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周刊》:你的小说里,为爱不顾一切的例子特别多,感觉每个人都是遵从于本心而不考虑外界的。
张小娴:人的本性一定是自私的,一定是先爱自己,所以爱必须慢慢去学习。爱是一种意志,比如说你受过伤害,知道原来受伤是这么痛的,那你再去爱另外一个人的时候,你就会知道要好好对待这个人。
每个人的际遇不同,有的人比较幸运,可能第一次恋爱就结婚,一直很幸福。但是有些人可能要跑很远的路,谈很多次恋爱,他才知道:原来这就是爱,这就是我追求的。年轻的时候可能只是凭借着一种冲动去爱,后来才发现,原来那不是爱。所以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因为你自己在长大,你自己会改变,你追求的爱情也会不一样。当你成熟之后,你真正喜欢的就不再是那种陪你玩的男人。
《新周刊》:对待爱情的正确态度该是怎样的?
张小娴:我自己很相信:一个女人,如果要得到好的爱情,首先要栽培自己。
如果没有空气和水,人就不能存在了,但如果没有爱情,人还是可以生活。作为一个女孩,你要知道人生其实很短暂,首先要追求自己的价值。很多女孩总是说“我要找一个好的男人”,但是她却没有自己去进步。女孩要提升自己,眼光不同了,追求的东西也会不同。起初你可能是为了“找更好的男朋友”或者“追求更好的爱情”来栽培自己,但当你提升上来之后,就会觉得有没有爱情不重要了。
一个人不能依附于另一个人,依附一段爱情而生是靠不住的。当然你可以说人生无常,今天永远不知道明天的事,但每一个人都应该是独立的,因为你最终会失去你所依附的东西。
《新周刊》:这种观点,会导致很多读者觉得爱情可有可无吧?
张小娴:我记得七年前,有个女孩写信给我,那时她喜欢学校里一个男孩,但是那个男孩不喜欢她,她写信跟我诉苦,说很伤心,我回信给她说“你努力读书吧”。七年后,她又写了一封信给我,说很谢谢我,因为她从来不是一个很努力的女孩,但是感情让她大受刺激,她听了我的话以后真的很努力地读书,结果成绩变成学校里第一名。后来她去了国外留学,虽然那个男孩还是不爱她,但对她来说已经不重要了。
人家都不爱你了,你再勉强也没有用,但如果你提升了自己再选一个男人,可能会比原来那个更好。这种好不是物质方面的,而是你知道自己真正喜欢的是什么。
《新周刊》:学会爱,最要紧是学会什么?
张小娴:学会包容,学会原谅。爱一个人的时候,我们常常追求完美,但是却不介意自己不完美。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尤其当你跟他生活在一起后,你才发现,很多生活上的细节跟你是合不来的,你觉得这很可怕,但是你要学习去接受,接受对方所有的缺点和不完美,你不可能只要他的优点和好处。
这个世界上没有最好的爱情。什么是最好的丈夫?什么是最好的太太?什么是最好的爱情?没有的。咖啡比较好还是茶比较好?这很难说。人也是这样,你喜欢这个人,这个人就是最好,只要你自己相信是好的就好了,千万不要去跟别人比较。
《新周刊》:但是爱情小说里的主角,基本上是没有缺点的,这样会导致很多看完爱情小说的人,对现实生活要求太苛刻,但他要求的那个人根本就不存在。
张小娴:小说是一个浪漫和梦想的世界。我们要求的东西,可能在现实生活中根本不会有,更不一定要得到。可能正是因为生活平淡,所以人才要去追求这种东西。那几十万字,只不过是一个浓缩的故事,当你看完小说,把书合上,明天还是一样去上班,还是要生活。不要因为小说影响你的人生,否则就是中毒了。
读爱情小说的人,都带着自己的情绪在看,把很多想象加进里面,才产生这么多共鸣。我写《面包树上的女人》的时候,其实现实中根本没有这样的人。但是这么多年来,我真的收到了很多信,都说“我男朋友就是林方文”,或者“林方文就是我”。很多人看书的时候就是会觉得“你写的就是我”“这就是我的故事”。
不会有人像一张白纸一样去看一本书或是一部电影,否则根本不会哭。有时候一部电影根本其他人都没有感觉,唯有你在哭,就是因为你那天特别悲伤。
《新周刊》:你不会觉得这种代入法有点不切实际吗?
张小娴:不会。有些真实的故事比小说更传奇。
赞赏二维码

发表评论 (已有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