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瓣

吃垮中国 由亚当和夏娃的“国籍”说起

来源:原创/搜集 发布:开元 17
有一则寓言式笑话是这样的,据《旧约全书·创世纪》记载: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是上帝创造的,最初他们幸福地生活在伊甸园之中。后来,只因他俩禁不住蛇的引诱而偷食了禁果,这才被上帝逐出伊甸园,来到地球上繁衍后代。

很多民族都喜欢用这俩人攀附自己的祖先,可这时候争议出现了:地球上的人种很多,亚当和夏娃究竟属于哪一人种?于是有人论证说,亚当和夏娃可能属于任何一个人种,但肯定不是中国人。因为,如果他俩是中国人,决不会等到蛇来引诱,就先把那条蛇给逮起来吃了。

美国学者伊安·罗伯逊在其著作《社会学》一书中说:“美国人吃牡蛎不吃蜗牛,法国人吃蜗牛不吃蝗虫,非洲的祖鲁人吃蝗虫不吃鱼类,穆斯林吃牛肉不吃猪肉,印度教徒吃猪肉不吃牛肉,俄国人吃牛肉不吃蛇肉……他们都有所不吃。而中国人是全世界最大的吃家,什么都吃。”

为了避免污蔑之嫌,我们不妨看看国学大师林语堂的阐述,他在其大作《吾国与吾民·饮食》中说:“人世间倘若有任何事情值得吾们的慎重将事者,那不是宗教,也不是学问,而是‘吃’。”

林语堂先生还说:“……吾们不得不吃凡手指所能夹持的任何东西。……除了医药和烹调上的偶然发现,吾们实在为地球上惟一无所不食的动物,只要吾们的牙齿健在,吾们将永远保持这个地位……”

的确,无论是天上飞的,地上跑的,还是水里游的,飞禽走兽,草木虫鱼,中国人是一个海、陆、空无所不吃,无所不吃其极的民族。在“民以食为天”的“天条”下,历经几千年孜孜不倦、精益求精,中国的口腔文化只有“博大精深”这四个字才配得上来形容,遥遥领先于世界上其它所有文明。中国堪称世界上惟一的“超级饮食大国”,这让我们在经历了一百多年的落后和屈辱后,多多少少保持了一个“没落贵族”的自信心。

中国的口腔文化可谓源远流长,从原始社会末期就开始发育。中国的口腔文化早就已经成为中国的“国粹”,一种民族的、公共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食文化在中国无处不在。在中国形形色色的美食媒体和几乎所有的综合媒体上,都专门开辟有美食或美食家专栏,不遗余力、喋喋不休地挖掘、继承、弘扬我们的口腔文化。

从国家到各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食文化研究机构、美食协会、美食家协会。那是一级群众社团组织,有相当的社会地位。各级相关美食机构常常举办名目繁多的烹饪大奖比赛。在中国当代烹饪中,有一个“伊尹奖”,名字取自中国三大“厨神”之一、厨师鼻祖、夏末商初的宰相伊尹。它是中国烹饪界最高奖项,和文学界的“茅盾奖”、电影界的“金鸡奖”、新闻界的“范长江奖”、建筑业的“鲁班奖”相提并论,但竞争则更加激烈。

一些职业技术学校也纷纷开设烹饪专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美食资源,将其转化为生产力。

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中国的口腔文化正方兴未艾、如火如荼。

但问题的要害在于,如果我们刨根问底,“民以食为天”在本质上却是一个堪称阴谋的“伪天条”——活着就是为了吃饭!在生产力水平极度低下的情况下,为了发展生产,维持种族繁衍,“民以食为天”还有一定合理成份,但把它作为亘古不变的天条,则近乎于无耻和谋杀!中国近20年的飞速发展为中国人的吃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我们在这个“伪天条”的蛊惑下,本末倒置,吃得理直气壮,吃得忘乎所以,吃得匪夷所思,吃得骇人听闻,吃得走火入魔了。特别是先富起来的那一部分人中的老饕们,“饥民后遗症”发作,“饥民人格”大爆发,达到了“食”令智昏、暴殄天物、人神共愤的地步。

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天条是:吃饭是为了活着,而活着不是为了吃饭!一场突如其来的“SARS(非典)”灾难降临中国,席卷亚洲,肆虐全球。我们终于遭到报应,遭到“天谴”了!天作孽,犹可为;人作孽,不可为。世界著名船王包玉刚先生曾经有一句名言:“一个管不住自己肚子的人注定是没有什么出息的,太缺乏自制力了!”同样,一个过分沉溺于口腔快感的民族注定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以食为天职的不是人——那是Pig先生!

正如恩格斯所言,人类每一次对大自然的无耻掠夺,大自然都无情地报复了我们!中国脆弱的生态系统和有限的资源已经向中国人敲起了警钟。如果中国人不首先将“贪吃”、“滥吃”这一首要陋习改掉,不彻底反思中国的口腔文化并扬弃其中大量的糟粕成份,警钟最终将会变为丧钟,中国将有崩溃的危险!中国如何垮掉?中国将被吃垮!因为,翻开历史的帐目一查,中国已经被吃垮过N次了。

赞赏二维码

赞赏二维码

发表评论 (已有0 条评论)

共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