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风眠的画-袁迪宝&李丹妮:远渡重洋来爱你 何雄飞
林风眠的画丹妮一家与林风眠一家亲如一家。在《混血儿》里,有许多两家人的合影,以及林风眠赠送给丹妮一家的许多画作。袁迪宝的三儿子袁维群是个茶业包装商,穿着睡衣的他最爱同我讨论林风眠的这批遗作,为此,他在20...
念几句咒语、喝一碗符水,就能化解鱼刺卡喉、缓解身体疼痛?这种听起来充满神秘色彩的场景,正是上古医术 “祝由术” 的常见应用。作为被认为是中医源头的古老技艺,祝由术融合了心理暗示、仪式流程与早期医药理念,千百年来争议不断。它究竟是封建迷信,还是暗藏科学道理的原始疗法?我们不妨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藏在民间的祝由术:常见却神奇的治病场景
不少人童年时或许都经历过祝由术的 “妙用”。比如吃鱼时被鱼刺卡住,喝醋、吞米饭都无济于事,家人却会找来村里懂 “门道” 的人 —— 只见对方舀一碗清水,手指在空中比划,嘴里念念有词,随后让患者喝下这碗水。神奇的是,水入喉后,原本卡得难受的鱼刺竟像 “被融化” 般消失不见,这便是祝由术中著名的 “九龙化骨水”。
还有更贴近生活的 “滚鸡蛋” 疗法:身上某处疼痛时,用煮熟的鸡蛋在疼痛部位滚动,同时念着 “鸡蛋替我受难,带着病魔快点滚蛋” 的口诀。等鸡蛋变凉后,再拿到空地摔碎,第二天疼痛往往会奇迹般缓解。这些看似简单的仪式,都属于祝由术的范畴,也让它在民间留下了 “灵验” 的印象。
祝由术的历史:比中医更古老的 “出道即巅峰”
要探寻祝由术的起源,得追溯到远超中医成型的上古时代。与其他学科 “从简单到复杂、逐步进步” 的发展规律不同,中医的整套体系仿佛 “凭空出现”—— 没有漫长的演化过程,从诞生起就十分完备,甚至在后续几千年里出现了技艺倒退。比如史书中记载,扁鹊能 “看透五脏六腑” 诊断病因,华佗可开展开膛手术,这些神奇医术如今已失传,现代人学习中医仍需以最古老的《黄帝内经》为根本经典。
而这种 “反常” 的根源,就在于中医本是祝由术的分支。关于祝由术的久远,《古今医统大全》有明确记载:“上古神医以奸为习,以刍为狗,人有疾求医,但北面而咒,十言即愈,古祝由科,此其由也。” 也就是说,上古时期的巫医通过念咒就能治病,这便是最早的祝由术。
到了黄帝时期,祝由术更是被纳入官方体系 —— 黄帝专门设立 “祝由” 官职,掌管全国医疗。现存最早的中医专著《黄帝内经》中,也留下了对祝由术的记载:“黄帝曰:余闻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 翻译成白话文便是,黄帝称自己听说上古仙人治病,靠的就是祝由术。更值得注意的是,在黄帝时代,祝由术就已成为 “上古传说”,连黄帝都只能 “听闻”,可见其历史或许能追溯到伏羲、女娲这样的神话时代,甚至在黄帝时期就已大半失传。
祝由术的四大手法:从草药到禁咒的多元治疗
根据《黄帝内经・素问》及后世医书记载,古代祝由术并非单一的 “念咒治病”,而是包含四大核心手法,覆盖了身体与心理层面的治疗:
药草疗法:这是祝由术中最贴近 “医药” 的部分。上古巫医会像 “神农尝百草” 一样,亲自试药以确定药性,再根据患者病情给药服用,是早期药物治疗的雏形。
祭祀仪式:治疗时,巫医会在患者身边唱歌、跳舞,同时摇动铃铛、敲击鼓点(类似民间 “跳大神”),通过强烈的仪式感营造氛围,达到安抚患者情绪的目的。
禁咒之法:即通过念诵咒语来 “驱病”,也是祝由术最具争议的部分。相传道教创始人张道陵就传承了祝由术的禁咒,并将其改良为 “符咒化水” 之法,在巴蜀地区为民众治病,甚至能根据个人体质激发人体潜能 —— 用现代说法解释,就是提升免疫力。
针灸疗法:祝由术将疾病分为 “身病”(如外伤等可见的肉体疾病)和 “心病”(如内伤、疯癫等精神疾病),治疗 “身病” 多用草药,治疗 “心病” 则需结合祭祀、禁咒与针灸。其中,专门治疗 “邪祟附体、精神失常” 的 “鬼门十三针”,便是祝由术针灸疗法的代表,放到现代来看,本质是针对精神疾病的治疗手段。
