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朋友是什么 禅门内外 南怀瑾先生侧记 刘雨虹 有位立法委员叫覃勤
朋友是什么禅门内外 南怀瑾先生侧记刘雨虹有位立法委员叫覃勤,湖南人,爱留长胡子,所以外号“覃胡子”,在当时很有一点名气。他创办台中中医学院,但风评并不好,他却是南老师的朋友。南老师就是这样,来往的...
“人死后到底会看到什么?” 这一问题在网络上备受关注,有人认为临终时会如放电影般回顾一生,也有人觉得人死如灯灭,只剩一片黑暗。而那些从鬼门关折返的人,他们的特殊经历被称为 “濒死体验”。本文将结合三个真实的濒死体验案例,以及佛教、道教对生死的看法,带大家探寻国人眼中生死的奥秘,或许会彻底颠覆你对生死的认知。
案例一:香港印度裔女性艾妮塔的死而复生
2006 年 2 月,居住在香港的印度裔女性艾妮塔被确诊为淋巴癌晚期,全身布满肿瘤,还陷入了深度昏迷。医院下达病危通知,告知她活不过 24 小时,家人都在悲痛中等待她生命的终结。
然而,昏迷中的艾妮塔却经历了一场不可思议的濒死体验,之后竟奇迹般痊愈。据她回忆,当时感觉灵魂脱离了肉体,看着病床上奄奄一息的自己,只觉得渺小又微不足道。那一刻,所有的痛苦与恐惧都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从未有过的轻松与自由。尽管亲眼目睹医生全力抢救自己、家人在一旁泪流满面,她却没有丝毫留恋与害怕,心中满是强烈的安全感与平和,仿佛进入了更高维度的存在状态。
更令她温暖的是,她看到了多年前过世的父亲,父亲面带温暖笑容迎接她,她瞬间被一种极致的爱包围,那种被完全接纳的感觉难以用语言形容。在这段体验中,她也突然顿悟:自己患癌症并非是做错事受到惩罚,生命中的诸多苦难也不是罪有应得,而只是生命历程的一部分。
就在艾妮塔沉浸在这种美好感悟时,父亲通过心灵对话的方式告诉她:“孩子,你还没到时候,可以选择跟我走,或者回到你的身体继续活下去。” 起初,艾妮塔并不想回去,因为那种无痛苦、无忧虑的感觉太过美好。但转念一想,她心中涌起强烈的使命感,觉得自己应当回去完成未竟的人生目的,于是最终选择回到虚弱的身体里。
接下来的事情让所有医生都倍感震惊。原本生命垂危的艾妮塔在昏迷 30 多个小时后苏醒,身体逐渐好转,肿瘤在几个月内明显缩小,半年后,这位曾被判定只能再活一天的癌症晚期患者彻底康复。由于有详细的医学记录佐证,她的故事迅速传开,引发巨大轰动。
这次死而复生彻底改变了艾妮塔的人生态度。她将自己的濒死体验写成《Dying to be Me》(中文译名《死而复生》)一书。在书中,她反思自己患癌的根源,发现是长期活在各种恐惧中 —— 对失败的恐惧、对不被认同的恐惧、对病痛的恐惧,这些恐惧不断折磨着她的身心。
濒死体验让艾妮塔明白生命的真谛,她反复强调要活得自在、学会爱自己。康复后,她成为一名作家和演讲家,经常分享自己的故事,为那些受疾病折磨、对死亡恐惧的人带来启发,让他们明白: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从未真正活过。
案例二:美国女性帕姆的临床死亡奇遇
1991 年,35 岁的美国女性帕姆因脑部长有动脉瘤,需要接受深低温停循环手术。这种手术风险极高,医生必须让她的呼吸、心跳停止,将血液从身体中抽干,才能开刀清除大脑病灶,手术过程中帕姆会处于临床死亡状态 —— 医学上判定死亡的标准就是心跳、呼吸停止且大脑停止活动。
但手术中发生的事情,让医生们无法解释。帕姆回忆,手术过程中,她的意识突然 “苏醒”,首先听到手术室里传来一种奇怪的声音,像有人弹了一个高音音符,这声音将她的意识震出了身体。随后,她飘在空中,清晰地看到了整个手术室的场景:医生和护士围着自己的身体忙碌,甚至连医生使用的手术工具都看得一清二楚。比如,她看到主刀医生手中的手术刀像一把电动牙刷,而实际上那是开颅用的医用电锯。
