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瓣

神奇蓝洞中的“冷水煮饺”-行走世界 遇见不一样的的文明

来源:行走世界 发布:李家伟 36

神奇蓝洞中的“冷水煮饺” 行走世界 遇见不一样的的文明

寿乐英

墨西哥尤卡坦半岛,奇琴伊察玛雅遗址附近,有一处景点称为蓝洞,一听到这个名字,眼前就出现海洋中犹如巨大眼球一样的圆洞,还有引人遐想的幽蓝。但是,到站下车准备吃午饭时,却遍寻不见海岸,不闻涛声,原来,这是一处陆地景点。

整个园区像个大花园,植物郁郁葱葱,鲜艳的花朵竞相绽放,房屋都是仿原住民建筑,做成草顶泥墙的效果,内部设施却都是现代化的。自助餐厅内人来人往,非常热闹,甚至要等位。看到几年前来此的游客写的游记,穿民族特色服装,头戴花饰的女服务员,将很大的托盘顶在头上,穿梭在人群中送餐。估计现在是因游客太多,我们已享受不到这项待遇,只能自己取餐了。

吃完午饭,赶去看蓝洞。树影婆娑中,只见好多人扶着金属栏杆,一起低头往下看,我也凑上前去,原来蓝洞在这儿!只见直径六七十米、深度二三十米,地底下有一泓蓝绿色的池水,许多穿红色救生衣的游客,在里面游泳、跳水,玩得不亦乐乎。同行的团友中有位四川人,随口说道:“这不是冷水煮饺吗?”的确,洞不算很大,人却很多;游客多是欧美白种人,漂浮在幽幽的水面上,明暗反差不小。四川人真是超级吃货,又是超级语言大师,这比喻形象又贴切!

此景点名为Ik Kil Cenote,译作基尔蓝洞。四周的洞壁都很陡峭,他们是怎么下去的呢?原来有螺旋式阶梯,一直下到洞底。许多藤蔓类植物从地面的洞口向下垂挂,有的已接近水面,有的悬挂在半空,随风摇曳。如果说蓝洞像一只巨大的眼睛,这藤蔓就像长长的睫毛,让美人的眸子更加妩媚动人。

据导游介绍,蓝洞与附近玛雅遗址的圣井属于同一个地下水系统,在没有地上河流的尤卡坦半岛,古玛雅人就从这些蓝洞取水,维持生计。他们还将此当作连通生死两个世界的出入口,设定一些圣井举行祭祀活动。据说这里也曾是玛雅国王与他的女人们沐浴的地方。现在仍有玛雅人到蓝洞举行婚礼、葬礼等仪式。

国内科学家把这种地貌称为天坑。他们给出的定义是:具有巨大的容积,陡峭而圈闭的岩壁,深陷的井状或筒状轮廓等非凡的空间与形态特征,发育在连续沉积厚度及其含水层包气带厚度均特别巨大的可溶性岩层中,从地下通向地面,平面宽度与深度从百余米至几百米以上,底部与地下河相连接(或有证据证明地下河道已迁移)的一种特大喀斯特负地形……

有点深,有点绕!我的理解,这基尔蓝洞就是一种喀斯特地貌,一种竖直的石灰岩溶洞,因为没有顶,也许称溶井更合适。蓝洞底部边缘修了一些台阶,像个简易跳台,人们耐心地排队等候,然后从高处台阶跳入水中。这中间水平技术的差距自是很大,少数可在空中翻腾转体,人水又能压住水花;多数只能勉强伸展,简单跳个冰棍式。人们都友善地报以叫好声。那个别趔趄着栽入水中的,则会引起开怀大笑。

还是那位四川老兄,有些不屑地说:“不就是个喀斯特溶洞嘛,比起我们重庆武隆的溶洞小多啦!”接着补上一句:“不过有水,还是难得。”

的确,中国有着世界上最广大的喀斯特区域,二十多年来,又发现了几十上百个天坑群,分布在重庆、广西、四川和贵州等西南地区,许多是很大很深的天坑,只是底部灌满水的可能不是太多。天坑的成因大致分两种,一种是塌陷型(广西乐业天坑群等),一种是冲蚀型(重庆武隆后坪天坑群等)。这里应属前者。

蓝洞规模并不算大,还显得很拥挤,人们为何玩得这么嗨?也许,这里与玛雅遗址紧邻,参观带给游客血腥的压抑感,会在这无拘无束的玩耍中得到释放;也许这里有许多神秘传说,置身其中,更会有一种连接古今的穿越感。旅游是一种体验式的经历,体验得越充分,获得感就越多、愉悦感就越强!

听说,尤卡坦半岛还有一个大坑,是陨石坑。位置在距州府梅里达30千米的希克苏鲁伯镇,是6600万年前巨大的太空岩石撞击留下的,内直径有180千米,一半在海中,一半在陆地。神奇的墨西哥,神奇的尤卡坦,神奇的古文化,神奇的自然景观,期望还能再来。

赞赏二维码

赞赏二维码

发表评论 (已有0 条评论)

共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