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伏牛山里,有一座寺院,住着一个老和尚和几个小和尚,老和尚给小和尚们分了工,有的打水,有的做饭,有的运粮,有的磨面,有的打扫寺院,其中一个最小的和尚娃分工是打柴。
有一次,这个和尚娃到山上去打柴,碰见一个白胖的小孩儿,头上梳着冲天小辫,长得非常机灵。这个小孩儿向和尚娃说:“伙计,你来这儿弄啥哩?”和尚娃说:“打柴哩!”小孩儿说:“天还早着哩,咱们玩一会儿再打柴行不行?”和尚娃说“不敢,回去晚了师父要打我哩!”小孩儿又说:“那不要紧,玩一会儿我帮你打柴。”和尚娃就和小孩儿玩了起来。
玩了一会儿,小孩儿就帮和尚娃打起柴来,他们一同上了坡,看见一丛珩子梢,把它杀下来,刚好够捆一捆儿,和尚娃背着回去了。
第二天,和尚娃又来打柴,又碰见了这个胖小孩儿,他们又在一起玩开了。玩了一会儿,又去打柴,那丛珩子稍杀后又长起来了。和昨天一样,他们杀了杀,刚好又是一捆。和尚娃又背着回去了。一连几天,都是如此,那珩子稍被杀后,第二天就又长上来了,长得和原来的一样高,一样粗。从此,和尚娃就天天到这里来打柴,总要和胖小孩儿玩一会儿。
时间长了,老和尚见和尚娃打的柴,老是那么长,那么粗,那么多,回来的时间也总是那个时候。心里觉得奇怪,就把和尚娃叫到屋里问,三问两不问,和尚娃就把打柴遇小孩儿玩的经过从头至尾说了一遍。老和尚听了就对和尚娃说:“明天你去打柴,我给你个线团,装在口袋里,不要让那小孩看见,和他玩的时候,你偷偷把线团的一头绑在小孩的衣裳上,等他不见了,再把线团另一头的线头绑在那里的小树上,回来告诉我。”
第二天,和尚娃照着老和尚的话,偷偷把线头绑好,一会儿,小孩儿不见了,他赶紧跑回来报告老和尚,老和尚急忙拿上镢头让和尚娃带路到山上去找,他们先找着拴线头的小树,然后又顺着线去找另一头。一看,原来另一头的线头却拴在一棵人参的秧上。老和尚二话没话,拿着镢头就刨。刨了三尺深,刨出了一个白胖的人参娃。
老和尚把人参娃抱回寺院,放在笼里蒸。刚扣上笼,来了一位施主请他去会客。他临走对小和尚们说:“你们好好蒸,蒸好了不要动,等我回来好一块儿吃。”
小和尚们都满口应承。可是,等老和尚走后,不一会儿,人参就蒸熟了,闻到扑鼻的香味,香得真馋人,小和尚们等不着师父回来,馋得直流口水,无奈就掀开笼扣点尝尝,谁知道越尝越香,于是你扣一指甲,我扣一指甲就把那个人参娃尝得差不多了。有的和尚索性说:“反正师父回来咱们总要挨打,咱们干脆把肉吃完,把汤泼了,师父回来,就说蒸干了。”谁知他们把肉吃完后,把汤往院里一泼,只见一股热气,往上蒸腾,霎时间,整个寺院就随着热气升腾起来了。这时,老和尚恰巧回来了,他一见寺院往上升,就赶快往前跑,谁知刚到寺院门前,寺院就升上天空了。把老和尚闪在了地下。
老和尚急得张开两臂,也想往上升,谁知总是升不上去,恨不得把两臂变成两只翅膀,往上飞,急呀急呀,最后两臂终于变成了两只翅膀,可是,身子却变得像鸡一样,他飞呀飞呀,总是飞不高。最后,只好留在了树林中生活。他很羡慕他的徒弟们吃了人参升了天,悔恨自己没吃上人参流落在凡间,他恨天高飞不上去,时常望着天空,高声呼叫:恨天高高……恨天高高……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山和尚鸡,每天天快亮时,它就在山里呱呱地叫起来。
流传地区:栾川
讲述者:王遂发
赞赏二维码

发表评论 (已有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