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该死的“被时代”,有一种“被”是温暖的:“被爱”,或者“被需要"。
假如谈爱就是被需要,那么情人是跟情人谈恋爱,夫妻是跟家庭谈恋爱,艺人是跟大众谈恋爱。
冯小刚、王朔借《非诚勿扰2》袒露中年危机,“人五人六,中流砥柱,其实内心的寂寞掉根针都能听得见”。我说那是晒寂寞。冯氏说抓在手里的竟是一把十三不靠的烂牌。我说F40别得便宜还卖乖,啥都占了,还装穷。你得想想手里还有没牌的呢,还有连上牌桌资格都没有的呢。
有言道,年轻时比长短,年老了比硬软。现在还比寂寞。招惹得多少“大叔控”唏嘘不已。
是啊,生活水平提高了,50后、60后仍龙精虎猛,退而不休,情场上且折腾呢。
被需要,被一个人需要是真实的,被一万个人需要是虚幻的。不被需要就是被抛弃。孤独的人是可耻的。张楚这话修道者肯定不同意。道人一旦上电视、接受传媒追捧,就会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比如李一。
改革开放三十年,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商品供给从短缺到过剩;同样,爱情也从一男一女的计划经济,到一男多女或一女多男,三角恋、四角恋以至多角恋,情爱过剩,可爱情却短缺了。
性的数量增加了,爱的质量却下降了。
政府号召,有房住不是有住房。但在强大的丈母娘需求面前显得苍白无力。丈母娘代表强大的、坚硬的现实。德国人平均42岁才有第一套房,中国人24岁就想有婚房。其结果是,24岁的女人只有找42岁有房的二手男了。高房价把多少未婚少女推向二手男怀里,于是不断上演的光棍起义在网上发生了。
大叔控与爱无能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双生现象。《中国青年报》报道,如今,不少人一门心思地希望借助“捷径”实现个人目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类人被称为“傍傍族”,67.7%的人认为那么多人喜欢傍的原因是“靠自己的能力难以实现梦想”。于是,想迅速上位的民企要傍财大气粗的垄断国企;想一步成功的物质女要傍成功人士,原来,爱情也“混搭”。
2011年贺岁档是“五叔闹春”,葛大叔53岁,姜文大叔47岁,润发大叔55岁,德华大叔50岁,本山大叔53岁。奶油小生们只能当配角。
电影是现实的隐喻。
在微博上,我挑起过一场关于50后与80后的争论。一位当过兵的50后说,第一次梦遗是白天见了女战士,雨后衣衫湿透现出两点,晚上走马床单上。他说,小战士平常比赛打手枪,脱裤站齐,一二三,看谁射得远。我说,比起现在80后想要就能得到,just do it !50后岂不是可怜?另一位50后断然道,错!没了压抑哪来的美?网上的80后则反驳说,我们哪有想要就能得到啊。但有一点是肯定的,50后、60后要把“失去的青春补回来”,可80后被剥夺的青春找谁来补?
50后先天匮乏,80后赶上高房价。冯小刚王朔在电影里晒寂寞。
情场是战场,请别灌迷魂汤,谈谈坚硬的实现吧。今天的所谓爱情,分明是代际战争,50后、60后抢70后的(50后葛优抢70后舒淇),70后抢80后的,80后再去抢90后的……一直抢下去。谁有资源谁抢。这么说,学生时代的爱情才是对等的,管它大学中学还是小学的爱情呢。
过去说,爱情是盲目的,婚姻是现实的。现在爱情也是现实的。试问:这年代的爱情是更盲目了还是更醒目了?当然是更醒目了。
婚姻法规定一夫一妻制,规定性资源的平均主义,家庭财产的平均主义。但规定永远会被潜规定解构掉。小三与包二奶,性的不平等重新出现,其背后是资源与机会的不平等。中国是一个机会不平等的市场经济。
动物界通常只争夺两种东西:食物与交配权。权力只是获得这两样东西的工具。延伸到人类,权力除获得食物与交配权之外(贪官包二奶实属动物本性),还有虚荣或美其名曰荣誉(将情爱公之于众)。
我们还是50万年前那只裸猿,却已升级为会装B的裸猿。
