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惨痛教训-如果你无法做他人典范 只好做别人血淋淋的教训
惨痛教训-如果你无法做他人典范,只好做别人血淋淋的教训。千万记住无论我们如何举措,皆可能成为他人榜样。寇特·渥尼加(Kurt Vonnegut,擅长黑色幽默之美国小说家)剖析心理之...
想起了《雨打芭蕉》
作者 凌稜
清晨,雨后。
在氹仔嘉模公园树下做“八段锦”,湿漉漉的空气漾着花木的香气。
是指甲花的芳香。
是老樟树的芳香。
也有花圃中其他花儿的芳香呼吸着大自然清芬的空气,感觉这个清晨特别可爱,做运动也特别爽神。
忽然,在仰首间颈上感到一点冰凉,直泻襟怀;哦,是树梢抖落了叶上的残滴。
入怀的残滴,惹我联想到广东音乐的一首名曲《雨打芭蕉》最后的一段,描写的是雨止后,芭蕉叶上残留的小雨点积聚成水滴,悠悠然坠下来的美妙余音。
《雨打芭蕉》是我喜爱的一首广东音乐,惜囿于缘浅,演绎得传神的却不常听到。而在演奏会上偶然得聆一众高手合奏此曲,有如把自己带进珠江三角洲的乡间蕉园、听雨点打在芭蕉上发出如诗音的清脆声,看芭蕉叶在雨中轻曳出南国乡土的神韵;这音啊,韵啊,散发的是一股喜人的愉悦,尤其是乐曲中最后的袅袅余音,叫人回味无穷。
很久之前,一个夏日黄昏,乘小木船经过珠江三角洲一条水乡,河涌两岸尽是芭蕉园,斜阳下,有扬琴奏的《雨打芭蕉》自园中响起。我极目寻找,竟见一少年人在园中茅舍门前奏扬琴,旁有老者吸着竹筒水烟在听。
少年人奏的《雨打芭蕉》曲韵平平,但入我目的情景却美如诗画,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不知昔日的少年人,今日是否成为以扬琴演绎《雨打芭蕉》的高手。
1999.4.17 澳门文学丛书
您的支持是我创作的动力
扫码打赏
微信扫描 感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