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雪山日出 行走世界: 遇见不一样的文明 亚洲印象
寿乐英
几次到欧洲旅游,在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夜宿曾经的冬奥村;在瑞士境内,登上了雪朗峰和铁力士峰。都算是同阿尔卑斯雪山有了亲密接触。而印度尼泊尔之行,又与世界最高的雪山山脉有了亲密接触。
据说喜马拉雅在梵语中是“雪域”的意思。喜马拉雅山脉横亘在中国的西藏高原和印度次大陆之间,分布于中国、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等国家境内。东西长约2500千米,南北宽200-400千米,总面积约594400平方千米。
喜马拉雅山脉从南往北,有四条并行的、南北走向山带,分别为:外喜马拉雅山、小喜马拉雅山、大喜马拉雅山和泰迪斯喜马拉雅山。喜马拉雅山脉从西向东,又分作三个部分,即西部、中部和东部。在尼泊尔境内的喜马拉雅山脉,应属于大喜马拉雅山和喜马拉雅中部地区。大喜马拉雅山是喜马拉雅山脉的骨干部分,耸立在永久雪线之上,拥有七座海拔8040米以上的高峰,包括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
对比喜马拉雅和阿尔卑斯这东西方的两处雪山,感觉它们有很多相似之处:景色都圣洁壮美,空气都纯净清新,雪山附近居民的生活都祥和宁静。那差异呢?给人的感觉也很明显:西方雪山借助缆车登顶,体现现代技术,体现征服感,是“一览众山小”。东方雪山只是仰视朝拜,体现原始生态,体现敬畏感,是“高山仰止”。
我们在尼泊尔境内观看雪山日出,看的是鱼尾峰(6993米),还有就是上述七座山峰之一的安纳布尔纳第一峰(8078米)。有意思的是,虽然从高度上来说,鱼尾峰并不具优势,但当地人似乎更偏爱它,视它为神山,禁止人攀登,在登山产业作为重要外汇来源的尼泊尔,它至今是一座处女峰。而且由于观看角度的关系,我们看到的鱼尾峰似乎与安纳布尔纳第一峰一般高,甚至个头儿更猛一点,景色当然也最迷人。
一月中旬的一天,根据旅行社的安排,早晨五点叫早,五点半从住宿的博卡拉格兰德酒店出发,先是在谷地开行,接着沿盘山路上行,六点前到达海拔1500多米的萨兰廓特,天还黑着,据说这里是博卡拉观雪山日出最好的地方。下车后借路边早起做生意店铺的微弱灯光爬一段坡,来到相对开阔、筑有围栏的观景台。
前方山谷是星星点点、越来越多的灯光,颇似一幅“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画卷。6点20分,湛蓝的天穹之上,隐约露出雪峰白色的身影,宛若披着白纱的新娘,从蓝色幕布后现身,款款前行。随着天色微明到大亮,蓝色幕布渐渐收起,山谷中的河流和建筑物慢慢清晰,像是新娘衣裙上缀满的花饰。
我们面向北方,迎着雪山站立,右手这边是太阳升起的东方。因此,从严格意义上说,我们观赏的雪山日出美景,不是看太阳从雪山身后升起,而是看太阳升起过程中雪山变幻的景致。
6点35分,东方现出一条粗粗的红线。7点起,新娘头顶的白纱撒上了金粉。7点零7分,太阳从东方的群山中跃出一点身影。接着,像是奏响激越欢快的结婚进行曲,橙黄色的金粉如瀑布般快速下泻,铺满新娘的全身,婚礼达到最高潮。7点20分,婚纱复归白色,主持人该宣布婚宴开席了吧!
午后,我们在博卡拉的雪山湖泊费瓦湖上泛舟,清波荡漾,微风拂面,金光点点,潋滟层层。湖边有大片草地,孩子们奔跑着追逐皮球,情侣们依偎在林间。远处还能见到一会儿云雾缭绕,一会儿清晰无比的雪山。在博卡拉谷地,似乎举头即可望见雪山,随时随地都可感觉雪山的存在。夕阳映照的雪山同样十分迷人,以致到了集合时间,导游再三催促,我们仍拿着相机不断“咔嚓”。
以前对尼泊尔的印象都是雪山佛国,这次看资料,方知这种说法不够准确。尼泊尔人口约3059万人(2023)。网上有朋友转发一篇尼泊尔游记,题目是《修行在神与佛的谷地》,感觉此说法不错,我也借用一下。在这个神与佛的国度,雪山带上了神与佛的印记,雪山下人们的生活,也充满神与佛的气息。见到的人,不论老幼,都透着平静,不急不躁。
同样的事物,换个角度、换种视界,又有不同的风景。在尼泊尔境内飞行时,在从印度进出尼泊尔的飞行时,透过飞机舷窗,俯瞰连绵起伏、广袤无垠的喜马拉雅雪山,如滚滚灰褐色、白色波涛翻腾奔涌,心中跟着涌起阵阵悸动。
赞赏二维码

发表评论 (已有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