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有个土财主,想找个有学问的人给儿子当塾师。他四路贴招子,说有人能对上他出的对联,即聘为塾师,每年给五十两银子,还有两石小麦。招子一贴出,来应聘者不绝于门,但一个也不中他的意。
伏牛山里的赵家沟住着一户人家,父母双亡,只有弟兄二人。老大叫赵儒,是个秀才,饱读四书五经,但屡试不第。老二叫赵实,是个地地道道的庄稼汉,因他幼年时,父母相继亡故,哥哥坐学苦读,他就挑起家庭重担,学做庄稼。摇耧撒籽、扬场放磙都是一把好手。但却没进过学门,斗大字不识一升。
这一天,赵儒从外边回来对赵实说:“老二,我十年寒窗,一无所成,地里的活又不会做,现在靠你养活,心里难受。外村有个大财主,招聘“西席”,只要对一副对子,就够聘用。每年有五十两银子、两石小麦的进项,我想去试试。”赵实说:“哥,山高路远的,你不去受那苦吧!兄弟能养活住你。”赵儒坚持要去,赵实也不好拦挡。就给哥哥打点行李盘缠,送他上路。
赵儒与弟弟相别,饥餐渴饮,走了三天才到。进了庄子,见竹园边坐着一个肥头大脸、花白胡子老头,他上前施礼问话。这老者正是那位财主。赵儒说明了来意后,他摇头笑着说:“到今天为止,来我这应试的已有九十九位了,你是第一百个,他们对的都不称我的心,你有多大学问?”赵儒说:“那就请老东翁出上联,学生献丑了。”这财主放下水烟袋,端起盖碗茶,吹了吹,呷了一口,慢条斯理地说:“以我这竹园为题,上联,‘门有千竿竹’,请对下联。”赵儒一想,这还不容易,就脱口而出:“家藏万卷书。”谁知那老头摇头说:“不称心,不称心!”又端起茶杯说:“送客!”
赵儒垂头丧气回到家中,兄弟赵实问明了情况,见哥哥气得嘴脸乌青,就笑着说:“哥,别生气,我去给你争口气!”赵儒摇摇头说:“老二,我的好兄弟!我是个秀才都对不上,你一个字不识……”赵实笑着说:“哥,你放心,啥人啥打发,我有门儿!”
赵实找到财主老头,老头笑笑说:“前几天你们那儿来了一个模样和你相似的人,说他是个秀才,都没对上,你有多大学问?”赵实也笑着说:“我是‘菜园去地’,学问大了。”赵实说的是实话,他种了二亩菜园,天天去地厮弄。可财主听成“解元及第”了。当时,参加“乡试”的秀才,第一名称“解元”。财主想;“解元”就比秀才学问大。就说道:“不管你是啥元(园)啥方?对上我的对子我就用。”赵实说:“你快出上联吧!”财主指着竹园说:“门有千竿竹。”赵实冲口而出:“砍砍卖扫帚。”
财主一听,把桌子一拍:“妙!妙!趁心!趁心!这竹竿都卖成扫帚,我又要吃两份‘奉礼’了。”吩咐大摆宴席,款待先生,捧上五十两银子,聘为塾师。
流传地区:栾川三川
讲述者:王占柱
赞赏二维码

发表评论 (已有0 条评论)