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频道 175:孙悟空的医术从何而来?朱紫国行医背后的学问

来源:原创
发布/作者:红姐
2025-10-05
热度:3
秋实

在《西游记》朱紫国篇章中,孙悟空突然揭下招医皇榜,要为久病的朱紫国国王治病,这一情节让不少读者疑惑:纵观全书,从未明确提及孙悟空学过医术,他为何敢揽下这份 “瓷器活”?他的医学知识,究竟源自何处?

一、揭榜风波:孙悟空的 “面子之争” 与八戒的 “躺枪日常”

故事始于朱紫国都城的招医皇榜。孙悟空初到朱紫国时,曾被会同馆使者怠慢 —— 好面子的他记下心结,誓要找回体面。于是,他趁八戒不注意,偷偷揭下皇榜揣进八戒怀里,自己则先回了会同馆。

待看榜官员发现皇榜失踪,一番搜寻后,从八戒怀中找到了榜文。面对官员的质问,八戒瞬间懵了,急忙辩解:“这榜不是我揭的,是我师兄孙悟空干的!” 可官员们不信,只道 “现钟不打打铸钟”,认定八戒是想借机脱身,十来个人上前拉扯,却根本拉不动这位 “天蓬元帅”。八戒无奈,只能带着官员们去找孙悟空。

途中,八戒还不忘叮嘱众人:“我师兄是猛烈认真之士,你们见了可得行大礼,叫他‘孙老爷’,不然他变了嘴脸,这事就黄了!” 见到孙悟空后,八戒更是又气又委屈:“猴子,你做个人吧!哄我去买素面、烧饼,原来是空头许诺,还弄这出把皇榜塞我怀里,拿我当幌子,这算哪门子兄弟?”

看似搞笑的风波背后,藏着师兄弟间的微妙变化:真假美猴王之后,八戒早已不再处处针对孙悟空,反而认清了 “师兄大腿必须抱” 的现实 —— 他知道自己 “放屁添风” 的本事,唯有跟着孙悟空,取经路上才能多混功绩,未来才有好出路。而孙悟空这波操作,既报了会同馆被怠慢的仇,也为后续行医赚足了 “排面”。

二、行医前奏:从 “请医” 到 “悬丝诊脉”,孙悟空的处世智慧

官员们见到孙悟空,恭敬地称其 “孙老爷”,恳请他为国王治病。孙悟空却提出条件:“药不跟脉,病不讨因,让你们国王亲自来请我,我才有手到病除之功。”

这话并非故意摆谱,而是源自一句古雅谚语:“不能追着别人卖药,也不能主动问人是否需要医生”—— 主动推销医药,易让人觉得是在 “咒人生病”,既晦气又失礼。孙悟空的坚持,实则是为人处世的分寸感:善意的帮助,要在对方需要时给予,而非强加于人。当然,他也并非死守教条,就像他自己所说:“扁鹊见蔡桓公时,不也三次主动提出医治建议?那是医生的职责,至于患者听不听,便是他自己的事了。”

官员们将孙悟空的要求回报国王,国王虽因病体弱,却也深知 “求医需诚心”,便派文武官员以 “神僧” 之礼敦请孙悟空入宫。可当孙悟空真的出现在国王面前时,其 “毛脸雷公嘴” 的模样竟吓得国王魂飞魄散,直呼 “不见生人面”。无奈之下,孙悟空想出了 “悬丝诊脉” 的办法 —— 拔下三根毫毛变作丝线,隔着帘子为国王诊断。

这一幕,不仅化解了国王的恐惧,更将 “行医” 变得 “玄而又玄”。孙悟空深谙凡人心理:越是 “云山雾罩” 的操作,越容易让人信服。而他接下来对 “望闻问切” 的解读,更让在场太医连连称赞:“道门礼法治威权大,药心中有转玄。望闻问切四般事,缺一之时不备全 —— 第一望神气色,第二闻声音浊清,第三问病源饮食,第四切脉明经络。” 这番专业论述,若不是对医术有深入了解,绝无可能脱口而出。

三、医术溯源:方寸山的 “杂学时光”,才是关键

面对唐僧的质疑 “你连药性都不知,医书也未读,怎敢撞这个大祸”,孙悟空只笑着说 “我有几个草头方能治大病”。唐僧仍不放心,追问他是否读过《素问》《难经》《本草》《脉诀》—— 这四部可是中医的核心经典:《素问》(与《灵枢》合称《黄帝内经》)是中医理论基石,《难经》解《内经》之惑,《本草》(即《神农本草经》)是中药学开山之作,《脉诀》则是临床诊断手册。

孙悟空虽未直接回答读过这些书,但其言行却暴露了医学功底。那么,他的医术究竟是在哪学的?结合《西游记》原文细节,答案指向了方寸山 —— 菩提祖师门下的七年 “杂学时光” 。

想当年,孙悟空漂洋过海来到方寸山拜师,前七年并未学习高深法术,而是跟着师兄们 “打杂”:学言语礼貌、讲经论道、焚香扫地,每日如此。这七年,堪称 “本硕连读” 的基础阶段 —— 以孙悟空 “一窍通百窍通” 的天赋,师兄们教的 “杂学旁书”,他定然悉数掌握。而菩提祖师本就 “百家精通”,门下涵盖儒家、释家、道家、阴阳家、墨家等诸多学派,即便孙悟空当时未专门学习 “流字门” 的技艺,师兄们也大概率会将基础的医学知识纳入教学 —— 毕竟 “杂学” 本就包罗万象,而医学是关乎生存的实用学问。

此后,孙悟空虽未再有机会行医(五行山五百年无机会,花果山时期无人教医,取经路上多是降妖伏魔),但当年在方寸山打下的医学基础并未荒废。朱紫国行医,不过是他 “学以致用” 的一次展示 —— 对他而言,治病救人虽远不及降妖伏魔 “威风”,却也是 “小菜一碟”。

四、结语:看似 “无师自通”,实则 “厚积薄发”

孙悟空的医术,从来不是 “凭空出现” 的奇迹。方寸山七年的基础积累,让他掌握了医学经典的核心逻辑;而他对人性的洞察(如 “悬丝诊脉” 的玄虚操作),则让他的 “行医” 更显 “神异”。

朱紫国篇章的这场 “行医戏”,不仅丰富了孙悟空的形象 —— 他不只是会打杀的 “齐天大圣”,更是懂医术、知分寸的 “智者”;也为《西游记》增添了几分生活气息与文化深度 —— 从 “望闻问切” 到中医经典,从处世智慧到人性洞察,皆藏于这段故事之中。至于孙悟空后续如何治好国王的病,便要留待下回细说,但他 “有金刚钻才揽瓷器活” 的底气,早已在方寸山的七年时光里,埋下了伏笔。

上一篇:长安是长安 西安是西安:揭开两座 “城” 的历史脉络

下一篇:《三国演义》与《三国志》:为何人物形象差这么大?正史中的刘关张诸葛究竟是谁?

你有爱心打赏我有激情创作

您的支持是我创作的动力

微信打赏二维码

扫码打赏

微信扫描 感谢支持

凡打赏100元可成为本站金牌会员享受人工服务 人工服务项目若干 可接受私人定制等 咨询15896680811

最近支持 随机显示

用户头像 昵称:大***
¥10.00
用户头像 昵称:刘***
¥1.00
用户头像 昵称:内***
¥10.00
用户头像 昵称:梨***
¥5.00
用户头像 昵称:梨***
¥5.00

评论区

已有 0 条评论

分享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