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狭窄的爱情空间-点评中国爱情 谢立
谢立
如果一直追溯到《诗经》那个年代,中国人也曾有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单纯与放恣。但是年深月久,这种记忆早已模糊,传唱不衰的是“梁山伯与祝英台”,一句“爹爹已将小妹许配马家了”,于是一切无可挽回,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眼睛里浮起了泪光。
至今地下通道里衣衫褴褛的卖唱者最常拉的一支曲子还是《梁祝》。
但是为什么呢?又没有见过面,马家少年也不一定不好啊。其实那个时候的女人多数也是这样想,所以祝英台才被传唱。也可能是因为现实中的爱情太少,所以在文学中反而被过分地抬高,高过了一切,让无数凡庸的人在书中找到一点安慰。
那个时候,男人若是有钱一点,还可以“娶妻娶德,娶妾娶色”,有个挑选的余地,但是遇到“河东狮吼”,也还是头痛一辈子的事;女人则全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结婚简直像买彩票,中奖算是运气。但是有选择就一定好吗?像《隋唐演义》中写的那样,隋炀帝有妃嫔无数,各有可人之处而又相处愉快,争风吃醋也有分有寸的,因为太美满了,看起来似乎只是男人们的一种理想,《金瓶梅》倒是较近现实了,但是西门庆坏虽然坏,对李瓶儿还是有点真情。
也许那时爱情的空间过于狭窄,像张爱玲津津乐道的《海上花》,似乎只有妓院才是爱情正常生长的唯一环境,因为追求辛苦毫无保障,男人显得较有诚意,平时只有在说教之中拼命强调诚意,张敞给老婆画一画眉毛,居然就被载入史册。“抱柱信”这个词渐渐要失传了,尾生在桥下苦等女友不至,涨潮时抱柱而死的故事放在今天简直骇人听闻,但那个时候却被推崇备至。唐明皇生死关头抛弃了杨贵妃,后世的骚人墨客对他大加挞伐,道是“江山情重美人轻”。
对于女人却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因为太有诚意,有点儿不分青红皂白。一下把爱情与亲情混为一谈,成为一种温暖的迟钝的感情,间或回忆起她少女时代在院子里荡秋千时,墙外走过的一个文秀书生,安慰自己说也算是经历过爱情了。
麻烦就在这里。有几个人能像梁祝般“同窗三载”呢?往往不过是惊鸿一瞥,就此念念不忘。到底是不是爱情呢,其实到死也没有机会证实。婚外恋呢,要么跟家中亲戚,不揭破也已尴尬非常,要么跟裁缝,被人骂一声“贱”-没有别的机会了呀。
然而,现代在爱情中屡屡失意的女人赌气起来竟会说,“还不如像以前“盲婚哑嫁’,怎么不是一辈子呢。”
收藏 打印
版权声明:本站是交互信息网,如是转载,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其他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文章评论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