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天下所有普通情侣一样,经历过的异地、异国,异时恋爱中,他们遭遇了种种现实阻力。
2006年,邹市明与冉莹颖开始第一次约会,爱情正甜蜜,第二天邹市明就飞去古巴训练,中断了联系。在大洋彼岸,邹市明满大街找公共电话亭,冉莹颖则在家里焦急守望。好不容易通上电话,一聊便是几小时,直到电话卡打爆。
这还不是最难熬的情况。2008年,邹市明为了备战奥运会,在国家队里接受封闭式集训,足足半年无法与外界联系,连发短信也不能。
而在北京同一片天空下,冉莹颖正面临大学毕业、找工作、找房子等最需要一个肩膀的节骨眼,“就算是在超市里帮着拎一袋重物也好呀”。虽然是分开采访,但夫妻俩心有灵犀地向我描述了同一个画面。
在《非常静距离》节目上,冉莹颖拿出了一沓明信片,是她在那半年里每天写的情书,这既是对邹市明的思念,也是她为自己这份爱情的打气。
4月19日是他们相爱的日子,他们以各种方式纪念这个数字-第一辆车的车牌尾号,甚至连“分手”,他们也选择在这一天,并且要尽可能地华丽与戏剧化的仪式感,好让对方永远不忘记彼此。
许多年前,在一次“平常”的分手仪式里,邹市明准备了一排礼花,喊来了所有弟弟妹妹做见证。他让弟妹们点上礼花,自己与冉莹颖面对面说一声“分手吧”,然后在绚烂的烟火中各自往反方向奔跑,像偶像剧里最浪漫的一幕。
许多年后,两夫妇笑着回忆那一晚的结局:“我们跑着跑着,没跑多远,就各自摔倒在水坑里,后面还跟着几个看热闹的弟弟妹妹,画面一点也不浪漫呀。”当时,他们一边回头笑对方,一边就和好了。
在更多的分手情况里,邹市明说:“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摸枕头底下的电话想打。不是吵架了吗?不是分开了吗?她在我生命里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吵吵闹闹也好,突然有一天没有人陪你吵了,不习惯。”
2008年,熬完那与世隔绝的大半年,邹市明拿着奥运金牌向冉莹颖求婚。他为此很自豪:“我相信世界上拿钻戒求婚的男朋友比比皆是,但我拿了奥运金牌感谢她。作为一名拳击运动员、国家队顶梁柱,这块金牌是我的一个梦想,也代表了为中国国家队努力这么多年的收获。我觉得这是我人生中最浪漫的一刻。”
冉莹颖当然明白这块金牌的分量与情谊。她说这也是邹市明最吸引她的地方:“他这个人很纯粹,纯粹到有时你觉得他有点傻。但我就喜欢他这种纯粹,还有对梦想的坚持。”
看似柔弱的冉莹颖有个外号叫作“冉哥”,她经常被邹市明“嫌弃”太哥们儿了。在大多数落单的日子里,她学会了照顾自己,在央视财经频道担任主播期间,她生下邹明轩,一边学财经考研,一边学育儿知识带孩子。
在美国生活的第一个情人节,邹市明训练完后,累得来不及买花给冉莹颖,他回家一看,她已买了一束玫瑰插放在餐台上,她说:“情人节嘛,你不给我买我自己买。世界上最廉价的就是钱。”这句话,塞得他又心酸又心疼。
赞赏二维码

发表评论 (已有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