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瓣

马醍:中国的清末到民国的一段历史的叙述和感悟 宋教仁 袁世凯 孙中山

来源:原创 发布:赖雅婷 24

西方国家有两种政治模式,以美国为代表的总统制。以英国德国为代表的议会内阁制,以及这两种制度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在我们中国的历史上,因为这两种制度也发生过很多的事情,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向,甚至可以说是我们中国历史上一个重大的转折点,这段历史就是从辛亥革命到宋教仁被杀不到两年的时间,辛亥革命刚刚成功的时候,可以说是拿了一个满分的开局,把全世界都看傻了,清政府和平退位帝国变成了共和国。

清朝皇帝的退位诏书,大家看过没有?从文学的角度来说写的是相当不错:“今全国人民心向共和,予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我们又怎么忍心因为一家一姓的荣华富贵就违反亿万民众的心愿呢?“今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这个国家本来是我们家的私有财产,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今天我们把它交出来变成全体国民的共同家园。

几乎所有的帝国在转型的时候,再从帝国变成共和国的时候,都伴随着大规模的流血与杀戮。法国的大革命路易十六被送上了断头台,然后就是不停地清洗,不停地屠杀。俄罗斯的革命末代沙皇全家都没了,包括孩子在内。也是不停地清洗,不停地杀戮。但是我们中国呢,清朝皇帝和平退位了,革命党也签了一个协议,优待清室,避免了全国范围内大规模的流血和牺牲,体面,相当的体面。

马醍:谈中国的清末到民国的一段历史的叙述和感悟

更为重要的是几乎所有的大帝国在崩溃的时候都伴随着国家领土的四分五裂,特别是边疆地区的四分五裂,和清朝同时期的那些帝国基本上都是这样。奥斯曼土耳其是这样,奥匈帝国也是这样,但是我们中国在从帝国变成共和国的时候,一寸领土都没丢。

清朝皇帝的退位诏书写得很清楚:“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国”整个国家完整整地浇了过来,而且还有一点,清帝退位以后,为了解决南北矛盾,孙中山主动的把总统的位置让给了袁世凯,外国人怎么看他?他是中国的华盛顿,比华盛顿还华盛顿,华盛顿至少还干了8年呢,孙中山一年不到就让出来了,又一次的和平交接,体面,相当的体面。

包括欧美国家在内,哪个国家的革命这么体面过,外国人能不看傻吗?目瞪口呆呀!

而且接下来的事情也是顺风顺水,权力和平交接了,马上就是建设国家了,宋教仁组建了国民党,这个国民党跟后来孙中山蒋介石的那个中国国民党不是一回事儿,这个国民党没有中国两个字,是宋教仁组建的。

宋教仁可以说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少有的天才政治家,天才到什么程度?孙中山主导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个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宪法谁写的?宋教仁写的,一个晚上就写好了。宋教仁的才华不仅革命党喜欢,连对手都喜欢,连清政府都喜欢,包括袁世凯在内。宋教仁留学的时候,袁世凯还专门给他寄过钱资助他的留学生涯,不是因为私人关系,当时两个人根本就不认识,就是因为欣赏他的才华,说得直白一点,想要拉拢他,这样的青年才俊谁不想拉拢。而且宋教仁可不是简单的纸上谈兵,他的组织能力行政能力也很强,他组建的国民党一年的时间,通过全国选举的方式就成为国会第一大党,而这一年他才刚刚31岁,按照规矩,宋教仁的政党是国会第一大党,那么他就可以自动的成为内阁总理上台组阁。

马醍:谈中国的清末到民国的一段历史的叙述和感悟

而且当时的总统袁世凯也正式的邀请了宋教仁,要求他北上京城共商国事,眼看着我们中国的民族宪政就这么和平地搞成了。但是就在那个时刻,就在宋教仁到达上海火车站准备乘火车进京阻隔的时候,人群当中突然窜出来一个枪手对着宋教仁连开三枪。宋教仁虽然被紧急送到了医院,但是两天以后不治身亡。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给袁世凯发了一封电报,留了一份遗言:“希望大总统开诚心不公道,竭力保障民权,如果这个国家能够和平的走向现代化,那么我的死亡之日就是我的重生之年,虽死之日,犹生之年临死哀言,尚祈鉴纳“。

宋教仁被刺杀这个案子可以说是民国第一大案,也是民国第一疑案,因为这个案子的幕后真凶,到今天也没有最终确定。我们传统的说法都认为是袁世凯,都认为是袁世凯支持的,但是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当时的袁世凯很有可能真的不知道这个事,幕后真凶,很有可能另有其人。我们今天不是来破案的,我们也没有这个能力。这个案子很有可能永远的破不了,我们很有可能永远都不知道这个事的幕后真凶到底是谁。这就是读历史的遗憾,有些历史事件永远都没有真相。

