋看了几秒,开口就说:“我看你的脑袋有八斤半。” 掌柜的不服气:“你怎么知道有八斤半?” 杀猪匠眼一瞪:“我说八斤半就八斤半,不信咱就割下来架秤称一称!”

这话一出,掌柜的瞬间没了脾气 —— 总不能为了抬杠把自己的脑袋割了吧?只好乖乖拿出一百五十两银子认输。杀猪匠拿着银子走出杠子房,把五十两还给孔子,一百两还给铁拐李,只留下一句 “以后别再抬杠了”,便头也不回地走了。

这场有趣的抬杠较量,把不同人的 “杠术” 展现得淋漓尽致:孔子输在被自己的言论 “套牢”,铁拐李输在说话过于绝对,而杀猪匠则用最直白、最不留退路的方式,戳中了抬杠的 “要害”。故事虽短,却充满了民间智慧与幽默,让人笑着明白:抬杠终究是口舌之争,有时候越较真越容易吃亏,反倒不如简单直接的 “实在话” 有力量。

上一篇:善举终得报:一则民间故事里的 “孝” 与 “暖”

下一篇:看透世间真相的智者:老子与《道德经》的通透哲思

你有爱心打赏我有激情创作

您的支持是我创作的动力

微信打赏二维码

扫码打赏

微信扫描 感谢支持

凡打赏100元可成为本站金牌会员享受人工服务 人工服务项目若干 可接受私人定制等 咨询15896680811

最近支持 随机显示

用户头像 昵称:梨***
¥5.00
用户头像 昵称:大***
¥1.00
用户头像 昵称:大***
¥20.00
用户头像 昵称:梨***
¥100.00
用户头像 昵称:R***
¥20.00

评论区

已有 0 条评论

分享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