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瓣

父亲的盆景光影

来源:原创/搜集 发布:内玉 17

父亲痴迷盆景近四十年,漫长而断续。这个脾性倔强的矛盾老头,一边为新中国“一五计划”奉献了半生光阴,一边又像挤牙膏似将零星时间寄情于山水花鸟之中。任凭四季

风雪吹皱年华,柴米油盐磨蚀岁月,也要追寻生命里的一抹短暂绿意。偃蹇于人到中年的苟且,诗和远方对于那时的他,只是此心可待。

2015 年再寻常不过的一天,退休近五年的父亲终于找到了这颗心的皈依之所。他在神都洛阳城第一关“东关”老院子的房顶,为自己辟出一方林泉天地。从此与礼乐文化为邻,西瞻老子化胡,东望丝路肇始,南观孔子问礼,北仰宋祖诞毓。重拾暌违日久的盆景之乐,将往后生命的意趣美好,都付与一木一花一石之中。

盆,容大千世界,景,收万法自然。盆景的故事很长,像是根系的生长,历久弥新,久到可将心之棱角都磨成明镜,又在心之沃土上绽放新的风景。盆景里,有父亲的生活烟云,有父亲的光影岁月,有我的家庭新悟。从父亲那一盆芥子之景中,慢慢看清了自己,感悟了亲情,读懂了世界。

老院子的楼顶被父亲命名为“艺境阁”,这三字颇有一番雅致蕴意。父亲在房顶摆满根石盆几,亲自动手蓄枝截干,潜心创作盆景。渐渐,房顶上长出一片山水野趣,老树迎客、虬根百曲、林海奔啼,盆中一枝一干一叶一花,恰似构成生命的精妙元素,父亲置身此间,乐而忘忧,心静意清。每个到访之友,都不禁为这份美好而赞叹、流连。

盆景里有亲情,它带给了父亲圆融,填补了祖孙三代之间的鸿沟,让我们得以像心灵之友那样倾心沟通。清风送爽的日子,我和父亲坐于“艺境阁”中,耳闻百灵脆鸣,饮淡

茶一杯,紫檀盘手,闲叙家常,赏玩盆景,以花木林石为媒,我们畅聊生活、工作琐事和人生感悟,畅抒己见。那一刻,他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威严长者,甚至愿意听从来自我这个晚辈的建议,去接受新观念、新知识。每到周末,父亲都会早早在“艺境阁”前观望,盼着淘气可爱的小孙女蹦蹦跳跳走来,为他的花木浇水、润饰,含饴弄孙,尽得天伦,即使是再平凡一件小事,于他也有了幸福的意义。

盆景里有众乐,它让父亲对生活重拾向往,晚年也能多彩多姿。剪一枝寒山凝碧,燃一炉苍炱雪茗,忆一曲梨园旧影,二三知己,一坐一朝夕。人生最难得,便是晚来风雪,

亲友围炉。“艺境阁”中,父亲的心境变得开阔,那被岁月摧磨的眉角重扬恣意,被沧桑晕染的眼睛里也重焕新彩,盆景在他的心头插上翅膀,他飞越过花木林石,驱向浩渺天际,在盆景与知己的相伴中,他获得了心灵的自由与灵魂的欢喜。

我真心为父亲的改变而高兴。耳濡目染,我也渐渐开始尝试这份盆景之乐。父亲的手把手地教,我从配土、培桩、蓄枝、截干、消毒、取舍、塑型、施肥、浇水、修剪这些事

细微处认真参学。我跟着父亲,或于休息之日徜徉花木市集,与摊主论价增减,或约上三五挚友探险山林,只为寻找心仪的盆中之物。放下工作,细细赏玩一盆一手塑造的林景,古朴苍劲之美扑面而来,润涤入心,一身疲劳也仿佛被山水洗滤,陶然忘我,遐思翩飞,心灵前所未有的恬适宁静。

一木一石、一山一水,赋予我们父子最融洽的相处方式。

父亲教会了我盆景之乐,教会了我享受生活之美。盆景虽小,但在一朝一夕的仔细培育里,从细水长流中去感悟。家庭如盆景,亲情为根桩,需要悉心呵护、精心雕琢。亲情也如盆景一般,需要付出心血,耐心包容。人生亦如盆景,从不同的角度筑基,便收获不同的风景。有了这番用心,家庭就会灿烂如花,芬芳四季。

小小盆景,点亮生活的馨香。

2019 年 12 月冬

赞赏二维码

赞赏二维码

发表评论 (已有0 条评论)

共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