宋教仁被刺杀以后,孙中山一口咬定就是袁世凯干的,和平的道路已经走不通了,必须要武力推翻袁世凯,必须要二次革命。从这个时候开始,辛亥革命刚刚成功的时候所开创的那个大好的局面就已经开始撞墙了。中国由和平的方式走向现代化,从此以后我们再也不打了,用民主宪政的模式来解决矛盾,这条路已经走不通了,我们中国又重新回到了用暴力、用战争、用内战来解决问题的老路上了。

宋教仁被杀确实是一个导火索,但是革命党和袁世凯的矛盾早就埋下来了,这个矛盾的根源就是国家要采用什么样的模式,总统制还是内阁制。中华民国刚刚建立的时候,学习的是美国的制度总统制,总统拥有很大的权力,陆海空三军总司令,也是国家行政机构的最高领导人。但是孙中山把总统的位子让给袁世凯以后,为了限制袁世凯,革命党有匆忙的把国家的性质从总统制变成了内阁制,从学习美国变成了学习英国总统只是名义上的国家最高元首,真正的当家人是内阁总理,总统发布的命令需要总理签字才能生效。

马醍:谈中国的清末到民国的一段历史的叙述和感悟

站在袁世凯的角度,他会怎么想?你们这不是欺负我吗?你们革命党人读过书留过洋有学问有见识,你们懂得多就欺负我这个没有文化的人是吧?我确实读书少,我连总统制和内阁制到底有什么区别,可能都搞不清楚,我就是因为读书读得不好,考不上秀才,考不上举人才去当兵的。现在我已经当成最大的那个兵了,全国最强大的军队已经在我的手上了,你们这帮读书人还来欺负我,还来糊弄我。咱俩明明说好的,我逼迫清帝退位,你们把总统的位置让给我,现在清帝退位了,我的承诺兑现了,但是你们轻而易举地就改变国体,把总统变成了一个空壳子,然后再让给我。读书少搞政治确实搞不过你们,但是如果你们用政治手段来对付我的话,那就别怪我,用我的优势来对付你们了。我的优势是什么?军队武力。

你们说我不尊重国体背叛了民国,你们自己尊重国体了吗?总统制对你们有利,你们就用总统制,内阁制对你们有利,你们马上就变内阁制。你们不也一样把国体当儿戏吗?你们不也一样把国体当工具吗?你们自己都把国体当工具,我又怎么可能把你们的国体奉为神明呢?你们能改凭什么我就不能改呢?

二次革命失败以后,袁世凯当上正式的大总统以后,马上就把国体重新变回了总统制。两年多的时间,中华民国的国体就这么翻来覆去变来变去。这条路它能走得通吗?说明一点,我绝对不是替袁世凯翻案,袁世凯翻不了,在推翻清政府走向共和的过程中,袁世凯确实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如果当时的袁世凯铁了心的站在清政府这一边,那么武昌起义辛亥革命大概率会跟原来的广州起义,黄花岗72烈士一样,最终以失败告终,因为从武力的角度来看,革命党的军队确实打不过袁世凯的北洋军。

清帝之所以能够主动退位,不是因为革命军打赢了,而是因为在袁世凯的授意下,50位北洋将领联名通电,北洋50将乞共和电,名字叫祈求,内容是这么写的:跪请皇帝退位,如果皇帝不退位,我们将带领全体将士入京,跟各位王公大臣好好的商量。

马醍:谈中国的清末到民国的一段历史的叙述和感悟

这封电报让我想起了三国时期曹操写的孙权的一封信,今治水军80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不要害怕,不要担心我,我只不过是带了80万军队在你们家跟你打打猎而已。

但是别管你袁世凯为走向共和做过多少贡献,你后来称帝,你复辟了呀,就这一条,你袁世凯永远都翻不了身,你留给历史的背影永远都是一个窃国大盗,就像汪精卫一样,年轻的时候为了革命也是抛头颅洒热血的,引刀成一块不负少年头。但是后来你投降日本了呀,就这一条你留给历史的背影永远都是一个卖国者,而不是一个革命者。

我们把话题转回来,如果当时的革命党人能够认定一条路别管是总统制还是内阁制,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要轻易的去改变国体,不要开这个口子。也许后来的很多事情都不会发生。如果宋教仁没有被自杀,也许当时的中国还真的就能走出一条和平建国的道路来。但是历史没有如果,曾经有人问过宋教仁被刺杀中国又重新回到了内战的道路上来,你觉得遗憾吗?

