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绶祥自号大隐,似取大隐于朝或大隐于市之意。因出生于民国三十三年三月初一拂晓,故小名晓三。常在恭王里打坐,南小街上行走。老十与大隐同住一街,相距仅数百米,近十年始通姓名。见面後曾戏言:“先生大隐,老十也算个小隐了。”于是,相对一笑。大隐善谵能辩,吃喝拉撒,拈来便成典故,千古恩仇竟以玩笑出之。有人缠住大隐辩论画理,交锋三回竟思维混乱,出语不恭,称大隐为“搅屎棍”,大隐含笑曰:“我是那棍,谁是那屎呢?”闻者无不喷饭。于是,大隐又多了一个外号,只是没人敢叫,怕无端当了那米田共。
大隐初学音律又习理工,终觉乏味而独钟情于文章书画,常自白曰:“无丈夫气,有童稚心;忧今忧古,乐死乐生;有爱有恨,无是无非。”其对中国文化之痴迷、为文人画发展之努力,皆为画坛所共知。九四年春,画友雅集南京扫叶楼,合作长卷《老石图》,众人欲难大隐,于卷尾留白一米,强定字数、时间,逼请大隐题跋。大隐面无惧色,不假草笺,挥毫立就,一字不多、一字不少,恰好一百六十八字。感其雅趣,抄录如下:
“甲戌暮春,聚於金陵。平山忽发奇想,欲作《老石图》;绶祥、和平、老十、二刚从之,遂作此图。余转而思之:石者,天地之精魄也。于中华情有独钟。由石求玉而现'纹’、'理’,以石成器始创'琢’、'磨’。其行也石,其文也石,乃知石非凡器。故女娲以石补天,雪芹以石传奇,泰山一石敢当,中流一石能砥……此非巧合, 民族文化使之然也。古之文人善待顽石,以瘦、透、皱、漏而状形容,成其至美。使平常成千古,化腐朽为神奇。呜呼!余等不才,以石为图,绶祥因为记。”
众人咸谓此文可谓真“石头记”也。大隐文采风流,由此可见一斑。
大隐好古。老十嘲曰:“抱残守缺!”岂知大隐立撰一联曰:“得一晓三知万变,抱残守缺理全机。”上联嵌以自己小名,下联分明在反击对“信而好古”的无知,老十也只好悻悻然作罢。
老十效罗两峰画鬼趣图,求教大隐。问:“画人难?画鬼难?”答:“画人不难,画鬼也不难,唯画'画’最难。”老十半晌无语,至今仍似懂非懂。
大隐书法宗李北海而自成体格,以题跋、信札为最佳。画有白石老人神韵《三果三生图》之类是其上品。著作有平牙《中国的龙》、《中国民间艺术》、《中国书画》、《遮蔽的文明》等多种。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任美术研究所副所长等职,是著名学者兼博士研究生导师,更是一个为朋友们尊敬而喜爱的人。
清平乐诗意之一 陈绶祥
赞赏二维码

发表评论 (已有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