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瓣

人性翘翘板-把每个人都当成阶级敌人来防范 活得也太累了

来源:原创/搜集 发布:刘钱 41

记得恢复高考那时候,我在一所中学任教导主任。有位家长要我给他的孩子开张去无锡读书的转学证明。他们老家在无锡,孩子的户籍也早在无锡,近年来爷爷奶奶感到孤单,生灾害病连个捎口信的都没有,很想让孙子回到身边做伴。我觉得家长的申请十分在理,立即给他们办了转学手续。孩子到了无锡,家长在中秋节里送来两盒精制月饼外加一袋茶叶。那时候,这份礼已不算薄了。我说: 都是熟人熟事的,办这点事不用道谢。"家长说:"爷爷奶奶见孙子过去了很高兴,也要我们表示感谢,"我说: 你们的情我全领了,礼物还是带回去吧!"家长说:"这算什么礼呀,不就是份心意吗?"他执意要送,我坚持不收,两人纠缠再三,最后还是没能执拗过我,他把礼品带了回去。人是去了可心却末平。我没料到,过去我们两个见面时说长道短,挺热的,此后反淡了,迎了面也只做个程序性对答。听人说,这次伤了他的心,他说:"没想到这么不给面子,知道我那双脚是怎样跨出门槛的?“ 

我们有时会这样尴尬,像坐上了翘翘板那样,只顾了把高的这头拼命压下去,却忘了低的那一头会翘起来。当时,我要是换个方式,收下他送的礼,再给老人寄封慰问信抑或捎点他的所需过去,情况一定会好得多。可是我没有那样做。当我还自觉站高着1寸时,不防我们的心距已拉下了1丈。原来,一个网络型社会,每个人都只占着一目,是那些纵纵横横的"连结"才构成了你我的缤纷生活。尤其在我们这个讲究礼仪的国度,你为一人出力尽心了,他过意不去总想寻个方式来表达一下。当他感到单用语言太苍白空泛,用行动又一时找不上途径的时候,便来了以物代情的情况。有时是我们过敏了,并不是每次馈赠都张着血口等噬肉。

相隔不久的一个星期天,我正上楼,楼底婶子跑上来给我递上一大把菠菜,热情地笑着说:"我兄弟自家种的,尝尝鲜吧!"那时菠菜刚刚上市,当然好,但想起平时未见过她这样大方,我警觉起来,于是脱口便说:"你们也不多,留着自己吃吧。"那婶子再跨前一步把菜干脆递到我的手中:"拿着吧,也不是什么稀罕东西嘛。"说着语调和脸色全变得不流畅起来。正在这相持时候,妻子来了,快步下楼代我接过婶子手里的菠菜,连声称道,"多好的菜,嫩出水来,怎么种得这么早啊,多谢啦!"接下去两人都笑了起来,整个楼都笑了起来。

这一回,妻让楼下婶子充分展示了大方和爱心,也让我们家得上了时鲜菠菜。我呢,也上了一节生动的“公关”课,比书上写的那些要实在得多。不要别人的东西本来是美德,但是,当"不要"沦为拒绝别人的情意时,便是位傻瓜了。你知道吗,有种馈赠接受下来比不接受好得多,爽快地接受比推三阻四勉强地接受好得多。充满了情义的礼物是心的坦示,它不用金钱去衡量,也不用德性去规范,只能用心去体验,里面有尊重有理解还有真诚。

评语:人情往来,些许意思,是生活中的情义所在,把每个人都当成阶级敌人来防范,活得也太累了。


赞赏二维码

赞赏二维码

发表评论 (已有0 条评论)

共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