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瓣

查理大帝加冕竟然是教皇的阴谋-一读就上隐的世界史

来源:世界史 发布:吴兰木 34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欧洲进入封建社会时期。日耳曼人在西罗马帝国遗址上建立了许多王国,其中,法兰克王国最为强大。法兰克王国的缔造者叫克洛维一世,他所开创的王朝叫墨洛温王朝,统治时间为481年一751年。

宫相是法兰克王国体制内的一个官名,相当于宫廷总管,起初没什么权力,主要负责宫廷内的大小事务。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国家的发展,宫相的权力越来越大。丕平三世当宫相时,宫相的权力空间已扩展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步。但他并没有满足于此,还想继续向上发展,这就意味着要把顶头上司拉下马。

751年,丕平三世在教会的支持下,篡夺了法兰克王位,建立了加洛林王朝。768年,丕平三世的儿子查理继承王位。查理也称查理曼,上任后大刀阔斧进行改革,先后发布了一系列的敕令。在“米索罗敕令”中,查理规定了严格的征兵制度:“每位伯爵除了留下两人守卫领地,两人照顾家中的妻儿外,其他的人必须随军出征”;每个自由人,“自行配置装备,跟随所在的领主出征”。查理还规定,伯爵本人“应该亲自检查随行参军者的装备,每人应有一长矛、一盾、一把弓、两支弦、十二支箭”。为了获得充足的兵源,查理规定,“任何人如果藐视我的命令,拒不应召”,罚款六十索里达;对于临阵脱逃者,“处以死刑,没收财产”。就这样,在严厉的制度下,查理组建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为领土扩张提供了保障。

兵源问题解决后,查理放开手脚,开始大干一番。经过一系列征服战争法兰克王国的地盘达到了空前的规模,基本上把西罗马帝国的高卢地区,以及日耳曼人居住的内陆区域都据为己有。

查理作为一个强大国家的国王,自然少不了“好”事。800年12月25日,在圣彼得大教堂里,利奥三世亲自为他举行加冕礼,把一顶金光闪闪的皇冠戴在他头上,并且宣称“敬祝这位伟大的和带来和平的罗马人皇帝万寿无疆和永远胜利”。在这虚妄的赞美声中,法兰克王国成了帝国,查理则成了“大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为什么说给查理加冕是利奥三世的一场阴谋呢?

首先要搞清楚查理与利奥三世的关系。墨洛温王朝时期,法兰克王国与罗马教会的关系就很密切,在教皇暗中支持下,法兰克王国大肆扩张。查理的父亲丕平三世执政期间,法兰克王国与罗马教会的关系更是非同一般,且不说丕平三世篡夺墨洛温王朝末代国王希尔德里克三世的王位,在法兰克王国以后的对外征战中,特别是对撒克逊人和巴伐利亚人的战争中,罗马教会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查理当上国王后,继承了父亲与罗马教会的关系。公元795年,罗马教皇阿连德一世逝世、利奥三世继位。新教皇与罗马教廷中有势力的大贵族发生矛盾、受到各种毁谤和攻击。贵族首领以教皇对待法兰克人软弱为借口,于799年4月25日将他逮捕。但是,查理派使臣把教皇利奥三世救了出来。

800年12月,查理率领大军亲自护送利奥三世回到罗马,帮助利奥三世复位,并且对反对利奥三世的人处以重刑。利奥三世欠查理一个人情,利用手中的权力给查理加冕,表面上合情合理,没有任何问题,既还了人情,还能震慑那些反对者。然而,事实真相并非如此。

查理并不想接受这顶皇冠。爱因哈德是查理最为信任的秘书官,他在《查理大帝传》中表示,对于利奥三世为他加冕,查理事先一无所知,并且他也非常讨厌“罗马人的皇帝”这个称呼。由于爱因哈德的特殊地位,其披露的事情相当可信。既然加冕不是查理所愿,且没有事先告知查理,那么完全可以说是利奥三世处心积虑所为,也就是他导演的一场阴谋。

利奥三世为什么这么做呢?由教皇为国王加冕,使其成为皇帝,这一举动毫无疑问是史无前例的。无论是此前的罗马帝国,还是在分家后的拜占庭帝国,都没有人敢这么做。利奥三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提高教会的地位,皇帝由教皇加冕,就等于在向世人宣布教皇的地位高于皇帝。随着查理大帝的加冕完成,利奥三世的计划宣告成功。自此开始,教皇的地位进一步提升,成为西欧社会中的宗教领袖。这可能就是利奥三世给查理加冕的真实原因。

此外,利奥三世在拉特兰教堂安上了一幅彩色镶嵌画,描绘圣彼得正在把披风送给教皇,把旗帜送给国王,祷文上写着:“圣彼得把生命赐给教皇利奥,把胜利赠予国王查理!”这进一步佐证了利奥三世的意图,即提升教权的地位,与王权共同统治世界。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814年1月、72岁的查理大帝逝世,他的儿子路易继位。840年,路易去世。843年8月,路易的三个儿子在凡尔登缔结条约,把帝国一分为三:东部地区归日耳曼路易,称东法兰克王国;西部地区归秃头查理,称西法兰克王国;中部的狭长地带归罗退耳,承袭帝位。此后,在这个基础上形成了近代西欧的三个主要国家:德意志、法兰西、意大利。

查理大帝加冕竟然是教皇的阴谋-一读就上隐的世界史

赞赏二维码

赞赏二维码

发表评论 (已有0 条评论)

共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