按理说,帕姆不可能知道这些细节,因为手术时她的眼睛被胶带封住,耳朵里还塞着用于检测脑干反射、不断震动的耳机。可她的意识仿佛突破了这些束缚,不仅能看见,还能记住整个手术过程,甚至听清医生和护士的对话。她回忆,当时医生正和助手讨论准备在她腿上取一节动脉血管搭桥,期间还开了些小玩笑。后来这些对话被证实,内容细节与帕姆复述的完全一致,而这些对话发生时,她的大脑早已停止运作,从医学角度看,当时她的大脑没有任何功能,这一现象实在令人匪夷所思。
更神奇的是,当帕姆以 “上帝视角” 观察手术时,感觉有一股力量牵引着自己往远处走。接着,她看到一个由亮光组成的隧道,一端连接着手术室,另一端似乎通往某个温暖的地方。她的意识顺着这股力量进入明亮空间,在那里,她看到了过世的奶奶、叔叔等人,他们都微笑着迎接她。帕姆感到无比安心与开心,形容那种摆脱肉身、前所未有的轻盈感,无法用语言描述。和艾妮塔一样,她与逝去亲人的交流也依靠心电感应。
这种美好的感觉让帕姆不愿回到现实,但她隐约听到有人告诉她 “你得回去,你的人生还没走完”,过世的叔叔还充当向导,拉着她往回走。帕姆十分抗拒,可叔叔推了她一把,她感觉像从高处坠落,掉进冰冷的水里,随后意识到自己重新回到了肉身中。
手术结束后,帕姆苏醒的第一时间就激动地向众人讲述自己的经历,起初没人相信,认为是麻醉产生的幻觉。但当她说出手术过程中的真实细节时,在场所有人都震惊不已。后来,帕姆的经历成为研究濒死体验的经典案例,研究人员认为,在大脑停止运作的情况下,她还能产生如此清晰的意识体验,为 “意识可以脱离肉体单独存在” 提供了有力证据。
一位心脏科医生专门成立项目研究她的案例,还拍摄了纪录片《我死去那天》,详细记录事件过程。当然,也有人提出质疑,认为帕姆的濒死体验可能是麻醉诱导阶段产生的幻觉,苏醒后她将这些幻觉拼凑成了连贯记忆。但无论如何,帕姆坚信自己当时去了另一个地方。
案例三:哈佛大学神经外科医生埃本的 “天堂之旅”
第三个案例的主人公是哈佛大学神经外科医生埃本,他行医 25 年,始终坚信科学,原本对濒死体验的说法嗤之以鼻。尽管他是基督徒,却更相信医学,曾公开表示《圣经》中关于天堂、地狱的描述缺乏真实依据。
但命运却和他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2008 年,埃本患上一种罕见的细菌性脑膜炎,这种疾病会严重侵蚀大脑组织,患病后凶多吉少。很快,埃本就陷入重度昏迷,被送进 ICU 抢救。他的脑电图连续 7 天呈直线,几乎没有任何反应,医生用尽办法也未能将他唤醒 —— 从医学角度来看,他已经脑死亡。
然而,在昏迷的第 7 天,奇迹发生了,埃本苏醒了。他表示,昏迷期间自己并非毫无知觉,相反,意识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旅行,而这一切,用科学根本无法解释。他说,当时身体虽处于昏迷状态,但内在的思维和意识依然鲜活,并且挣脱了大脑的束缚,来到一个宏大辽阔、远超人类想象的宇宙维度,那种存在状态无法用人类语言形容,只能说是一种纯粹而极致的真实感。
埃本回忆,他看到的景象与地球任何一处风光都不同:天空中飘着巨大柔软、闪着粉白光晕的云朵,云朵上方有无数透明发亮的生物在飞翔,它们划过天际,拖出长长的彩色轨迹,周围还回响着一种盛大的音乐 —— 起初他以为是从天上传来的轰鸣声,后来觉得更像一首壮丽的圣歌。整个空间都透着庄严与喜悦,让人沉醉其中。
从进入这个世界开始,就有一位年轻女子陪伴在埃本身边。女子容貌绝美,有着一双深邃的蓝眼睛,两人无需开口说话,埃本就能听懂她传递的信息。女子告诉埃本:“你永远被深深的爱着和珍惜着,不用害怕。” 当这段话 “飘” 进埃本心里时,他被巨大的感动与安全感包围,清晰地意识到自己正在经历前人描述的 “天堂”,而彼时,他昏迷的肉身已濒临死亡。
第 7 天,就在医生准备放弃抢救时,埃本竟神奇地睁开了眼睛。更不可思议的是,他康复后没有留下任何后遗症。按照医学常识,昏迷整整一个星期,大脑必然会受到严重损伤,但埃本不仅活了下来,认知功能还完好无损。这件事轰动世界,甚至登上了美国《新闻周刊》杂志封面,标题为 “天堂是真实存在的”。