张道陵曾提出:“吾心无鬼,鬼何以侵之;吾心无邪,邪何以扰之;吾心无魔,魔何以袭之。” 他认为疾病多由 “鬼神” 导致,而内心强大、正气充盈者,便不会被 “鬼神” 侵扰。这种观点看似 “唯心”,却暗含对心理状态的重视 —— 如今我们知道,心理疾病、精神问题与心理素质密切相关,而 “外邪入体” 也可理解为病毒、细菌等病原体侵袭,提升自身免疫力确实是抵抗疾病的关键。
祝由术的传承困境:从官方学科到民间残技
尽管祝由术曾地位显赫,但它的传承之路却充满坎坷。早在张道陵之前,祝由术就已失传大半,张道陵也仅传承了 “鬼门十三针” 和部分禁咒支流。加上古人对技艺传承 “慎之又慎”—— 多为口口相传,不做文字记录,甚至临终前才传予下一代,有时还未说完便离世,导致祝由术的内容不断流失。
唐代时,朝廷曾设立 “禁咒科”,让祝由术传人以御医身份服务宫廷;元代、明代的太医院中,也设有 “祝由十三科”,将其纳入官方医疗体系。但到了清代,由于满清信奉萨满教,作为汉人传统医术的祝由科被排斥,逐渐流落民间,最终不知所踪。近代以来,受西医冲击,祝由术更是被贴上 “封建迷信” 的标签,进一步衰落。
如今,民间仅存 “九龙化骨水”“立筷子”“滚鸡蛋” 等简单技法,不成体系,几近失传。仅有少数地区(如江西)的家族还在秘密传承,但具体传承了多少内容,外人无从知晓。
现代医学视角:祝由术的 “神奇” 源于信念力量
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现代医学界对祝由术的看法逐渐改观。山东中医学院、河北医学院的教授在注解《黄帝内经》时,就明确指出:祝由术表面是封建迷信形式,实则是含有科学道理的 “最原始精神疗法”,甚至有医学家认为它是 “最早的心理学和神经医学”。而支撑这一观点的,是多项科学实验对 “信念力量” 的验证。
1944 年,美国一位军医面临麻醉药、止痛药告罄的困境,无奈之下将生理盐水装入针管,告诉哀嚎的伤兵 “这是最好的特效止痛药”。结果,至少 1/3 的伤兵注射后表示疼痛明显缓解 —— 要知道,生理盐水本身毫无止痛作用,真正起效的是 “相信药物有效” 的信念。
此后,美国医生莫斯利做了更严谨的 “安慰剂手术” 实验:他为多名关节炎患者进行 “假手术”—— 患者局部麻醉后,医生仅划开伤口做做样子,全程配合手术刀传递、仪器数值播报等逼真表演,最后缝合伤口并告知 “手术非常成功”。十几天后复查发现,这些患者的关节炎症状明显好转,与接受真手术的患者几乎无差别。
而 1978 年乔恩・莱文医生的实验,更是揭开了信念治病的生理机制。他先给 10 位拔完智齿的患者注射生理盐水,谎称是 “止痛药”,患者均表示疼痛缓解;随后,他给这些人注射 “反止痛药”(能抑制止疼效果,切断大脑对止疼成分的吸收),且不告知药物作用。结果,原本无痛的患者瞬间剧痛哀嚎。这一实验证明:当人深信治疗有效时,大脑会自行释放吗啡、内啡肽等止疼化学物质,从而缓解疼痛 —— 祝由术的 “咒语治病”,本质就是通过仪式感强化患者的信念,触发身体的自我疗愈机制。
甚至,信念的力量还能影响生死。2007 年,一位抑郁症患者因失恋吞服 20 多粒 “抗抑郁新药”(实为临床试验的糖丸,他是对照组成员),坚信自己会致死。随后,他出现急性中毒症状:心率飙升、血压下降、身体抽搐,濒临死亡。直到医生赶到,告知他 “药丸是糖丸”,他的症状才逐渐消失,生命体征恢复正常 —— 这场 “自我欺骗” 引发的危机,恰恰印证了心理作用对生理状态的强大影响。
结语:祝由术的启示 —— 正视传统中的科学内核
祝由术或许没有传说中 “起死回生” 的神奇,但其背后 “利用信念激活身体自愈能力” 的逻辑,与现代医学的心理疗法不谋而合。它从官方学科沦为民间残技,又因科学实验被重新认识,恰恰提醒我们:对待传统技艺,不应简单贴上 “迷信” 标签,而应挖掘其背后的科学内核。
正如张道陵所说 “内心强大可驱病魔”,祝由术的价值,或许就在于让我们看到:人类的身体蕴藏着巨大的自我疗愈潜能,而心理状态,正是激活这一潜能的关键钥匙。
您的支持是我创作的动力
扫码打赏
微信扫描 感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