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豆腐光棍-(小戏曲)-四个小学生坐在桃花树前对着拍手
编剧:吕友卿时间:二00五—二00七年地点:伏牛山区,秋扒乡一带人物:李山中,男,五十来岁,农民。豆腐光棍莲花,女,三十多岁,村妇联主任翠萍,女四十多岁,寡妇姬长海,...
两面挑夫
我请过一个挑夫挑过两次米上十楼。
挑夫瘦瘦的,很矮小。因为当时没看见别的挑夫,所以既不能选挑夫又无法还价。他说十块我也只好给十块。
看上去挑夫还没有挑的米重,我当时真担心他挑不上去。没想到的是,八十斤重一袋的米挑到他的肩上如挑两个棉花袋。很快就到了十楼,比两手空空的我走得都快。米挑到楼上他既没出汗也没喘气,我不禁暗暗佩服。
临走时,挑夫高高兴兴地接过钱,不停地向我道谢,把我当恩人一般,下楼时,我还听到他响亮地唱着《东方红》。因此,这个挑夫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二次挑米,我还叫那个挑夫。看得出来,他当时的精神状态很好。不同的是,当时还有不少挑夫来争抢他的生意。在争抢过程中,他自己把价钱压到五元钱。
米依旧是两袋米,每袋八十斤。我以为他会像上次一样健步如飞地把米挑上楼。没想到米还没上肩,他先抱怨起来,一会儿说米太重,一会儿又嫌工钱太低。我有点不耐烦,说:“价格是你自己定的,这又怪谁,你不想挑我换其他人好啦。”没办法,他一脸无奈地把米挑上肩,才到二楼,便发出痛苦的哼哼声,像要扛不住似的,最后竟把米抛到地上,说太沉了要歇一会儿。这一次上到十楼,一共歇了三次,才大汗淋漓、气喘如牛地把米挑回家里。临走时,话也不说一句了,接过钱拿起扁担黑着脸就匆匆下了楼,再仔细一听,他一边下楼还一边不停地吐着唾沫,嘴里嘟嘟嚷嚷用家乡的方言说着什么,我知道,那些话翻译过来肯定叫人上火。
以后,我再也没请过这个挑夫挑米,尽管他每次都把工钱压到最低。
小故事大道理
一个人的做事态度能够反映出这个人的职业素质。当决心去做一件事时,就应当积极乐观地去完成,而不是抱怨。要知道这种消极的做法,不仅对自己没益处,也会搅得别人心烦意乱。
您的支持是我创作的动力
扫码打赏
微信扫描 感谢支持
编剧:吕友卿时间:二00五—二00七年地点:伏牛山区,秋扒乡一带人物:李山中,男,五十来岁,农民。豆腐光棍莲花,女,三十多岁,村妇联主任翠萍,女四十多岁,寡妇姬长海,...
文明是什么?这个术语来自于拉丁单词“civis”,意指“城市的市民”。因此,文明是指在一个大城镇或城市内生活在一起的一群人,他们发展出一种文化-一种有着自己特殊情趣的生活方式。在文明的文化中,有几个主要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