因为生殖是动物行为,情场游戏和哺育后代则是高级动物的行为。高级动物都爱讲政治。
爱情形而上,婚姻形而中,性则形而下。形而上是稀缺品,形而中是商品,形而下是甩卖品,图个痛快。
爱情是游戏,是情感最高级的游戏,却追求单纯的浪漫。《暮光之城》里的吸血鬼恋人有句名言,你的血是我至爱的毒品。另一部西片中,两恋人玩帆船去环游世界,女的一声令下,男应道:“是!船长!”“汲取生命所有的精华”(《死亡诗社》)。这就是爱情,有点像出疹子,一生一次就够了,今世永不再犯。
因为一生只一次,所以要上升到宗教的高度。我们过去都错怪了宗教。其实,宗教造就了科学,造就了艺术,宗教还造就了爱情。是那种神圣感、仪式感,那种一生一世的承诺,给了爱情神圣的光环。老外说,中国人热衷过圣诞节,却不识耶稣。而新生代中国人更喜欢把圣诞节当泡妞节。他们说,关心“剩蛋”不如关心剩女。
但宗教正被世俗化。中国人至多是只有宗教感,没有宗教。于是,俗人们只有按理财投资原理,不能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投入地爱一次,忘了自己”是自杀行为,智商财商情商均低。现在是海量选择的时代,海量诱惑的时代,机会大,风险也空前大。
在2010年的最后一天,Facebook上有几十万人把个人状态改为“单身”,也有几十万人改成“结婚”,几十万改成“恋爱”。我们因此知道:节日在考验人心的脆弱。那些状态调整就是一夜狂欢的最终结果或者心态变化。
英国的调查发现11%的Facebook用户都会在该网站寻找性对象。
其中46%会在Facebook上发送调情的文字,甚至多过发送给自己男/女友,35%会在上面发布自己的裸体照片,30%在网上看pom(情色片),17%在网上和男/女友一起看,10%的人会与同事发生性行为(其中50%是在上班时)。
女人只跟自己谈恋爱,男人偶尔跟手谈恋爱。恋爱是女人的专业,偷情是男人的副业(男人的专业是工作)。不知道是谁更不幸。
其实男男女女都不愿承担爱情风险。回归裸猿杂食性动物的本性。我们都是B型、双子座的机会主义。资讯太滥我们发明了浅阅读,感情太滥我们发明了浅交往。
在原始社会,一个苹果或一条羊腿就能换来“爱情”。人类历史是由优胜者述说的。那些失败者还没来得及说就嗝儿屁了。你今天站在这儿,是你祖先们一系列优胜的结果。我相信,包二奶者或“非诚勿扰”物质女都是那只想安全复制自己DNA的裸猿。
可是爱情呢,爱情永远是平等的,赤条条面对上帝,那般脆弱。上帝保证不了你的DNA能复制下去。
这个世界还有比谈恋爱更重要的事情。我们都这么认为。
什么都可以谈,就是不能谈爱情。爱情没了。可这事儿赖谁?谁对这事负责?相书上说,命是不可改变的,是基因与性向,古人叫八字,西方叫星座;而运是可以改变的,大时代,大环境,运交华盖挡都挡不住。如果时代交给你一手烂牌,你还得打好这手烂牌。
我们没有追求,是因为我们吃得太饱,过早发福,直接从少年进入中年,进入一种世俗的、算计的、攀比的交易。“我在春天就消费掉了夏季。”(拜伦)要找回本该有的纯真,本该有的傻傻的青涩时光,保持单纯、保持饥饿吧。
一个男人一生,注定遇见若干女人,与其中一个结成命运共同体,把婚姻公司开下去。人生无常,要珍惜这段故事。
网友向往“斑马族”:追求自由,喜欢游走,勇敢追求梦想,在游走中感悟生活,体味人生,喜欢与朋友分享生活感悟;他们有点特立独行,但却总能吸引别人。斑马族是我们的解放版,那就当一只重感情的斑马吧。爱情从亲密到情欲,再到承诺。如果把伴侣变成哥们,那是上选。
古代中国人不讲爱情,他们讲情义。讲情与义的中国人,家庭的稳定性可比大讲特讲爱情的西方坚固多了。在这个世界上,多数人只会关心你飞得高不高,极少数人会关心你飞得累不累,他们就是你的亲友。那个世界上最关心你的人走了。先是你妈,然后可能就是你老婆。
《新周刊》前几年就揭示一种病毒叫“爱无能”。这本杂志过去曾喊出“我爱你”,到近年叹息“爱谁谁”,表现了一个爱的去心化过程。
爱的红心里装着存折、房本和证书,或者始乱终弃的妄想。
(文/肖锋)
赞赏二维码

发表评论 (已有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