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菡:女人找爱时,同时在找什么? 黄菡

来源:原创/搜集
发布:梨花
2024-11-02
热度:41
情感

黄菡:南京大学社会心理学博士,江苏省委党校行政学教研部教授、主任;江苏卫视《非诚勿扰》特邀嘉宾主持。

我记不得那个男嘉宾的名字了,其实也不用特别说明是谁,这样的表达无论在舞台上还是在生活里,你一定都不陌生。他说,“我认为爱不是索取,而是奉献,就是为你所爱的人的幸福奉献你的全部”。

当时很想问他,如此伟大而美妙的爱,你能不能给我呢?忍住了,我怕他听了会很诧异,更糟糕的话,或许会感到被无聊地唐突。他会怎么回答呢?“抱歉,但是我并不爱您,您并不是我所爱的人。”是吗?

爱的真谛到底是奉献还是索取,沿着这种逻辑去思考爱情,恐怕会百思不得其解,因为这个问题本身就是“错”的,它是浪漫的爱情跟我们不甘寂寞的理性开的小玩笑。

将爱情神性化的人可能更多地认为,爱是一种奉献。抽象地讨论“博爱”,或许勉强能维护住这个观点,但面对一桩具体的爱情时,很快就会发现,在你只爱这个人、不爱那个人的背后,或者说,在你只对这个人奉献,而不对那个人奉献的背后,一定另有奥妙。这奥妙便是,你对这个特定的对象的奉献使你愉快、满足因而心甘情愿。舍此奉献,你的满足也无从谈起。

有些人关于人际之间相互满足的常识是狭隘的,他们以为这是一种零和关系,即甲从乙那里获得的满足越多,乙的付出、奉献或日牺牲也就越多。然而,亲密情感在双方的所谓奉献与索取中为什么不可以体现为一种共赢的逻辑呢?即甲从乙那里获得满足的过程恰好是甲满足乙的过程,双方的需要与满足恰成互补,而不是“献”与“取”这一类多少带有输赢得失的判断的概念。

如果有人在爱的奉献中从来没有过自我满足感,而是一味承受着剥夺的感觉,接下来便有两种比较大的可能性:一是他会否定和渐止这种爱,二是在沉没成本渐大而不忍和不能放弃下,这种爱日渐走向怨恨交织的畸形和变态。

既然世俗的男女之爱实质上也是一种相互补足所产生的强烈吸引,那么,女人在爱中找什么满足?

上一篇:寻找为生活现实问题埋单的“一卡通” 当然,这种特权幻想多半是男权文化激励出来的,男人

下一篇:廖一梅:当我们谈论爱情时 我们谈论的不是同一种东西 丁晓洁

你有爱心打赏我有激情创作

您的支持是我创作的动力

微信打赏二维码

扫码打赏

微信扫描 感谢支持

凡打赏100元可成为本站金牌会员享受人工服务 人工服务项目若干 可接受私人定制等 咨询15896680811

最近支持 随机显示

用户头像 昵称:内***
¥10.00
用户头像 昵称:大***
¥100.00
用户头像 昵称:大***
¥10.00
用户头像 昵称:大***
¥1.00
用户头像 昵称:内***
¥100.00

评论区

已有 0 条评论

分享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