之后,埃本撰写回忆录《天堂的证据》,详细记录了自己的濒死体验。他深知自己的故事定会引发质疑,尤其是来自医学同行的质疑,但他从不解释或争辩,因为他明白,未亲身经历过的人很难相信。
几个月后,另一个谜团也随之解开。埃本提到,在 “天堂” 中一路陪伴他的蓝眼睛女孩,其笑容和眼神与家里一张老照片上的少女一模一样,而照片上的人竟是他从未谋面的亲妹妹。原来,埃本小时候被人领养,生病前根本不知道原生家庭中有这样一个妹妹,且妹妹已在几年前去世。当得知照片中的女孩是自己的妹妹时,埃本激动不已 —— 从未见过的亲人,怎么可能出现在自己的 “幻觉” 中?在他看来,唯一的解释就是自己真的去了逝者所在的世界,在那里遇见了妹妹的灵魂。
经历过这件事后,埃本放弃了高薪的医生工作,成立了一家研究机构,试图用科学手段探索灵魂现象。若不是亲身经历,恐怕没人会做出这样的选择。
濒死体验的共性与文化差异探析
分析这三个濒死体验案例,我们能发现一些明显的共性:
在濒死状态下,当事人都表示恐惧、痛苦彻底消失,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轻松与平静。
他们都产生了脱离肉身的感觉,并且能够感知到肉体周围发生的一切事情。
意识脱离肉身后,他们都经历了明亮的光或类似 “天堂” 的场景,还遇见了过世的亲友。
不过,这些案例也存在差异,最显著的就是当事人所见到的场景不同,而这似乎与他们的文化背景密切相关。埃本受基督教文化影响,其体验中的 “天堂” 场景十分典型 —— 有光芒、云朵、天使般的生物以及圣歌;艾妮塔从小接触东方文化,她的体验更强调亲情与爱,促使她选择回归的动力是完成人生使命,这与东方文化的价值观相契合;美国人帕姆的体验则符合西方人对死后世界的想象,有光亮的隧道、亲人迎接、强烈的安全感等,整体氛围接近基督教中的天堂,只是未明确出现耶稣形象。
实际上,专家研究大量濒死体验报告后发现,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其濒死体验细节会体现出各自文化的宗教烙印。比如,佛教徒在濒死状态下,往往会看见佛祖、菩萨或中阴界景象;基督教徒的濒死体验中,常出现耶稣、天使或圣母的形象;穆斯林教徒的案例里,有人会见到先知。仿佛不同信仰的人死后,会前往各自宗教所对应的世界。
这就引发了一个疑问:难道各地有各自的 “神仙” 分管,天堂、极乐世界、天国、天界其实是同一个地方,只是叫法不同?还是说,这些在濒死状态下所见的景象,本质上是大脑在特殊情况下,结合自身文化演绎出的幻象?就像东方人很少 “梦见” 耶稣,西方人也根本看不到 “阎王爷”。
针对这个问题,有人提出一种假设:或许人死后,意识会融入一个更大的集体意识(或称为宇宙意识)。在这个宏大的意识场中,不存在固定的男女个体或神仙形象,所有的区别都源于个人的理解。换句话说,终极真相只有一个,但不同文化的人,会根据自身认知,将其解读为不同的场景。
这种说法听起来有些玄妙,但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能解释为何各地的濒死体验描述的是同一件事,却有不同版本。也许死亡本身会触及某种超意识层面,而人们只能用现有的认知去理解它 —— 所以佛教徒 “脑补” 出了佛祖,基督教徒 “脑补” 出了圣光。关于生死与意识的奥秘,至今仍有待进一步探索。
您的支持是我创作的动力
扫码打赏
微信扫描 感谢支持
朋友是什么禅门内外 南怀瑾先生侧记刘雨虹有位立法委员叫覃勤,湖南人,爱留长胡子,所以外号“覃胡子”,在当时很有一点名气。他创办台中中医学院,但风评并不好,他却是南老师的朋友。南老师就是这样,来往的...
解决问题-忧心的父母教不会孩子如何解决问题。人生即冒险,这就是人生真相。人生目的是行动,阻碍行动就是违背人生目的。人多半从做中学。我们可事先把事情想透彻(试想这有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