作为一个中国人,面对后来连续几十年的内战,面对那么多同胞的生灵涂炭,怎么可能会不遗憾呢?但是也没有那么的遗憾。因为理性告诉当时中国的土壤,中国的环境,宋教仁民主宪政的道路走得通是历史的幸运,是我们买彩票中奖了,走不通几乎是历史的必然。

当时的中国是什么条件呢?90%的人都是文盲,中华民国第一次全国大选号称全国性的大选,大家知道参与的人有多少吗?满打满算不到400万,当时的中国有多少人呢?4个亿,不到1%的比例,100个人参与的人一个都不到。所谓的全国性大选不过是士绅阶层的一场特权政治而已,和普通的民众有什么关系呢?如此贫瘠的土壤,如此脱离民众的革命,它怎么可能会长得出一棵参天的大树呢?给大家说一个具体的例子吧,国会有大选了,当时的中央政府给每个县发函,要求每个县准备选举人,西部一个县的县长是这么回函的:本县文风不盛,你要是选秀才本县倒是有几个,但是你要是选举人,本县实在是没有,已经很多年都没考上过举人了。连县长对民族宪政的理解都是这个水平,那民众呢?那些绝大部分连字都不认识的民众又是什么水平呢?

如果说宪政的最大阻碍是袁世凯,但是袁世凯很快就死了呀,袁世凯死了以后是不是可以重新回到和平建国的道路上呢?刚开始确实有这个迹象,但是根本的问题国体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中华民国到底是总统制还是内阁制?总统认为是总统制,总理认为是内阁制,哪个制度对我有利,我就认哪个。后来的事情我们在教科书上都学过,府院之争,这个府就是总统府,这个院就是内阁国务院。

再往后就是张军复辟,就是军阀混战。而那个中华民国的约法也最终被废弃,再也没人提了。这条路被彻底的堵死了。宋教仁这条民主宪政的道路,不仅袁世凯认为不现实,就连革命党自己包裹孙中山到后来也基本上放弃了。

二次革命失败以后,宋教仁组建的国民党被袁世凯强制解散了,孙中山组建了中华革命党,但是党员在入党的时候必须要按手印宣誓效忠孙中山本人。当时的很多人都有意见,最有代表的就是黄兴,武昌起义的第一功臣黄兴,他就质问孙中山,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了民主宪政,你现在要求所有人对你本人宣誓效忠,而且还要按手印,还要赌咒发誓你在干什么?你这不是搞独裁吗?你这么做的话跟那个袁世凯有什么区别?

黄兴至始至终都没有加入这个中华革命党。孙中山怎么辩解的呢?不是我要搞独裁,但是如果不这么做,我们的革命永远都是一盘散沙,永远都是失败再失败。只有这样,我们的革命才有力量,我们的革命才会成功。

再后来孙中山组建了中国国民党,苏联的十月革命成功以后,孙中山马上就派人到苏联去考察和学习中山先生晚年的三大政策,我们大家都知道,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第一条就是联俄,这个俄就是苏联,中山先生的黄埔军校,是在苏联的资助下建起来的,包括早期的北伐战争,苏联也提供了很多的武器。孙中山没有学习苏联的社会制度,但是他确实借鉴了苏联的政党制度。宋教仁组建的那个国民党是英美模式的政党,学习的是英美,但是孙中山后来组建的这个中国国民党,他的运行模式更多的学习的是苏联,从西方转向东方,晚年的孙中山总结革命的教训,他自己也认为欧美的那套东西,宋教仁民族宪政的道路在当时的中国根本就走不通。

辛亥革命满分的开局,最后却交出了一份失败的答案,原因当然有很多,但是我个人觉得核心的原因只有一个,他脱离了民众,脱离了中国现实的土壤,辛亥革命是一场士绅阶层的精英主义革命,90%的民众都没有参与进来。从陈忠实的小说《白鹿原》到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我们都能深刻的体会到这一点。

那回顾这段历史,对今天的我们有什么启示呢?我个人有这样的感悟:我们有很多的人,特别是读书人喜欢从宏观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他们认为只要改变一两个框架,就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但是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真实的世界不是这个样子的,比改变框架更重要的是做好我们自己,做好我们身边的人,我们才是这个国家的土壤。

如果每一个中国人都是现代的,都是文明的,那么我们的国家一定是一个现代的文明的国家,一定是一个富强的国家。

赞赏二维码

赞赏二维码

发表评论 (已有0 条评论)

共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