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文小窍门《给罗素85分》-学生写作第七章
给罗素85分许广平曾是鲁迅先生的学生,后来成了他的爱人。据说,许广平经常把自己写的文章拿给鲁迅先生看,请先生给她评阅。有一次,她把自己写的论文《罗素的话》交给了鲁迅...
译文 平炎
倪老妇人是武清人,还不到三十岁就守了寡。公婆想让她改嫁,她以死发誓绝不改嫁。公婆很生气,把她赶出了家门,让她自己谋生。
她颠沛流离,生活艰难,却抚养着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后来孩子们都成了家,但都没什么出息。她孤零零的无依无靠,只有一个孙女出家当了尼姑,她才得以寄居在佛寺里,靠着寺庙勉强维持生计,如今已经七十八岁了。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年轻时立下守节的志向,直到年老白头都坚守贞节的人吧!我同情她的节义,时常接济她。
马夫人曾经不经意地对我说:“您身为礼部尚书,主管天下表彰节烈之人的典礼制度。可这位老妇人就在眼前却没得到表彰,这是什么缘故呢?” 我说:“国家的典章制度是有明确条例规定的。节妇烈女,需要由地方学校举荐到州郡,州郡再整理上报到中央主管部门,之后才能上奏请求圣旨,下传到礼部商议,这是遵从公众的评议。礼部可以考察审核、决定是否采纳,但不能自己去搜罗寻访,这是为了防止私弊和泛滥。就好比掌管科举考试的人,在考场的答卷中可以掌握取舍的权力,却不能把没参加考试的遗漏人才录取到榜单上。这位老妇人早就离开了家乡,没有地方举荐她;京城像大海一样人多,又有谁会知道在流落寄居的人当中,有这样一位孤苦的寡妇呢?像大海里遗漏的珍珠一样被埋没,原因就在于此。难道是我能做却不去做吗?”
想到自古以来那些有德行却没被发现的人,常常凭借野史小说来显扬他们的光芒。因此我把她的大致事迹记录下来,附在这些杂记之中。虽然这本书原本是记载志怪故事的,这样做未免显得体例不纯正;但在表彰风俗教化的主旨上,却未尝不是一致的。
您的支持是我创作的动力
扫码打赏
微信扫描 感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